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语文单元教学的认识与思考山西省教研室程淑贞近年来,随着世界性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单元教学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语文界,它已成为语文教材和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细思单元教学的发展,一方面有其历史原因(它随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新教育运动的兴...  相似文献   

2.
姜炳卫 《天津教育》2014,(17):111-111
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具体阐述如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 一、立足单元整体把握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既有阶段性又有其内在的联系性,人教版教材在编排体系上充分尊重了这一特点,注重了单元教学体系的构成。例如四年级上册教材按专题编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内在逻辑审美化是指对语文教学内容各要素各部分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最佳排列和呈现,使物化后的语文商在逻辑更加科学和清晰,从而体现出严谨、简洁、精致的美。语文教材内在逻辑美建立在语文教学内容及其目标和教材体例这三大逻辑主线的基础上,其建构的首要步骤是整理出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各学期各单元的语文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分类系统,然后是语文教材的单元构成、材料选择和练习设计。  相似文献   

4.
翁华聪 《家长》2023,(17):56-58
<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材编排逐渐实施,由此衍生语文大单元主题教学。在小学语文大单元主题教学中,阅读、思考、表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变革,很多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不再局限于教材的编写顺序,而是按照教学任务重新梳理和编排,语文大单元主题教学应运而生。为优化语文大单元主题教学系统,读思达教学法得到广泛认可。读思达教学法强调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中的德育是教学目的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利用好现行语文教材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呢?这一问题是当前语文教学实际中值得深入探讨的。我们通过研究现行语文教材的内容,编排体例以及教学实践活动,认为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也应与语文单元教学目标、教材单元体例相协调、相统一,形成单元化。使教师在语文单元教学中有明确指导思想,使学生在语文单元学习中得到鲜明、突出、相对集中的思想教育。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从思想意义上看,一篇文章之中常常可多角度地选择思想教育内容。例如,  相似文献   

6.
单元整体教学立足统编教材常态单元,将语文关键能力落实在感知、触摸和整合三类具有进阶性的学习任务中。其重点是深入分析教材资源,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学习要求,确立单元核心学习要点,并在此统摄下,仔细谋划单元起始教学时对整个单元的感知,开展单篇教学时对文本肌理的触摸、单元总结教学时整合性的探究学习。单元整体教学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利于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都是单篇教学,即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一课一课地往下进行。近年来随着统编修订后教材的使用,人们对单元教学问题引起了普遍重视。从教材编排上有明显特点的教学单元到教学改革后的单元教学,可以说这是语文教学发展中的一大进步。在语文教学中,本人通过具体实践也逐步认识到: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单元为教学单位的教学结构形式、它采用多种教学法,选用多种课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讲与练、教与学、学习语文知识与培养语文能力紧密结合,通过一个单元的综合学习和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现行教材的教学单元的特点是有…  相似文献   

8.
一、单元教学的发展与理论基础单元教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语文教材和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以一个单元作为教学单位,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某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从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把阅读与作文训练、语文知识等几方面结合起来,对单元教学进行总体设计,通过对一两篇课文的讲读,带动对其它课文的自读,起到举一反三、以一驭万的作用,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从单元教学的发展看,现今我国语文教学界提出的“单元教学法”及“单元教学观”(朱绍禹《值得探讨的一条教学新路》),除了有其发展的历史因素外,还顺应了一切都讲究效率的时代要求。教育实践始终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繁荣,不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重新修订后的统编中学语文教材,编排体系有了重大改革:文选式的单篇独立教材,改成了同体裁文章组合的单元教材。每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每篇课文又指明了体现单元整体要求的学习重点。这种以单元为本位的教材,将同体裁文章组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学生作比较学习和触类旁通,加大了语文教学的容量,而且也开辟了教材中局部联系的通道,揭示出从单篇课文到整册教材的序列轨迹。由于整册教材的编写目的、单元的教学要求以至课文的学习重点都很明确,因而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也就落到了实处。教学既然有纲可循,评估教学也就有了依据。可见,修订后的语文教材已打破了单篇独立的体系,建立了以单元为相  相似文献   

10.
语文单元教学备课摭谈杨吉元,温业钜单元教学在备课方面对教师有什么要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从三方面加以阐述。一、单元教学备课特点既然单元教学是以一个单元教材作为基本教学单位的整体教学,那么在备课中就要把握住单元教学的特点。1、注意单元的整体性。在...  相似文献   

11.
项目式学习与统编语文教材的习作单元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因此,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中,以项目驱动问题为引领,以项目任务整合习作单元学习内容,以项目活动重构习作单元教学活动,能够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以项目为抓手、项目为内核、项目为载体、项目为驱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优化课堂教学,展开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新的统编语文教材设计了单元主题阅读的教材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阅读教学的单元整体意识,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践行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拟从理清层次,明确单元意图;深挖教材,引导阅读行为;立足学情,培养阅读意识;互相交流,深化问题意识四个方面探讨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单元,是语文教材形成科学体系的关键环节,体现了教材和教学的规定性、阶段性和系统性。但单元教学的设计,历来为一般教师所忽视。这首先是教材的缺陷所造成的;各单元缺少明确的统一要求,有些单元的选材也不严,破坏了整个单元的教材结构。其次,与语文教学研究中对单元教学的忽视有关。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二十多年中所拿到的教学参考书,有整整一捆,所见的都是单篇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统编语文教材采取双线并行的方式组织教学单元,使单元成为一个教学整体。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整体教学;要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后练习、单元关联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要把握教材编排特点,设计出层次分明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大多数教师没有完全发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主要建立在对于教材的发掘以及教学策略的提升上。本文以此为指导思想,依据以往实践教学经验,重点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靠教材进行单元导读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引入梯度教学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校课程教材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校课程教材的改革游铭钧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十分重视学校课程教材的建设。建国初,毛泽东主席就指示教育部,要调集一批教育专家,集中力量制订学校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并编写各门课程的教材。为此,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和“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7.
当前,语文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课文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不同的主题,充满着情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每一个单元又有各自的训练目标。面对以主题单元形式编排的语文教材,应进行主题式单元教学,从"篇"的教学转移到"整个单元",让学生在主题单元教学中建构知识与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试图从历史角度,对新课改以前语文知识教学的发展演变情况加以梳理。我国古代语文知识教育融汇于四书五经和经史子集的诵习钻研。近代引入西方语言学理论,语文独立设科,初步建立起语文知识系统。新中国成立初期高度重视语文知识,建立了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1963年版和“文革”后的教材,强调语文知识为读写训练服务,“双基”训练逐渐成为主流声音。改革开放以后,语文知识教学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由对此问题的历史审视引出对当下语文知识教学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9.
单元主题教学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基于教材编排、以单元为整体的备课和教学,近年来,各地有许多教师已经关注并尝试运用,对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实效产生了不  相似文献   

20.
统编语文教材编排的一大亮点是采取了双线并行的单元结构方式。其语文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准语文要素的编排特点,并通过立足单元整体、习题前后勾连等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落实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充分发挥出统编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