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这是对原有农村基础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但从近几年的实施效果看,目前制约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根本的投入问题并没有从制度和机制层面上得到彻底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依然没有走出困境,局部地区的状况仍在继续恶化,“以县为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也不能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有效实施。那么,“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如何有效运行、“以县为主”后各级政府责权如何划分,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们对宝鸡市陈仓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调查说明,“以县为主”和“一费制”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有效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基本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但这种体制还有待于完善,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仍是教育经费总量投入不足,保工资、保安全、保日常运转,还需要从多方面去进一步完善其投入机制,既要加大中、省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又要强调县级统筹管理,还要适度收取一定比例的杂费,从而保障义务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在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反思,笔者对现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尤其是加大省级以上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就县域教育而言,税费改革前,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基本格局是以财政拨款为主,以农村教育费附加、农村教育集资、学生杂费等其他渠道为辅的多渠道投入机制。税费改革后,教育费附加和农民集资取消,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这在某种程度上结束了我国长达50年的“农民教育农民办”的状况,可县级财政并没有新的渠道补充教育费附加及农民集资留下的缺口,学校的基本建设费用一下没了着落,原来由教育费附加和财政共同承担的教师工资成了财政独立的担子,欠发达地区的…  相似文献   

4.
“一费制”收费办法为规范教育收费、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政府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应与其财政能力相匹配,建立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切实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一费制”的各项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5.
历次体制之变均缘于教育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应聚焦于建立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教育投入机制。农村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其投入机制应是财政拨款的机制,这是建立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应实行各级财政分担,要认真解决各级政府投入“边界不清”的问题,以逐县核定财力为基础,以因素法为核心,建立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必然是依法运行的机制,要依法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6.
“一费制”收费办法为规范教育收费、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政府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应与其财政能力相匹配,建立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切实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一费制”项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运行情况,我们对我省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研分析,重点调查了商州区、勉县、蒲城县、西乡县、旬阳县等10个县区。调查表明,“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实行,对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建立“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等机制的作用十分明显,成效比较突出。但“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在推进中也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贫困县在教育经费保障上难以“以县为主”;一些政策在一些县很难落实;教育负债比较严重;学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危房改造资金缺口比较大;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在义务教育上的责任还不是很清楚。  相似文献   

8.
一、探索建立新的途径。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改革过程中,我省一方面按照要求,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一方面积极探索和争取,推进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努力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9.
一、"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以县为主"教育的管理体制仍然无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经费的投入 众所周知,目前,绝大多数县(市、区)都是"吃饭财政".其中有的存在当年赤字,有的存在滚动赤字,有的因财政困难未能落实中央的增资计划.当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实行"以县为主"后,全县教师工资由县统筹统发,对教育的投入占当地财政总收入的比例普遍达到50%以上,有的高达70%以上.这在不少县自有财力缺乏的情况下,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撑基本上都达到了自身财力的极限.尤其是当出现人员增加(如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民师转正等)和国家出台政策性调资等硬性支出(如2002年7月公布的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及离退休人员的第四次涨工资政策)的情况时,县财政要兜底,无形中加重了财政负担.特别是对工业相对落后的农业县来说,在财政收入的淡季,因没有可用资金,当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负担受到轻重缓急的掂量时,义务教育的经费很可能在一些思想意识薄弱的领导人那里"流产".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目前,绝大多数县(市、区)都是“吃饭财政”。其中有的存在当年赤字,有的存在滚动赤字,有的因财政困难未能落实中央的增资计划。当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实行“以县为主”后,全县教师工资由县统筹统发,对教育的投入占当地财政总收入的比例普遍达到50%以上,有的高达70%以上。这在不少县自有财力缺乏的情况下,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撑基本上都达到了自身财力的极限。  相似文献   

11.
“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短缺问题,由于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该现状,就必须由中央政府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2.
经费投入体制成为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这在教育界已成为共识。2000年4月,为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问题,江西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在修改的《江西省义务教育经费筹措和使用管理办法》中确定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县统筹政策。自此起,江西省开始了落实教育经费的县统筹工作,在1999年22个统筹县的基础上,2000年为28个,2001年增为37个。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200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  相似文献   

13.
“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以来,县级财政承担起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措的主要责任。但由于教育赖于发展的经济基础和教育自身资产存量的差异,农村特别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瓶颈——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始终未能实现重大突破和根本缓解。现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及其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政策实现了“三大转变”: 投入主体由“农民”转向“政府”;投入管理体制由“乡镇为主”转向“以县为主”;收费办法由“多费制”转向“一费制”,并进一步向“免费制”过渡。但为确保政策实效,还必须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法制化进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民间资本的投入水平,改革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税费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东北实行税费改革的某农业县 (D 县 )进行为期半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状况中存在诸多问题,税费改革加大了义务教育的经费缺口;教师工资拖欠影响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新兴课程门类的开设;杂费被长期挪用。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税费改革难以摆脱 “黄宗羲定律”,国家的管制政策是教育投入不足的宏观背景;“分税制”财政体制使脆弱的县财政重负难堪,诱使各种违章操作,是教育投入不足的体制原因;不合理的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格局是教育投入不足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切实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1月,阳城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验收,率先成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达标县。走出了一条“奠基教育,成就未来”的发展之路。一、坚持优先发展战略,确保教育投入到位一是理顺和完善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确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十五”期间,阳城县教育投资达7亿多元,完成新改、扩建校舍面积36万平方米,危房改造面积15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按省定标准足额发放到位“。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的机制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二是稳步推进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1.高…  相似文献   

17.
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正确理解是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与完善的关键因素。“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但在实施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以下思考:由“以乡镇为主”彻底转变为“以县为主”涉及到县、乡镇两级财政与事权的重新划分;目前仍有许多县不具备实施“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基本条件;县级如何管理广大农村中小学;“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将管理事务与经费筹措的职责一同交给县级政府,这种体制从总体上看仍囿于现行体制框架之内,未能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城乡分割这一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运行情况,我们对我省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研分析,重点调查了商州区、勉县、蒲城县、西乡县、旬阳县等10个县区。调查表明,“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实行,对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建立“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等机制的作用十分明显,成效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9.
“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管理重心偏低、投入不足和农民负担过重等问题.但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却在管理与财政上出现了许多问题.从管理与投入两方面总结“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强调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建设中间管理层、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性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20.
钟水生 《江西教育》2002,(22):28-28
1.贫困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实行“一费制”已迅速到位,市财政按计划投入“一费制”学校危改资金和不足的公用经费也应该到位。为确保实行“一费制”学校校舍安全和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市财政必须把今年上级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资金商教育主管部门按“一费制”学校实际危改经费和公用经费缺口予以安排,并进行公示,使“一费制”学校心中有数。为防止市财政只保教师工资,不保“一费制”学校危改资金和公用经费缺口,上级政府要采取将此项工作列入县、乡两级政府年终工作目标考核内容的办法予以保证。事实证明,只有贫困乡镇义务教育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