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基于统计数据的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状况及管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唐议  邹伟红  胡振明 《资源科学》2009,31(6):1061-1068
本文根据1987年~2006年捕捞统计数据,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相关管理政策及措施。结果表明:①1999年以来,我国海洋捕捞总产量结束了长期持续快速的增长,出现下降并趋于稳定,渔获物大类构成趋向稳定,主要鱼类渔获物结构趋向均化;②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在1997年之后趋于稳定,专业劳动力数量1998年以来保持下降趋势,总主机功率和总吨位20年来一直保持增长,渔船结构趋向大型化;③海洋机动捕捞渔船单位主机功率CPUE和单位吨位CPUE在1998年以来持续下降,单船CPUE和捕捞专业劳动力人均CPUE在1998年以后趋于稳定。讨论分析认为:①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整体处于充分利用状态,捕捞能力总体过剩;②我国目前的捕捞投入控制不能有效控制实际捕捞能力,建议在渔船数量控制基础上,引入渔具类型、数量和规格等渔具限制制度;③需改进现行捕捞统计制度。  相似文献   

2.
刘新山  陈勇  白秀芹 《资源科学》2008,30(4):526-531
本文从法律的视角阐述了渔业和水生生物资源的概念,探讨了渔业捕捞许可、捕捞渔具和渔法管制、禁渔区(期)、重要的渔业生物资源名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增殖渔业资源和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等渔业生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以及濒危水生动植物名录制度和保护措施,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未依法区分渔业生物和非渔业生物、未建立明晰的重要的渔业生物资源名录、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缴纳义务人范围过窄、区分野生动物为“国家重点和地方重点”的立法思想缺乏科学性、环境资源立法的行政部门性和地方主义等,由此导致渔业法规与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不协调和冲突。建议依据《立法法》修改《渔业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自然保护区条例》,清理有关的法规,维护渔业法规和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协调性,厘清各自的适用范围,并依法建立渔业资源增殖基金和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3.
现存的中国史料典籍中,上至传说时期的尧舜禹时期下至封建社会的各个阶段,关于渔业资源养护和利用的文字记载颇为丰富。归纳总结,主要有虞官设置、时禁制度、渔业税、渔具渔法、鱼类尺寸等方面的管理规定。中国古人在渔业管理实践中所蕴含的管理智慧,尤其是生态智慧,时至今日都有极强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现代渔业危机,甚至其他环境问题的解决,亦需要从先人实践经验中寻求支持帮助。可以从转变立法理念、严格遵循生态规律、保障人类本能环境利用行为,限制超越极限的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等方面对现代渔业管理制度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闫新刚  黄硕琳  姜作发  刘艳红  陈蓉 《资源科学》2008,30(10):1585-1591
鲑鱼渔业管理及其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国际上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北太平洋鲑鱼的种类、鱼源国、洄游分布等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北太平洋鲑鱼渔业管理国际公约及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保护鲑鱼的措施进行讨论,指出了我国鲑鱼渔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黑龙江中上游是中俄界河,下游经俄罗斯境内注入鄂霍次克海,每年溯河洄游的鲑鱼在到达黑龙江中游与乌苏里江我国境内之前就被大量捕捞;②我国作为溯河性鱼类的鱼源国之一,至今尚未获得参与管理北太平洋鲑鱼资源的权利;③我国存在过度捕捞及渔业水域污染等问题。建议:①提高中俄渔业合作水平;②加入《北太平洋溯河性鱼类性鱼类资源养护公约》;③提高鲑鱼增殖放流的能力;④加强关于鲑鱼资源状况的调查工作;⑤保护水域环境。  相似文献   

5.
对美国海洋渔业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和研究,总结出其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完善提供域外参考。通过对美国海洋渔业一手文献的分析,研究其有效遏制渔业资源衰退的管理方法,并综合运用学科交叉与比较研究方法,剖析其制度运行的内在机理,即在尊重海洋生态系统前提下、科学评估海洋鱼种资源数据基础上,制定渔场重建计划,采取有限准入权、份额捕捞、过程监管及社会配套等综合管理措施对海洋渔业资源进行系统性管理。最后,针对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制度的完善,提出应在科学评估鱼种资源最大可持续生产量基础之上创新海洋渔业管理制度,将产出控制与投入控制有机结合,探索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渔业管理计划及配额捕捞模式,从而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规定,“自治区境内禁止捕捞的水生野生动物有哲罗鱼、细鳞鱼、鲟鱼、鳇鱼、水獭”,“限制捕捞的水生野生动物有兰州鲶、黄河鲤、陈旗鲫、卤虫”。法律责任上设了“没收渔获物和渔具,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没收渔船”的行政处罚。设定的9种水生野生动物,只有水獭是属于渔  相似文献   

