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学界大抵认同将旧书业作为一种文化生态系统来关照。旧书摊、旧书店、旧书铺、旧书香、爱书人……如影随形般成为中国旧书业百年辉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然而,具有“夕阳产业”特征的中国旧书业,先天不足,后天蒙舴。中国旧书业的式微既成事实,一曲难以诉说的挽歌被悲情地唱出。所以,从学理上同顾中国百年旧书业,致力于其边缘化生存空间的重构与开拓实乃当务之急。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徐雁教授的《中国旧书业百年》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探讨近现代中国古旧书业发展历史和经营业态的原创型学术专著,以独特的理性眼光审视了中国百年旧书业在传统文化生态圈中的存在及意义,并深婉地提出了中国旧书业在当今社会的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探讨中国旧书业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基点,考察了《中国旧书业百年》的学术价值,并与书中有关史料相映证,论述了“旧书业的发达与繁荣,更多的取决于人们对旧书的喜好与追求能否获得自由的诉求渠道”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3.
刘洪权 《出版科学》2007,15(3):93-96
《中国旧书业百年》为一部创造性总结中国百年旧书业的宏篇巨制,所写20世纪旧书业历史沿革、地域分布、文人学者与旧书业等内容,填补了20世纪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一块空白.无论从学术史的个案,还是20世纪学人的群体叙述中,都可以看出,旧书业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化、学术生态环境的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4.
存亡继绝的华夏旧书业--徐雁《中国旧书业百年》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一个半世纪以来华夏旧书业变迁沿革的角度,评述了《中国旧书业百年》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旧书业已是夕阳西下,淘书人纵然断肠也无奈。虽不乏有识之士"救救旧书业"的大声疾呼,但在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盛行的今天,振兴旧书业谈何容易!关于旧书业的前世今生我们平常人无法左右,只能在阅读旧书业曾经辉煌的历史中扼腕叹息。但在扼腕叹息之余,笔者发现旧书业之所以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逛旧书店,每每与老板攀谈,都听闻现在生意惨淡,书源紧张,价格飞涨云云;再谈及昔日旧书业之繁盛,难免喟然叹息、感慨不已。然而这终究是一己之体会,具体情况却不甚了了,直到近日读了《旧时书坊》(秋禾、少莉编,三联书店2005年12月版)《旧书业的郁闷》(晓雨、安然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于中国旧书业百年的兴衰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于从业者的甘苦,则又多了一份理解。  相似文献   

7.
武晓峰 《图书馆学研究》2005,(11):99-100,F0003
《中国旧书业百年》共6篇100余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探讨近现代中国旧书业发展历史和经营业态的学术专著。该书有四个特点:章节设计兼顾时间、地域和问题;建立在丰富的参考文献上的整体研究;对书店营业书目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充分肯定书商的功用。  相似文献   

8.
郭瑞佳 《编辑之友》2012,(6):127-128
闻名于世的伦敦查令十字街见证了英国旧书业的百年荣辱.将之作为一个范本加以分析,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大英书国旧书业的发展历程,在当下全世界范围内独立书店纷纷遭遇寒冬的境况下,查令十字街上的二手书店生存样态可以作为其共性和个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上海图书公司担负着为江南古旧书业继往开来的重任。2005年10月28日下午,在上海社科书店六楼会议室,上海图书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毅强先生主持了《中国旧书业百年》(徐雁著,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与《旧书鬼闲话》(陈克希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的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是上海图书公司主办的“首届古旧书会”的一部分。出席座谈会的嘉宾除以下发言者外,还有《旧书鬼闲话》责任编辑张静莉女士,上海书店出版社负责人王为松先生,《博古》杂志主编俞子林先生和来自天津、南京、扬州、苏州、常州、西安、太原、广州等地古籍(旧)书店的经理们。大家欢聚一堂,纷纷就上海乃至全国古旧书业的发展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写古书业,也可称为旧书业,或古旧书业。在清末民初时期,只称旧书业,当时只有线装书,现在我们称为古书了。1949年后开始把经营线装书的称古书业,经营平装书的称旧书业。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网络旧书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实体店与网店相互依存同步发展,方便快捷的网络联盟,各具特色的网站风格,多样化的经营业务。网络旧书业尽管出现时间不长,发展还不够成熟,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古旧书业格局调整,改变了旧书业传统业态与面貌,促进了旧书传播与流通,创造了旧书交易公平与学术公平,拓宽了机构收藏补缺渠道,对于旧书业实体以及当代社会与学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旧书历来被认为是一个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知识资源,也是我国古典藏书楼和近现代图书馆所关注的珍品。2005年9月10日上午,北京市中国书店在琉璃厂东街15号海王村组织了徐雁先生为《中国旧书业百年》(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周岩先生为《我与中国书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签名售书活动之后,在中国书店三楼会议室举办了“2005年古旧书业发展研讨会”。其中《中国旧书业百年》分为九个单元,共107万余字,问世以后被评价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探讨近现代中国古旧书业发展历史和经营业态的原创型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3.
旧书情结     
写下这个题目,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合时宜。在现代出版日新月异,好书迭现、新书如潮的新世纪之年,不喜新书,仍恋旧版,不是有些不可思议么?但自己的癖好就是这么怪。多年来,一直喜欢翻旧书,买旧书,呵护备至地收藏旧书。我所说的旧书,不单是甚至主要不是指文物意义上的古版书。喜好并收藏古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高深的目录学和版本学造诣,二是雄厚的经济基础。这两个条件我都不具备,因此对古书虽喜爱,版本知识也略知一二,但从未奢望收藏,兴趣的重心仍多在近现代书刊的旧版上。我6岁上学,略识之余便与旧书有了难解之缘。记…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杂志》2005,24(6):93-96
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去年底出版的《书林清话文库》第一辑发行以后,深受海内外读书界欢迎。日前,由天津来新夏《邃谷书缘》、南京徐雁《苍茫书城》、上海虎闱《旧书鬼闲话》、福州林公武《夜趣斋读书录》和浙江嘉兴范笑我《笑我贩书续编》,以及古旧书业文献选编本《旧书业的郁闷》组成的第二辑六种已经在石家庄问世。这里选发的是首辑中有关北京藏书家韦力《书楼寻踪》、天津图书馆研究员刘尚恒《二馀斋说书》和谢灼华《蓝村读书录》的三篇书话。  相似文献   

