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邓婕 《甘肃高师学报》2013,18(1):67-70,86
从泸溪白沙瓦乡人的语言价值观、语言忠诚度、学习和保护乡话的态度考察瓦乡人的语言态度,透视乡话濒危的现象,剖析乡话使用衰退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标话是今两广交界处西江流域由百越土著居民存留下来、以汉族人为主要使用对象的一种独特的少数民族语言,是语言活化石。标话的研究对语言学、文化学、民族学、历史学都有重要的意义,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标话是濒危语言,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话的保存和保护工作关键在于提高公众的语言危机意识,可通过建立标话地区语言文化博物馆、建立标话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等途径实施保护。  相似文献   

3.
语言态度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通过对苏州大学生对苏州话和普通话态度的问卷调查,从语言评价、语言能力、语言倾向、语言预测等角度来分析苏州大学生的语言意识。调查研究表明,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使用比例与交际场合有密切关系,即场合越正式,普通话的使用比例越高。年龄越大的人,对苏州话的认同度越高,其苏州话使用能力越强。目前苏州语言使用的主要格局是苏州话与普通话并存。  相似文献   

4.
卡多语言作为哈尼语言中的一个分支,很少有人涉笔对它进行调查研究,本文对卡多人有代表性的三个聚居点的语言使用实况作了实地调查,对卡多人当今语言使用状况、变化及发展如实进行了分析,对其语言使用趋势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对外汉语课堂作为一门语言技能培训课,重在提高学生使用目的语的积极性和准确度.在初级汉语口语课中,经过我们的调查统计,教师在预示话轮结束,暗示学生接续话轮时,常会采用话轮最后一个音节元音拖长、出现重复语义问句、使用固定套语以及利用肢体语言等方式.这几种方式多根据学生的不同汉语水平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前,国语和闽南话是台湾社会的强势语言,而闽南话较之国语又略占优势。当今台湾社会,国语和闽南话仍然是强势语言,但是国语的优势远远大于闽南语。闽南人只有在家庭内部,与祖父辈、父辈交谈时及在菜市场时使用闽南话的比例超过国语,其余在面对各类交际对象、交际话题和交际场合时,使用国语的比例均超过闽南话。外省人、客家人、少数民族的国语能力、使用、评价更是远远高于闽南话。客家人和少数民族的族群对应语言已经退到家庭内部使用,在家庭之外,闽南话在客家人中的优势比客家话明显,闽南话在少数民族中和少数民族语不相上下。客家话及少数民族语处于令人堪忧的弱势。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的闽南话属于一种跨境语言。由于槟城是马来半岛北部(北马)闽南话典型的核心区,所以通行当地的闽南话——“槟城福建话”保留了许多从本土闽南话流传下来的核心词汇。它也汇集了当地闽南人在不同时期因语言文化接触和创新而产生的特殊词汇。通过揭示“槟城福建话”与本土闽南话共有的特征词,即从本土闽南话传承使用的,以及它本身独有的特征词,即移民及其后裔在不同时期因创新或借用而形成的,说明两者共存的特征词表现出“槟城福建话”与本土闽南话之间语言与文化纽带的联系,也证明了当地闽南人对祖籍方言的忠诚态度。相对的,槟城福建话独有的特征词主要反映当地闽南人的文化特征,也说明语言的变动发展是经过长时间的变异和整合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雷法全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6):60-61,66
一些学者认为,绝大多数畲民“已经转用汉语”。其实,从畲族语言的民族特点、发展历史和语言事实上看,今天绝大多数畲民仍在使用的是一种古老的、非常复杂而又特殊的民族语言———畲民话。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生存活力有不同的状态,活跃兴盛,保持稳定,衰变退化,趋于危机,濒临消亡等。我们看出,现代藏语处于衰变退化的状态。从语言接触理论来考察,藏族衰退现象是语言接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尚义县四台蒙古营是蒙古族为主的自然村,多数蒙古族最先学会蒙古语;村民均会尚义话①,半数以上的人会普通话,近七成的人会蒙古语。尚义话是当地主要交际语,在家庭内部和本民族之间,使用蒙古语的以中老年蒙古族为主,青少年和部分中年人主要使用尚义话。村民对普通话的社会地位评价最高,对蒙古语文社会地位的评价低于汉语文,对尚义话的实用功能评价最高。因语言环境、语言态度的变化,蒙古族的蒙古语程度出现明显的代际差异,蒙古语的使用逐渐衰微。  相似文献   

11.
汉文史籍记载,哈尼族地区汉语文教育开始于元朝。分布上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有利于哈尼族学习汉文化;哈尼族土司制度的建立,必然要加强汉文化的教育;儒学教育的长期影响及历史上哈尼族没有创造哈尼文字等都在客观上促进了对汉语文的学习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经过调查显示,普通话在淮北人语言观念中的地位逐步加强。淮北城区本地学生作为"双言人"主要代表,在各种场合有选择的使用淮北话和普通话,对于普通话的接受和使用度逐渐提高,但对自己的方言仍然有着很高的忠诚度。淮北话和普通话在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共存。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内部特征而言 ,文化特征、语言应用特征等是方言的外部特征 ,都是体现方言特点的重要方面。方言的语言应用特征不仅在说方言时有所体现 ,而且在说普通话或用共同语写作时也会体现出来。方言的语用特征与方言词语、方言句式等一起 ,共同营造作品言语的浓郁的地方特色 ,体现作家作品的地方风格 ,都是作品语言风格不可忽视的构成元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心理分析理论研究哈尼族神话,得出哈尼族神话中存在着“期待原型”的结论。文章举了许多例子加以说明。为了进一步说明哈尼族神话的期待原型,作者又把哈尼族神话与汉族神话作了比较。文章不止于此,还论证了哈尼族神话期待原型产生的根源,认为其根源在于哈尼族的悲剧历史,具体说来,是哈尼先祖食物匮乏、自然灾害、战争失利和迁徙等苦难经历烙印在人们的心理上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过渡语是由方音向普通话音转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言语应用现象。方言区人在说普通话时对自己原方言进行改造,形成既有所属方言的地方音特征又有普通话音的过渡语。普通话教学应该针对方言区人的过渡语进行正音训练,帮助他们在说普通话时减少方言音而向纯正普通话音靠近。  相似文献   

16.
哈尼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墨江是哈尼族的重要集聚区,分布着9个支系。9个支系的哈尼人在墨江的山涧林地中生生息息,繁衍至今。文章通过确切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了墨江的哈尼人分布,哈尼各支系的人口数量。这对于明确哈尼人的族源,促进哈尼族的整体发展,研究哈尼族的社会变迁,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平县是云南省地域广、人口多、民族亦多的山区民族自治县。新平县漠沙镇位于红河谷,在这里长期居住着傣、彝、苗、哈尼、拉祜、回等多种民族。民族分布情况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少数民族分布的情况雷同,基本是或大或小的聚居,而在一个特定的民族聚居区内,又杂居着其他民族。坝区主要居住着傣族,汉族、彝族、哈尼族等,其它民族多居山区和半山区。漠沙各民族与我国民族总体分布尽管有着共同点,但语言使用上却有着不少独特之处。十分明显的是生活在同一漠沙镇的不同民族,大都各自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又普遍兼用汉语,然而语言使用状况,特别是双语类型却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本文探究了该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使用情况及语言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