7.
通过1998年至2000年间舟山群岛地区鱼类栖息地环境、渔业劳动力和管理措施、渔获物产量和产值等生态、社会和经济综合参数的海岸剖面分析模型(CTAM)的构建,实现该地区渔业资源变化以及渔获物、现金和劳动力流通的可视化,初步评价近海、外海大小型渔业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为东海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分析结果表明:①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长可通过鱼类栖息地的保护和渔具类型与规模的控制实现;②舟山地区可加强海洋捕捞业的竞争力,拓展国内外市场;③科学发展舟山群岛渔业需要严格控制近海渔业,做好近海小型渔业转产转业工作,并适当发展外海渔业,同时做好近外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系统的东海渔业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晓琳 《资源科学》2010,32(4):606-611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是目前全球渔业管理的新理念,其要求从海洋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制定渔业管理决策,并运用多学科知识,加强各部门合作,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目前东海渔业管理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对内,渔业资源因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不断衰退;对外,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后,近海捕捞作业压力因大量渔船回归而进一步加大.因而,探索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对于解决东海渔业问题应该是一种有益尝试.实现基于生态系统的东海渔业管理首先在立法上应修订现有渔业法规,增加有关生态系统管理的规定.其次在实践中应采取多部门协作、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建立海洋保护区和生态监控区、加强与日韩合作等措施,切实推进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在东海实施.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二长棘鲷休渔效果模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波  徐翼  卢伙胜 《资源科学》2009,31(12):2201-2207
休渔制度是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休渔期的设置将影响渔业资源养护的效果,需要严格的科学论证。本文运用单位补充量模型评价了不同休渔期措施对北部湾二长棘鲷资源的影响,并提出了调整休渔期的建议。研究表明:实施2个月休渔,以7~8月为佳;实施3个月休渔,以7~9月为佳。这2种方案可使单位补充量亲体量分别恢复到未开发状态的17.48%和20.69%,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可分别提高2.85%、6.05%,优于当前南海已实施的休渔期设置。在管理实践中,宜将Fmax作为限制参考点,F0.1作为目标参考点。建议在适当延后休渔期的同时,再配合开捕体长和捕捞努力量控制等管理措施,以实现该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多准则渔业管理政策优选研究——以东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已建立的东海EwE模型基础上,采用EwE中的"渔业政策优选"模块,根据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模拟系统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重准则下对多种渔业管理政策的响应,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从政策方案中选出"最理想的"东海渔业政策架构.模拟的时间尺度为41年,备选方案包括3个单准则方案、1个多准则方案和31个"复合准则方案".结果表明:单准则方案和多准则方案将导致各种渔具捕捞努力量发生较大变化.35个方案间的比较分析结果为基于生态系统的东海渔业管理(EBFM)和海洋捕捞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①单一准则的渔业管理策略和具有相同优先级的多准则渔业管理策略不能实现EBFM总体目标;②就东海目前的渔业经济和社会状况而言,不宜过分地抬高生态系统准则在渔业管理中的地位,经济和社会准则仍然重要:③东海海洋捕捞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减少拖网和虾拖网作业、控制围网和流刺网作业、大力发展外海渔业.  相似文献   

