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荀子提出的"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有恶的道德价值,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而孟子的"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心理活动加以证明。两种学说出发点和形式不同,但最终的目标一致,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对后世的学说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林云峰 《成才之路》2023,(10):25-28
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孟子提出“性善论”,主张“性”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特殊本质,即“四心”,这使人有向“四德”发展的萌芽,其注重自我修身对人向善的作用。荀子则提出“性恶论”,主张“性”是人生而具有的自然本性,任其发展则会导致恶,强调用后天礼仪法度引导人们向善。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辩证地看待先秦儒家人性论,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有利于高校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因材施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选择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先秦人性论大致为五种:性有善有恶说、性无善无不善说,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说、性善说、性恶说。其中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的根本对立源于其不同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这一命题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大的分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中对人性的论证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孟子荀子二人在人性的论述上虽然有很多不同,但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对现代语文教学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告子的人性无善无恶论,以及扬雄的人性善恶相混论,笔者希望通过对儒家文化的分析来为传统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孟荀异同论     
孟子主张法先王,荀子主张法后王;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看来是截然相反,还有什么异同可言?但这只是从表面说,如果深入研究,就能看到孟荀是同中有异和异中有同的。“先王”、“后王”,同中有异孟子的先王指尧、舜、禹、汤、文、武,荀子的后王指禹、汤、文、武,这在学术界已有定论。荀子的后王与孟子的先王大体一致,实质上都是要复辟奴隶制,这本来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孟子在现实斗争中逐步摆脱了传统思想的影响、由奴隶主阶级代言人  相似文献   

7.
《三字经》讲的人之初,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之初。"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有荀子的"性恶论",认为"人之生固小人"。无论强调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我们在后天都是要接受教育的。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认为国民接受教育是国家发展所必需。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思想史上,人性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思想家极为重视的话题之一。中国古代有伊尹、孔子的性习论,孟子的性善论,荀子、韩非子的性恶论,老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等。西方有弗洛伊德的性恶论、埃里克森的性无善无恶论、马斯洛的性善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  相似文献   

9.
孟荀异同论     
孟子主张法先王,荀子主张法后王;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看来是截然相反,还有什么异同可言?但这只是从表面说,如果深入研究,就能看到孟荀是同中有异和异中有同的. “先王”、“后王”,同中有异孟子的先王指尧、舜、禹、汤、文、武,荀子的后王指禹、汤、文、武,这在学术界已有定论.荀子的后王与孟子的先王大体一致,实质上都是要复辟奴隶制,这本来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孟子在现实斗争中逐步摆脱了传统思想的影响、由奴隶主阶级代言人转化为新兴地主阶级代言人,而荀子却没有这一转变,始终坚持复辟奴隶制.这就是他们的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0.
西汉中期 ,董仲舒在批判地继承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基础上 ,阐述了自己对人性的认识 :性未善 ;教而后善 ;性三品之分 ;义重于利。他的人性论观点是对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综合 ,它的提出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汉中期,董仲舒在批判地继承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基础上,阐明了自己对人性的认识:性未善;教而后善;性三品之分;义重于利。他的人性论观点是对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综合,它的提出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孟子、荀子"性"的概念界定、"性"的定性的比较,指出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孟子、荀子“性”的概念界定、“性”的定性的比较,指出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14.
孟子、荀子所说的人性具有不同的内涵。孟子的性善论揭示了人天生的合群性,及一个人成人成德的可能性与主动性,荀子的性恶论则揭示了人天生的追求自我满足的感性欲望,及一个人成人成德的必要性、主动与被动的统一性。由于受人性观的制约,孟子、荀子在道德理想人格教育的方法论上,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浅析了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并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总结出异同,最后探讨人性论对教育的启示。孟子和荀子的观点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进行比较,剖析其“善”,“恶”根源,扬善去恶的修养方法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人性理论的渊源及其历史演变,从一个侧面把握中国思想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人性善恶问题是先秦哲学讨论的一个焦点,中国古代提出了很多人性论的观点,孟子和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两个代表人物,他们的人性论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比较。孟子认为人性善,所以个体的修养实际上是一个回归本性的过程,而荀子则持性恶论的观点,所谓的善是人为的结果,所以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做到"化性起伪"。与此同时,孟子和荀子都没有将善和恶决然的对立起来,他们都承认由恶向善的转化的可能,尽管这个转化的途径不同,两者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人性善恶问题是先秦哲学讨论的一个焦点,中国古代提出了很多人性论的观点,孟子和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两个代表人物,他们的人性论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比较。孟子认为人性善,所以个体的修养实际上是一个回归本性的过程,而荀子则持性恶论的观点,所谓的善是人为的结果,所以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做到"化性起伪"。与此同时,孟子和荀子都没有将善和恶决然的对立起来,他们都承认由恶向善的转化的可能,尽管这个转化的途径不同,两者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李强 《中文自修》2011,(1):45-46
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性是善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举例说,人突然看到小孩要掉到井里,都会有惊惧和同情的心理,这完全是从人天生的本性中发出来的,这就是人的"不忍之心"。孟子的性善论对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大,宋代以后蒙学课本《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而在人性的问题上,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轮,主张性恶论。"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性恶》)这些说法,都是强调生来就如此的叫做性,大致指人的耳、目、口、鼻等感官的生理功能,或自然的本能。如果顺着这种自然本性而行动,不加约束和限制,社会就会产生争斗、残害、淫乱等行为,所以人性是恶的。荀子说:"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这里的"伪",即人为的意思。荀子认为,善的道德意识是后天人为修养的结果,这种后天人为的修养就叫"伪"。人性善恶的论辩,是一个世界性开放的命题,这个人类莫衷一是的难题,可以永远有兴趣地讨论下去。——编者  相似文献   

20.
性善论与性恶论分别是孟子和荀子政治哲学思想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的南辕北辙使得两位先哲的政治理想大相径庭,一个主张行仁政王道,一个主张王霸统一.苟子礼法兼施、王霸杂糅的思想突破了孟子道德理想主义的瓶颈,开创了一条治人与治国的光明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