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为谁而握?     
一九四九年南下的时候,我开始对自己的职业育了选择.干什么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自己暗暗决定:"到南方干记者工作去!"到了武汉以后,组织上果然把我分配到广播电台工作去了.为什么我选择记者工作呢?理由有两条:第一,我爱好写作;笫二,记者容易出名.记者生活开始了,一切都是陌生的.出去采访要有人带着,怎样写消息、通讯,一窍不通.第一篇难产的稿子终于写出来了.可是整篇文章千孔百疮,错字、别字连篇,标点符号也不会点,句子不通更不用说了.可是  相似文献   

2.
平常心、责任心、事业心这“三心”,是我从做人、做事到干事业这个顺序排列的。我觉得,人活在世上,第一位的是要学会做人,然后才能干事,干出大的事业来。 记者这种职业,有时被人称为“无冕之王”。在我看来,这种“无冕之王”是没有的,无论是国内或是国外,记者的工作有很大的自主性倒是真的,可以想做自己认为可做的事,当然这必须有利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行。所以,我认为要当好记者,首先要学好做人。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我随一位记者出去采访,拜访了一位乡的书记,书记讲,记者记,回到报社,记者根据书记所讲,写成了一条新闻,发表了。我当时曾经想过,难道书记所说,是老和尚念经,句句真言吗?可是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想法就有点离经叛道,书记者,党的代表、党的化身也,你不相信他,又相信谁呢? 后来反浮夸风了,才发现那条新闻,其实也是浮夸的作品。怪谁呢?当然怪记者自己。  相似文献   

4.
在报刊、广播、电视上开展批评报道,对社会上的种种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予以披露和抨击,这既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介的神圣使命,也是广大记者、通讯员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然而,在目前情况下,要真正认真地去履行这一职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很好地做到的。它与记者、通讯员的职业道德、思想水平、采访作风、新闻敏感等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时甚至是对一个记者、通讯员政治、业务素质的检验。那么,一个有正义感、责任感的记者和通讯员,应当怎样对待批评报道的采写,采写批评报道又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笔者愿结合自己的体会,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我总认为真正的记者应该具备一种特别的品质,这里不是指敬业精神,也不是指责任感,因为敬业精神、责任感不单是记者应该具有的品质。那么这种品质到底是什么呢?一时也说不清。 最近偶然在一本书上看到美国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一句话:“一个记者倘若不是‘好事之徒’,那不如干脆改行去搞成本会计。”这才如茅塞顿  相似文献   

6.
现在,把记者当成“无冕之王”的恐怕不多了。可社会上对记者的工作还有不少误解。我们常听到有的青年朋友这样说,“当记者太惬意了。走南闯北,多神气!”每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是感慨满怀。记者这职业真是很惬意吗? 记者这职业象一切工作一样,有自己的辛苦,烦恼,这自不待说,单说这“走南闯北”吧,也绝非是旅游者那充满诗意的游山玩水。在战争年代,枪声就是命令,记者迎着枪声炮火往上闯;在和平环境里,哪里最有风险,哪里便有记者,惊心动魂的种种突发事件,险象环生的天灾人祸现场,记者都要抢先冲上  相似文献   

7.
儿子要考大学,填报志愿时,我动员他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不是要小家伙“子承父业”,或者将来分配时好“先得月”。我是觉得记者这职业,挺不错的,爱屋及乌,便推销给了儿子。 记者职业好在哪里?数年前,《中国记者》开辟一个新栏目“青年新闻圈”,约我这年已不惑的老青年打头炮。编辑说,内容不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便写了一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是的,大阳每天都是新的——这便是记者(编辑)这职业的最大特点。 每天上班,一到报社,脑子想的,接触到的,全起新东西。即使一篇平淡无奇的来稿,或者一篇老生常谈的言论,删删改改之余,总得给它取个新颖的标题吧。常常为一词取舍而在室内踱来踱去,不知捻断  相似文献   

8.
怎样搞好城市建设报道?这确实是个太大的题目.作为记者,我跟城市建设打了13年的交道,这一行容易让人感到疲惫,我是知道的;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有多难,我也明白.所以,我要从心底冲自己喊上一嗓子:保持住记者的姿态!  相似文献   

9.
关于记者的社会责任,历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如何理解记者的社会责任,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不管人们如何定义、如何理解,有一点是大家都明确而又统一的,那就是记者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有关记者社会责任感的论述也有很多,但是总起来看,大多谈及的是记者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即职业的社会责任感。我认为,记者不仅要具有职业的社会责任感,还应该具有职业之外的个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我采写的《专储玉米哪里去了》一稿,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是对我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我的及时鞭策。我不是喜欢写批评稿的记者。但做为一个全面的、称职的记者,你又无法避开现实矛盾,逃避现实问题。在一次江西省农业局长会议上,大家谈起农业形势。有人说,听广播、看电视新闻,有的省分配到了国家专储玉米,我们省里有没有?省畜牧局长回答:“第一批,我们不清楚,被粮食部门独吞了。第二批分了一点给农业部门。”某地区一位农业局长对我说:“李记者,别的稿子你不要写,就写一篇专储玉米哪里去了?”当时,我感到这个问题不是一…  相似文献   