11.
论渔业资源服务价值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议  黄硕琳 《资源科学》2011,33(7):1298-1303
本文以TEV框架为基础,论述渔业资源服务价值的构成。渔业资源的服务价值源自其本身对于人类及其他生命系统的积极作用——服务功能,以及其本身作为一种生命系统的存在。渔业资源的服务价值可以分为功效价值和非功效价值:①功效价值是指可直接或间接供人类使用的,能够服务于人类福利的使用价值,以及支持其他生命系统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生态价值和选择价值。使用价值表现为因支撑水产品供应和水产种质资源供应所产生的价值,以及支撑人们的娱乐性服务、文化服务所产生的价值;生态价值是渔业资源种群对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命的支持作用所产生的价值,以及对其所属或相关联的生态系统的支持服务所产生的价值;选择价值表现为渔业资源被保留下来用作未知的其他人类用途的价值,以及保留给后代人使用的价值。②非功效价值表现为基于伦理的甚至是宗教、文化的内在价值/存在价值,在渔业资源管理决策过程中不容忽视,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渔业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2.
关于渔业权理论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过去20a我国渔业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迫切要求在新的渔业法中重新构造现行的渔业权制度。本文阐述了渔业权的概念和渔业权在法律上的特点和涵义以及应该遵循的原则,分析了现行渔业权制度的缺欠,并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作者认为,必须对渔业生物资源和渔业水体实施资产化管理,依据物权法定的原则,依法明确公民和法人取得渔业权的条件,并且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容许渔业权依法自由、有序地流转,才能人口出生率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琦  韩立民 《资源科学》2016,38(6):1088-1098
中国大洋性渔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本文在查阅文献和组织专家讨论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市场、技术、政策和外部保障5个层面,详细识别出影响中国大洋性渔业发展的17个具体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ISM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大洋性渔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层次关系。结果表明:17个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4层级的影响因素递阶结构,其中渔获物市场分布及需求、渔获物市场价格和渔获物市场流通体系完善水平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渔船及配套设施技术水平、捕捞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渔获物加工及产品开发能力、渔场作业环境、新鱼种开发潜力等构成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公海渔业资源量、大洋性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能力、国际公海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国家及地方远洋渔业扶持政策和公海渔业资源管理国家参与水平是深层根源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杜辉  陈德敏 《资源科学》2012,34(1):58-64
《矿产资源法》在立法理念、框架体系和核心制度上存在的问题给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法治化造成了阻碍。在法律模式上,修订后的《矿法》应当是一部能够兼容公共利益和私权利,兼具民法和行政法属性的完整性法律。厘清包含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三组法理关系,即所有权与用益物权关系、利益分享关系、资源开发与资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关系,是《矿产资源法》修改的前提。矿业权、矿产资源税费、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储量、矿山环境保护和法律责任等方面是《矿法》修改的重心。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水资源政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对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影响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系统动力学(SD)来定量研究不同政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在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下,以北京市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北京市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水资源承载力指标融合在模型中进行计算.通过动态仿真模拟,预测北京市5项水资源政策--实施应急供水工程、推进再生水回用、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和提高用水价格对水资源承载力的长期影响,为确保北京市用水的长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研究表明,应急供水工程政策对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最大,而若同时实施这5项政策,到2010年,可承载的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和非农业人口将分别达到9 663×108元、417×108元和1 527×104人.  相似文献   

16.
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渔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传统的渔业资源出现了衰退,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从渔业资源的特性出发,结合它的经济特性,才能分析渔业资源衰退的本质。指出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量增加的矛盾、资源共享性、资源产权的虚置、资源的无偿使用以及资源的负外部性是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为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确立自然资源具有价值的观念、对渔业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实现共享资源的产权转化、建立渔业资源产业、积极开展国际或区域间的合作、建立渔业资源的核算体系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建设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生态国土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属性和功能,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加强生态国土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专家座谈咨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生态国土建设的科学内涵、基本框架、技术路径和政策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系统阐述。生态国土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发挥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作用,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部署落实到自然资源领域的各个环节。基本框架是以源头保护、节约利用、整治修复为主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集中统一管理自然资源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自然生态,改革和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生态国土基础能力建设和科技创新支撑,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加强规划和引导,加快开创生态国土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探索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下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对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自然资源的学理、法理和管理分类在资源管理上存在交叉重叠、分类标准不统一、不利于掌握资源家底等现实问题。通过深入剖析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内涵,认为新的自然资源分类应该以满足资源管理为基础,还要与现有法律有效衔接、与现有分类有效融合。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分类标准统一清晰、新旧分类有效衔接以及学理、法理、管理分类有机结合的分类原则,构建了面向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包括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53个三级类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大科学”体制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主导作用的科技体制。在建国伊始特定的国情下,这种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法律构建,不仅是协调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和社会平衡发展的各种制度的呼唤,而且也是与它相适应的道德准则的诉求,其走过了一条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渐进之路。中国式“大科学”体制法律构建的确立,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