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平正义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体现。由于自然资源、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西部民族地区在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及道路基础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东部地区差距巨大。要缩小基本公共服务的地区差距,首先要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其次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最后,要转变西部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职能,完善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间过渡性转移支付办法中存在四点根本性问题。需要把建立政府间规范的转移支付作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来抓,从立法上根本解决问题;要以市场经济法则确立转移支付的总体思路,从部分规范到整体规范;需要对民族地区实行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要努力提高转移支付中民族政策性因素转移支付的总量和比重。  相似文献   

3.
中国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区间教育发展差异问题是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教育转移支付制度是政府解决地区间教育发展差异问题的主要政策手段。指出中国现行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由于照顾了原有的利益格局, 起不到缩小地区间教育发展差异的政策作用。在分析中国现行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的基础上,借鉴日美教育转移支付制度与拨款模式经验,构建新的中国教育转移支付制度与拨款模式,并利用1997年数据对拨款模式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地区资源丰富,但生态较为脆弱.近年来,贵州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贵州民族地区要顾全国家整体发展规划,为保护生态环境放弃发展经济的机会,这就需要国家对这些地区进行财政转移支付,进行生态补偿.从当前对贵州民族地区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的现实出发,分析建立及完善贵州民族地...  相似文献   

5.
由于民族地区财政困难,因此必须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来扭转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的局面,同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也是目前我国实现地区问公共服务资金投入均等化,进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笔者从横向均等化和纵向均等化两个方面对少数民族八省区转移支付进行分析,进而对各项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支付法律制度是实行分税制国家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法律制度,它在加强整体经济宏观调控、促进不同地区问均衡发展,维护国家经济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缺乏法律保障,严重制约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平衡,社会各界对加快转移支付立法的呼声很高。基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现状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财政转移支付立法方面的经验总结,提出了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有待完善,民族地区税种划分不舍理,缺乏与自治权相应的税收立法权和管理权限,地方税收返还基数确定不合理.应赋予自治地方税收立法权和管理权,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8.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协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手段 ,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各地区间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但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由于中央财力分散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定的地方利益格局 ,各种转移支付形式之间缺乏统一协调机制而造成了转移支付未能体现财政均衡原则 ,不能缓解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从而未能真正实现转移支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政策向东部倾斜,使资金、人才流向原来就较为发展的东部,致使东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同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这将对社会政治稳定和民族关系产生重大消极影响。为此,国家一应采取有利于中西部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和产业倾斜政策;二应尽快建立科学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0.
论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平衡地区间财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不完善,妨碍了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该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若干调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破解我国县乡财政困境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县乡财政困难问题突出,财政负债严重,无力为农村提供公共物品,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分税制、分级财政、财政转移支付、税费改革四个方面分析,破解我国县乡财政困境的对策是:(1)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2)合理划分政府间财权事权;(3)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4)治本之策在于发展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2.
农村税费改革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村税费改革是又一次农村重大改革。应从取消农村各种不合理收费,推行“费改税”,规范分配制度,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种税政策,实行规律和铁行的征收方式方面着手。解决改革后地方财政收支缺口,必须进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乡镇财政体制和村级财务制度改革,建立中央,省,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利用财政转移支付中“差额补助”计算法的设计思想,结合我国义务教育区域发展的实际,构建了对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量化分析的数学模型,旨在解决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中的技术缺陷。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主要是一种强制性变迁方式。在变迁的过程中体现出一系列的路径依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局限、临时性教育财政政策、缺乏财政投入法律的保障、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传统文化差异的制约。造成路径依赖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要实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跨越式发展,需要设立"教育特区"、教育财政投入立法、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与监督制度和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制度保障从而打破以上的路径依赖,实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财政自治是民族自治地方一项重要的自治权利,是民族自治地方利益的重要体现。财政自治权的有效实现是其他各项自治权利得以落实的基础保障,是振兴民族经济,推动地方发展的关键。民族自治地方应在国家统一的财政体制下,结合民族与地区特点,依法实现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财力微弱,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差,需要国家为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公共服务事权、财权划分和财政转移支付不合理是目前影响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的主要制度障碍。进一步加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要从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性出发,对影响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有关制度进行适当调整,使公共服务事权、财权配置和政府纵向转移支付的制度规定更符合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支持.西部地区的金融存在货币化程度低、突出的二元结构、金融市场发育不良、金融的行政管制明显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金融创新才能为加速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西部地区金融创新可以考虑从金融政策创新、金融组织创新和发展小额信贷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是建立为社会公共服务的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保障,本探讨了现行财政收付体制的弊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的意义、如何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及对预算单位财务工作的影响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地方教育财政管理依然存在着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够匹配、地方财政负担较重、转移支付尚需完善、财政管理层级过多、教育支出效用有待提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提高地方政府教育财权和事权的匹配度,做到权责统一;科学衡量地方教育财政需求与供给能力,提高转移支付的效用;继续进行省直管县的实践探索,完善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加强对教育支出效果的评价,提高支出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的影响,民族地区农村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势必对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认为,产生返乡农民工问题主要是因为:现行劳动力转移的"落脚点"偏离;注意眼前经济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缺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来指导"务工经济"发展,导致农民工返乡无地可种.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着眼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农村社会的根本繁荣;坚持"以农民为本"的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指导思想;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思想上、心理上的帮助教育工作;扎实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