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活动的由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幼儿园买来了一些瓜苗。当小朋友种瓜苗的时候,觉得很奇怪: “为什么会有瓜苗?”“为什么不撒种子?”“瓜苗是怎样来的?”他们还提出了很多有关种子的问题: “种子是怎样来的?”“种子长大了,是怎样结成瓜果的?”“种子是怎样发芽的?”“黄豆的种子为什么有个小黑点?”“种子里  相似文献   

2.
课程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命题——“怎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据此,我们提出小语教学“怎样的‘综合’才有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隐含至少三层意思:一是小语教学应该有适度的学科“综合”;二是学科“综合”应当追求一定的价值,而当下所谓的“综合”却未必都有什么价值;三是怎样扭转  相似文献   

3.
构思“新”是章成功的关键之一,这谁都知道。可是,怎样理解这个“新”和怎样做到这个“新”,就大有学问了。  相似文献   

4.
有的课文大量出现“你”和“你们”,用“你怎样怎样”来叙述,因此有的教师就认为这是用“第二人称”写的。笔者觉得这种看法不对。文章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叙述方法,不存在第二人称写的文章。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并提的“第二人称”,实际上是语法上“人称代词”所使用的概念。而我们所说的用什么人称写的,指的是作者在一篇文章里所站的观察点和叙述时的立足点。如果说有第二人称写法,那就是作者站到读者的位置上去了,这岂不矛盾?所以不可能有“第二人称”的写法。其实,用“你怎样怎样”的方式叙述时,正是不出现的“我”在向“你”(…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在教育界流行着“校长是一校之魂“”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的说法。的确,校长的办学理念、治学精神、管理水平等直接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学校的发展进程。可以说,校长有怎样的政绩观,就会有怎样的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6.
《山东教育》2005,(10):38-40
怎样教学“认识人民币” 怎样教学“平移与旋转” 怎样教学“笔算除法” 怎么样教学“有余数的除法” 怎样教学“约数和倍数”  相似文献   

7.
“基于问题”教学的关键是要有“有价值的问题”,本文从“有价值的问题是怎样的”、“有价值的问题从哪里来”、“有价值的问题怎样呈现”三个方面来探讨对“有价值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关于古代汉语的学习和教学”。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怎样学古代汉语的问题,另外一个是怎样教古代汉语的问题。我着重讲“学”的问题,因为“学”的问题解决了,“教”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教”,无非是教学生怎样学,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有了这本书可是把一个好老师请到了家,又像一本作文词典,有什么问题你尽量问,“怎样写半命题作文”、“怎样审题”、“怎样积累与丰富词汇”、“怎样写  相似文献   

10.
通常,我们说某部电影有滋有味,某小说索然寡味,或者看某位画家的作品,也常以有味道或无味道评价一番.那么,“味”,是怎样由味觉移植到文艺欣赏的呢?“味”的内涵是怎样的呢?“滋味”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的呢?其内涵又是怎样的?“滋味”说对后世文艺理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我就这些问题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应用题”中的“题”是问题,“解决问题”中的“问题”也是问题。“解决问题”中的“好问题”有怎样的特征呢?。  相似文献   

12.
“是怎样的”一类的试题,其基本模式是先摆出一个历史概念或一段历史材料,然后从某个宏观或微观的角度问其“是怎样”的,大致有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肖玲 《广西教育》2012,(21):35-36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是一切思索的起点,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上的提问多数是教师的“专利”,“问”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层次上,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提问有效、怎样提问巧妙,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常为学生作文水平难于提高而大伤脑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从鲁迅先生所说的不仅要使青年知道“应该怎样写”。还要知道“不应该怎样写”得到启示,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干巴巴、抽象、不具体的毛病,分类对照选编了“应该怎样写”和“不应该怎样写”的范例,发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这一“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黎明 《学习之友》2009,(6):20-22
日常一些常用的和重要的词语,不一定经过了认真的思考。 平时说领导干部“有民主作风”,大概要表达的是对他有“好脾气”的印象。领导干部主动做自我批评,喜欢说的一条缺点是“有时发扬民主作风不够”。因为他知道这不算什么大毛病,也利用了“民主作风”的含混特点。这“作风”怎样才足够,怎样不算够,有谁知道又有谁来加以界定呢?  相似文献   

16.
偶有机会,听了六堂自编教材的六年级英语优质课。这六堂课带给我的真正触动,不是“优秀”,不是“精彩”,不是“完美”,而是“有效”两字,令我思考的是怎样让学生学得有效,怎样使教师教得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一、结构单元 现行小学中高年级《自然》教材中以“怎样认识物体”为标题的课文有五篇,其副标题分别是“水”、“空气”、“土壤”、“金属”、“岩石”。它们被分散编排在一、二、四、五等四册之中。我认为,它们在认识的层次上构成了一个大的结构单元。 二、教学重点 “怎样认识物体”的结构单元有着共同的教学重点。这重点就是教学生学会“怎样认识”物体。换句话说,这个大结构单元的教学是自然学科“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上表分析和归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高考作文命题有如下特点及其启示: 1.试题内容尽管千变万化,但始终离不开“怎样做人”、“怎样治学”、“怎样思辩”这三个最基本的方面。这样命题的好处是:贴近学生的生活,人人都有话说,但要说好不容易,能拉开区分度;既考查了考生的写作能力,又检  相似文献   

19.
高考作文计分标准“发展等级”中的“有文采”包含三点内容,其中最后一点要求是“文句有意蕴”。怎样的文章才算“有意蕴”?笔者以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让自己的文章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20.
优秀中学校长的素质及其培训--对重点中学校长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校长的重要性,在西方有“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有怎样的学校,就有怎样的学生”的谚语,而在我国有“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说法。由此可见,国内外对校长对学校教育作用的认识是相同的:校长既是学校的管理者,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导者、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也是教师的“教师”。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活动中心在其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校长是学校的质量和效益的关键”[1];《国际教育评论》中有关博茨瓦纳校长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有效学校的领导,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是学校质量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