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东 《金秋科苑》2008,(3):56-56
2007年9月,“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拉开了帷幕,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获得提名,自此,他和他的水资源研究再一次走入公众的视线。  相似文献   

2.
郭三堆研究员是誉驰中外的农业科学家、棉花转基因专家,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分子设计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三十多年来,郭三堆研究员潜心致力于农业生物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1月9日,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雄伟的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大会上,由曾希柏研究员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  相似文献   

4.
耿文良,1935年生,大学学历,研究员。一九六一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工作直至退休。曾任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课题主持人,国家北方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核心领导小组成员,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长春农业科学院、山西省繁峙县顾问,中共公主岭市委、市政府专家顾问组成员,现任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亚太经济发展中心和中国行业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先后获得“著名专家”、“全国首批农业行业优秀人才模范”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构建全球农业综合监测系统,共享全球农业信息数据,将为解决近年来不断加剧的全球粮食危机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构建全球农业监测综合系统和农业信息共享将在哪些方面产生影响?目前我国的主要成就在哪里?我国未来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构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就这些话题,本刊记者对话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兼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唐华俊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朱昌雄,男,1963年生,福建寿宁人,汉族,中共党员,二级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委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生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微生物技术分会理事,北京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工学会会员,中国青年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委员,中国腐植酸协会理事,《中国生物防治》、《现代化工》、《腐植酸》和《中国农业气象》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7.
<正>戴松恩(1907-1987),细胞遗传与作物育种学家。江苏常熟人。1931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1936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秘书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业月刊》2003,(12):71-71
所长王汉中 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批国内外公开招聘的杰出岗位人才,湖北省人大代表。现任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主任,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油菜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兼油料专业组组长;主持国家“863”计划课  相似文献   

9.
《金秋科苑》2011,(24):7-7
“目前,重新定位我国的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成为当务之急,而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全球战略部署,则成为我国现阶段开展国际合作的必要手段和步骤。”在11月23日举行的APEC农业技术转移大会上,APEC农业技术合作工作组牵头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唐华俊如此表示。 据唐华俊介绍,在未来十年内,我国农业科技的全球战略布局,将分阶段在全球范围内挑选农业科技强国(美国、加拿大等)、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星火计划”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民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要进行一次新的科技革命”。日理万机的江总书记如此地关心农业、关心我们国家的粮食问题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先生先后在《国际先驱论坛报》等报纸和刊物上发表文章,预计到2O30年中国粮食缺口最大,将达到2.16亿吨,而1993年全球粮食出口总量仅为2亿吨。于是,布朗先生认为中国的粮食问题将成为世界性问题。同时他还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1.
2007年9月,"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拉开了帷幕,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获得提名,自此,他和他的水资源研究再一次走入公众的视线。  相似文献   

12.
岑伯宁 《华夏星火》2010,(12):78-79
借第17届杨凌农高会举办“中外农民创业论坛”的机会,《农经》记者采访了日本农林中央金库(下称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理事石田信隆研究员。石田信隆大学毕业以后就直接进入农林中金研究所,在农业合作领域做了很多研究工作,研究的方向是日本农协的发展方向。石田先生先后11次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活动,其中有3次是来陕西省杨凌。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农业与乡村发展研究方向及前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彦随 《资源科学》2005,27(2):176-176
新年伊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办了新时期"农业与乡村发展专业学术研讨会".本专业领域的科学家吴传钧院士、陆大道院士、李文华院士、石玉林院士、郭焕成研究员、徐志康研究员、刘纪远研究员、成升魁研究员、樊杰研究员、陈田研究员和长期从事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的中青年专家学者3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开展认定工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是我省的重大战略决策.云南省科技厅通过组织开展“优质种业基地、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主的“三项认定”工作,以及“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科技特派员、科技辅导员”的认定工作,充分发挥科技育种、科技人才等对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促进种子种苗培育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成果推广示范,为实施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工程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科协论坛》2009,(6):F0002-F0002
李付广,男,1966年8月出生,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获安阳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01年荣获河南青年“五四”奖章;2004年获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16.
未来农业开发利用新趋向杨俊杰,董安民(武功农科中心协委会西北农业大学陕西712100)近年来,据国内外研究农业发展的专家、学者的预测和分析,世界未来农业开发利用的趋向是,采用高新技术,开拓新领域,独辟蹊径,走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化”、“智能化”、“集...  相似文献   

17.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4,(3):F0003-F0003
针对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的不利局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刘宝存研究员主持开展了“我国重要沿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信息》2003,(24):42-43
定义: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其科学基础是“微生物学”,技术主体是“生物工程”,它包括高科技生物工程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由于人们在工厂车间内都要穿戴白色工作服从事劳动生产,其产品是无污染、无毒副作用、有益于人和动物健康的高度安全食品,所以“白色农业”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19.
关于构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体系是农业科技发展的“载体”,它是农业科技成果产生的“土壤”和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因此,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急需和关键。  相似文献   

20.
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连接市场,从而形成龙型经济格局是我国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实现形式。科研、教育、推广(产、学、研)三结合,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着人才和技术的支撑作用,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取得实质性发展的主要保证,因此,农业龙头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建设,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本文拟对我省培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云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几点思考意见。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及背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打破地域、行业、部门和所有制界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