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窦娥冤》被认为是"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它让我们看到越是纯洁善良,越被毁灭的悲惨。它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表达了当时广大人民对统治者的强烈憎恨。塑造了一个善良正直、至死不屈的妇女形象,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最能充分表现窦娥的反抗性格和悲剧命运的,就是该剧的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此  相似文献   

2.
《窦娥冤》对悲剧文学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本文试图从民俗的视角,对悲剧进行解析。童养婚、接脚婚、高利贷、鬼魂信仰等习俗是构成窦娥悲剧命运的外部原因,深深扎根在窦娥心中的妇德"守节尽孝"的传统道德观念,最终把窦娥推向了毁灭。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民俗学的视野出发,分别从窦娥的女性形象、窦娥三桩誓愿的民俗学意义两个方面来剖析窦娥,力求探索窦娥的人生悲剧在传统民俗学中的特定意义与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两个特别不幸的女子。一个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个是关汉卿笔下的窦娥。祥林嫂的悲剧不是惨在狼吃阿毛,而是惨在封建礼教吃人;窦娥的悲剧又事出何因呢?"窦娥冤",她到底"冤"在哪里?她的冤屈为什么能够穿越时空打动当时与后世的无数观众?窦娥形象的悲剧性,值得深思与探究。  相似文献   

5.
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不仅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而且也是世界著名悲剧之一。《窦娥冤》之所以被称为悲剧,自然与作品中塑造的悲剧人物"窦娥"密不可分。在历来的研究中,窦娥悲剧命运的探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还是经久不衰,究其根源则是作品中沉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通过对关汉卿笔下窦娥的悲剧命运的解析,追寻女性悲剧的根源,并以此来探索女性悲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品 ,它通过窦娥这个青年女子的不幸遭遇 ,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关于窦娥悲剧的社会意义 ,概括地说有这么几种说法 :一是通过窦娥的不幸遭遇和冤案 ,深刻地揭露和控诉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愤怒地鞭挞了无心正法、草菅人命的封建统治者的罪恶 ;二是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热情歌颂了被压迫、被迫害的妇女们的斗争精神 ;三是将前面的说法合二为一。其实 ,关于窦娥的悲剧的社会意义我们并不排除上面的种种说法 ,窦娥悲剧的社会意义还在于通过对窦娥这个扭曲的人格的描写 ,通过她的变态的复仇 ,来表现那个…  相似文献   

7.
马华 《考试周刊》2013,(19):23-23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通过对窦娥悲惨命运的描写,揭示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作品通过善恶的斗争,以善良的窦娥毁灭告终,表现了作者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与抗议,使得窦娥这一形象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露、反映社会。关汉卿在其代表作《窦娥冤》中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的人物形象,使其成为善良、坚强、最后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本文试以分析窦娥从隐忍到反抗的性格发展变化过程为例,解析语文教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帮助学生立体、全面地理解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窦娥是关汉卿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她善良、坚强,封建社会严酷的现实使她这样一个弱女子蒙受奇冤。《窦娥冤》的悲剧意义主要体现于窦娥形象之中。窦娥的悲剧成因是复杂的,但是,其悲剧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窦娥为维护起码的尊严而本能地反抗了。  相似文献   

10.
始终将主人公置于"分离"的戏剧场,是《窦娥冤》表现亲情悲剧主题的基本手段,因此,"分离"也构成了窦娥父女亲情悲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窦娥形象是《窦娥冤》悲剧价值的集中体现。她是被毁灭的有价值的美好形象,也是美的复生形象。窦娥是一个悲剧典型。她身上浓缩了那时广大妇女共同的悲剧命运,而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是其悲剧的总根源。窦娥形象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于她的美好品质及反抗性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关汉卿的《窦娥冤》既展现了窦娥的人生悲剧和命运悲剧,亦展现了她作为女子的婚姻悲剧。剧作以窦娥的悲剧为主导,以窦天章和蔡婆的悲剧为陪衬,多重合奏的悲剧使剧作悲剧气氛极为浓烈,因之,《窦娥冤》的震撼力极为持久和强烈。  相似文献   

13.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典悲剧的代表作。《窦娥冤》能够位于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首,除窦娥被误判错杀外,窦娥的善良反衬其冤,窦娥怨天怨地凸显其冤,窦娥的三桩誓愿验证其冤,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三桩誓愿,以"愿"验"怨",涉及人物一桩比一桩多,延展时间一桩比一桩长,奇异程度一桩比一桩高,使窦娥之冤,"惊天地,泣鬼神",实乃千古奇冤。但是笔者认为,窦娥为验证自己冤屈发三桩誓愿,数量并不为多,方式却极为不妥;若念楚州苍生苦,纵是奇冤也不该。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窦娥的悲剧是一出命运悲剧,也是一出社会悲剧.这种说法自有其道理.且抛开其发生的社会根源不说,单就窦娥自身的性格,我们作一个简单的评论.  相似文献   

15.
关汉卿以饱蘸情感的笔为我们塑造出窦娥这一典型形象,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出黑暗的社会政治,热情地歌颂人民的斗争精神与品质,以此来呼唤真理和正义,从而体现自己的悲剧艺术。  相似文献   

16.
《窦娥冤》为关汉卿的悲剧力作,通过"窦娥"的悲剧命运给人们揭露了罪恶的社会,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生活在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形象。对于高中一年级学生来讲,年龄、学识和对元杂剧陌生感极大地制约着对剧本的理解,我们以为可以撇开"元杂剧"的体裁限制,从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共性角度思考,不妨就把这一剧本当成一篇普通的叙事类作品,从人物说起。  相似文献   

17.
社会政治体制的压力和身处封建社会道德准则之中的无所适从,是造成窦娥这一弱女子悲剧的根本原因。正是这种小人物的悲剧,激起了广大读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8.
文章坚持从文本出发,对《窦娥冤》相关的几个问题加以探讨。认为:蔡婆婆与窦娥的性格冲突也是导致窦娥悲剧性结局的因素之一;窦娥始终不反天地,不反现实社会中的最高统治者,只反滥官污吏。窦娥的深度悲剧正在于:恪守人间规范,最终反成其殉葬品。关汉卿很好地继承了中国文学吁天传情这一表现传统,将其移入戏剧当中,并借天地遂人所愿这一形式结尾,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悲剧冲突和悲剧效果;该剧充分调动以滑稽为表现形式的喜剧性因素,使得悲剧与喜剧相映衬,增强了戏剧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顾银乔 《师道》2004,(5):23-24
《窦娥冤》是中学语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无论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都把它当作重点讲读课来处理。然而,关于这篇课的主题思想,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窦娥的冤案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本质;窦娥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等等。与高中语新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2001年版)就是这样评析的:  相似文献   

20.
《窦娥冤》是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现实的一个著名悲剧,剧中窦娥对黑暗势力的强烈反抗,对真理和正义的执着追求,是封建社会里开始觉醒的被压迫阶级一个成功的悲剧典型,反映了关汉卿和他所代表的社会力量的思想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