15.
国内的书话经过半个多世纪来的发展已经约略可以分为两派了。一派以旧书(即线装古籍)为“话题”,喜谈买卖、借刻、校勘及版本、藏家诸书林掌故,一派以新书(旧平装及再版本)为“话题”,所谈不出现代文坛的书人书事。但唯独有一人能够不立门户地在书话作品中说旧话新、融古化今,这就是为书话家奉为“书话主人”的著名文学史家唐弢先生。唐弢先生的“书话主人”的形象,是通过他的《书话》集子建立起来的,并以《晦庵书话》为其代表。是书的前四个部分,主要是谈  相似文献   

16.
近读徐雁教授为《旧书业的郁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所写编后记中译引欧洲名句日:“君闻新书出,开卷旧书读 (when a new book is published, read a old one) ”,宗旨在于劝人读书不要喜新厌旧,而要重视旧书的阅读。我觉得中国有两句古诗也说得好:“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相似文献   

17.
说句也许会得罪人的话,自去年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注册以来,我就没有逛过书店买过一本新书,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花费的5000元全部用在了旧书交易上。而旧书网上比我更狂热的书迷还多的是,面对一本中意的旧书,他们有时真有一掷千金而不惜的豪气。 面对红红火火的旧书交易,我禁不住想建议出版家们忙里偷  相似文献   

18.
叶安然 《图书馆杂志》2005,24(11):91-92
高大的旧书库里昏暗阴森,书墙木梯边,一位穿着背心短裤的青年斜身蹲在书堆中,一手持书,一手向摊在地上的薄本摘录,表情陶然,灰尘扑鼻的环境和令人手腿酸麻的姿势他仿佛浑然不觉。这就是王亦秋漫画“虎闱蹲在书库地上摘资料”中的情景,熟识虎闱先生的人都说此画传神,正是他钻在旧书堆里的模样。二十多年前,虎闱先生还是旧书库里一名爱书如痴的工作人员,二十多年后,他成为同行称道的旧书业老法师,而那副传神的漫画,出现在他的新著《旧书鬼闲话》正文首页,展卷如见其人。  相似文献   

19.
版本琐记     
逛书摊寻旧书余生已晚,在不知世事的时候,苏州旧书业已经消歇,但观前街上还有一家,或许是新华书店的旧书门市部,也说不准。记得大人带我去逛观前街,到黄天源吃了一碗虾肉馄饨后,就到对过采芝斋东面的一家旧书店,那是民国时的建筑,有几级台阶,店堂里暗暗的,满是书的味道和灰尘,大人让我在一张堆满书的大桌上挑书,我就挑了一本《动脑筋的爷爷》,因为我识这几个字,彩印封面上的画,至今还有印象。当"文革"将近结束,怡园对面的古旧书店重新开张,既有新印的"二十四史"、"法家"著作,更多的是碑帖和线装书。自此以后,拿出来卖的书越来越多,至八十年代初竟有铺天盖地之势。如今想来,书  相似文献   

20.
台湾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4月付梓发行的《半世纪旧书回味:从牯岭街到光华商场》展示了战后1945年至2005年台北旧书业兴衰变迁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