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强调自己在俄国能否"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问题上不持看法或观点,并且反对把自己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发展和灭亡的理论视为"一般发展道路"的理论。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里,马克思强调"从理论上说"俄国可以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而占有西方资本主义生产的成果,但是必须"从纯理论回到俄国现实中来",现实情况表明农村公社"几乎陷入绝境",而且专制统治者和新生资产阶级准备给它"最后的打击"。如果俄国爆发革命,形成农村公社自由发展的条件,农村公社就会成为俄国社会新生的因素,但这只是一种假设。事实说明,马克思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俄国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他在此问题上持谨慎态度和理智观点。俄国此后的历史证明马克思的态度和观点是十分正确、十分必要和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准确把握马克思关于俄国公社和俄国社会可以走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发展道路的基本观点,关涉如何正确理解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关涉如何正确评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与当代社会主义性质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读和分析《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和《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含初稿、二稿、三稿和四稿等)的写作背景、目的与理论核心,可以得出马克思认为19世纪60年代以后,俄国存在着不走西欧资本主义道路而径直走向西欧资本主义社会所趋向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机会,俄国抓住这个机会的必要条件就是放弃继续走1861年开始走的瓦解俄国公社的道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中提出,“从理论上说”和“从历史的观点来看”,俄国存在着走新式社会发展道路的可能性,因为俄国“农村公社”和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同时存在,它能够吸收西方的一切积极成果,而不必经受资本主义发展的波折和痛苦.但从俄国的现实看,农村公社“几乎陷入绝境”,俄国走新式社会发展道路的可能性趋于消失.马克思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上的两种设想,体现了发展道路选择上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演进,但具体的某个民族又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些民族会跨越某个阶段向前迈进.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散见于《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及其《草稿》、《初稿》、《三稿》和《<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在这些著作中,马克思提出了俄国的农村公社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而进入共产主义的设想.一、跨越的内在因素个别民族能否从一个阶段跨越另一个阶段进入更高级的阶段,首要的是要看该民族自身是否具有跨越的禀赋,正如体育竞赛中个别优秀的运动员或队不必经过预赛的劳累而可以直接进入决赛是因为他们具有被公认的优势一样.马克思认为俄国的“农村公社”能跨越资历本主义制度进入高一级的社会,是通过对俄国的社会经济作了深入研究之后得出来的,正如马克思自己说:“为了能够对俄国的经济发展作出准确的判断,我学习了俄文,后来又在许多年内研究了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官方发表的和其他方面发表的资料,我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俄国继续去它在19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的一个民族的最好机会,而遭受资本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81年3月写的<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是论述俄国农村公社命运和社会发展前景的重要著作.在复信草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关于"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论断.本文全面考察了马克思的有关思想,阐明了他提出这个论断的依据和实现这种"跨越"必须具备的条件,阐明了复信对于科学地认识经济不发达国家在一定条件下能否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如何才能实现"跨越"的问题所具有重要的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社是马克思剖析亚洲社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马克思对亚洲农村公社的看法大致经历了从否定到不怎么否定的过程.19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马克思把以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农村公社看作是亚洲社会封闭、落后、野蛮的象征。70年代中期之后,马克思看到了俄国农村公社的某种积极意义,认为处在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俄国社会,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经过反复思考,马克思认为俄国农村公社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问题,是生产力落后的俄国农村公社如何达到高度发达。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恩格斯研究表明俄国农村公社不可能成为共产主义的起点,通过把马克思与恩格斯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在理论依据上是相同的,他们的研究起点不同,他们这一思想对指导生产力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的发表在俄国引起震撼,俄国民粹派反对《资本论》关于由资本主义灭亡到社会主义建立的一般发展道路,认为俄国存在古老的农村公社及合作制,可以不必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从而促使马克思对俄国公社前途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没有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理论界一部分人认为,马克思曾提出过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根据马克思的本意,卡夫丁峡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所引起的经济危机及其灾难,二是指导致经济危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某些阶段,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从马克思给查苏利奇复信的四个稿本可以看出,尽管他在初稿和第三稿中提出了可以不通过卡夫丁峡谷的问题,但均是草稿,马克思之所以没有将其中的任何一稿作为正式的复信,表明马克思自己也认为对该问题的考虑并不成熟。