11.
微博     
《报林求索》2012,(9):69-69
<正>1、@杨澜(媒体人):女儿上国际学校。校规四条: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有责任感,对人友好。这样的校规好懂好记。人文课第一讲:你名字怎么来的?你家在哪里?女儿问:人文课不是历史社会吗,怎么让我讲自己?我猜,要认识世界需从自己开始。  相似文献   

12.
奉华做新闻工作多年,最近十年才当记者。这一行,早先俗称跑外勤。她勤于跑,勤于写。跑的当中接触的面宽,她写作的领域也宽起来。她进入这一行,可谓如鱼得水,我很为她欢喜。这本《涓流集》,收了几篇篇幅较长的报告文学,也有一些几百千把字的新闻报道,还有散文和诗歌。她要我写一篇序。正好我有几句话想说,借这个机会说说吧。朋友们中有人认为我不喜欢报告文学,还有说得更玄的,似乎我看不起这种文字。这是大大地误会  相似文献   

13.
激情·真情     
作为一名有近20年新闻龄的党报从业者,使我深深体会到:记者不仅纪录历史,也在参与创造历史,推动历史的文明进程。在新的时代记者的综合素质固然重要,而我认为记者还应拥有激情和真情,唯有拥有激情和真情,记者的综合素质才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14.
最重要的是什么年轻的同行常常问:“作记者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社会责任感。”我有一个初看起来是“谬论”的说法:记者这一行,是不负责任和负责任相结合的职业。记者难道可以不负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说,恐怕是如此。我曾在人民日报长期搞经济报...  相似文献   

15.
培养名记者     
有一天,一位朋友来访,谈到某报发了一篇生动感人的通讯。为此我特意翻阅了一下,果然名不虚传。可是欣赏、学习之余,对篇末一行后边挤着的那个“本报记者”产生了点想法。这样好的文章,为什么不把记者的名字标出来呢?又为什么不把它放在前面题下的位置呢?难道是害怕记者出名吗? 记者的文章署上自己的姓名,既表示对文章的内容负责,又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调动写作的积极性。记者因此出了名亦未尝不是好事。何惧之有? 说来各个行当都有自己的名家,文艺界有名演员、名导演、名作家;教育界有特级教师、  相似文献   

16.
邓雷仓 《出版科学》2001,(3):35-35,34
读《中国当代记者随笔丛书》,我深为丛书作者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他们尤为可贵的是对书海情有独钟,不懈泛舟夜航,永远不知疲倦。其共同点是“三不”:无一人不苦读,无一人不自成风格,无一人不勤于笔耕。我想,一位称职的编辑不是也需要这“三不”吗?  相似文献   

17.
有的通讯员问我:怎样才能做到深入采访?采访需要把握哪些重点和要领?我根据自己的体验作以下回答:要把稿件写得充实、生动,关键得有丰富的材料,而丰富的材料哪里来呢?这就要通讯员到发生新闻的单位、地方去了解,有计划、有目标地去进行材料的收集,这就是采访。“先搜集材料,越多越好。”(作家老舍语)。日本一位著名的记者也说过:“要写一百行的报道,就要积  相似文献   

18.
一位记者同志告诉我,有一次他访问一位基层干部,请他谈一件事情。开头,这位基层干部谈得兴致勃勃,可是后来呢,他越谈越没有兴味了,最后竟然是应付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原来他是嫌记者光听不记。在他看来,记者不记,就是不听,自己说了也没用。还有一位同志告诉我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党委召开的布置中心工作的会议上,有位记者去参加了,可是在会上他光听不记,这使参加会议的人感到诧异,使主持会议的同志也感到有点不满意。可见,在社会上,记者的“记”,被人们看作是  相似文献   

19.
媒体同行见面相互间打听:“哪里有《收获》2004年第一期?”一本纯文学刊物引发洛阳纸贵这可是近年少见的事。张欣长篇小说《深喉》发表后引发起媒体广泛关注,女作家张欣成了一个公众人物。记者跑了多家书报摊也未找到这期红色封面的抢手杂志,后来还是一位北京朋友援手火速邮来才解了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位在新华社工作的师弟问我:"干了这么多年,你觉得你的认同感在哪里呢?" 是呀,认同感在哪里呢?以我十多年的记者工作经验,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是孤独的.特别是每当我一个人出差,在火车上凝望夜色中的万家灯火,心中还在琢磨怎样接近采访对象、怎样获取证据时,这种孤独感会更加强烈."龙灯花鼓夜.仗剑走天涯",这固然有江湖豪气,但记者毕竟不是独行侠,面对充满未知的采访,支撑你坚持的力量在哪里呢?同时,作为一名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你的报道可能很难获奖,也许还会面临诉讼的麻烦和风险,推动你前行的动力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