马克思确实对俄国农村公社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问题作过一定的酝酿,但最后没有提出可以不通过卡夫丁峡谷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但不是任何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都必然导致经济危机,马克思本意中的“卡夫丁峡谷”不是指资本主义制度,只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某些阶段和导致的经济危机及其所带来的灾难。无论是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复信,还是有关“卡夫丁峡谷”问题的相关文献,马克思均没有提出“跨越”的思想,只是对该问题作了深入的有益的思考和酝酿。“跨越”是指俄国在落后的农村公社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不经过”是指俄国农村公社可以绕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通过其他的社会发展道路而过渡到社会主义,二者是根本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认为"卡夫丁峡谷"是喻指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指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波折,实施"不通过"行为的主体是俄国农村公社而不是俄国,"不通过"的方式是"绕过"而不是"跨越","不通过"的条件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不同意张明军《马克思没有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一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根据马克思的本意,“卡夫丁峡谷”既指资本主义制度,也指它必然带来的经济危机和灾难,不能将其割裂开来理解。综观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他相关文献.马克思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俄国农村公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资本主义的发展并非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必经之路,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在此同题上不能重犯考茨基等人“经济决定论”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晚年设想中提出:俄国农村公社“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使得这种古代类型的公有制直接成为俄国社会复兴的因素或现实的起点。笔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指的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和与之相应的所有制形式;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工艺技术形态和商品经济形态以及雄厚的物质、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前进与倒退     
陈鲁直 《科技文萃》2001,(10):33-34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认为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发展而来的,这是客观的历史规律.19世纪末,晚年的恩格斯回答俄国经济学著作家、<资本论>俄文版译者丹尼尔逊的问题,说要指望靠俄国的农村公社挽救俄国不必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苦难,首要的条件是,资本主义体制在它最先产生的西欧国家的消灭.这也就是1882年马克思恩格斯为俄文版<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的观点,即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社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认为“卡夫丁峡谷”是喻指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指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波折,实施“不通过”行为的主体是俄国农村公社而不是俄国,“不通过”的方式是“绕过”而不是“跨越”,“不通过”的条件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马克思晚年曾根据东方民族的社会历史特点非常慎重地思考过如何由“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直接向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问题。特别是在马克思较详尽地研究了俄国的状况后,明确提出了一个理论构想,即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是他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核心是俄国村社问题。马克思运用他的历史环境理论,通过对俄国村社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俄国村社发展前途两种可能性的预测性设想,指出,如果有成功的俄国革命的引导和利用与它同时代的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就,俄国村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1881年《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初稿)》中引用的一个故事。公元前321年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期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且强迫他们通过“牛轭”地带。达被认为是对战败军的最大羞辱。“通过卡夫丁峡谷”一词即由此而来,意即遭受最大的悔辱。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曾使生产力得到神奇的发展,但现在它已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它的历史今后只是对抗、危机、冲突和灾难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4页)。马克思认为,随着世界历史的形成,俄国可以吸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极成果,“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同上,第436、437,451页)。因此,“跨越卡夫丁峡谷”是指超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由共产主义所有制取而代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一一辨析了赵文所引马克思的“文本”,不同意赵文所论资本主义的起源有“四种形式”;认为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没有肯定“一般历史哲学理论”,唯物史观也不是超历史和超时空的一般历史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探索人类社会发展道路过程中,针对俄国等东方国家保存农村公社的国情,运用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这些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即"跨越论"的思想,这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探索适合本民族的社会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对此本文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论"思想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并对其"跨越论"思想沿革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