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由于国民政府重视湘西民族地区的民众教育,当地的民众教育馆先后成立并得到较大的发展。各级民众教育馆积极开展活动,促进了民众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众教育是雷沛鸿的主要教育思想。民众教育理论的目的是服务于“穷而失教”的劳苦大众;基本内容是他对旧教育观念、制度的批判和对现代民众教育理论的构建;理论体系是以信仰民众为核心,以民众生活为基础,以中兴民族为支柱,以做学教合一为方法的动态系统,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教育理论;民众教育理论的实践是通过在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改革中等教育、建立高等教育和教育研究实体等形成民族教育新体系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俞庆棠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一位有创造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对教育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探索之中。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指出中国教育的病症,并广泛借鉴中外教育中的有益成分,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民众教育体系。俞庆棠根据民众教育的实际,创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形式,对改善民众生活、提高民众素质和促进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也具有丰富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肖托夸民众教育运动是美国早期的一场文化普及运动,经历了兴起、发展和衰落的过程。肖托夸民众教育运动创造性地运用肖托夸暑期学校、肖托夸文学与科学阅读圈和巡回肖托夸等形式达到民众教育的目的,促进成人的学习,丰富成人的生活。无论是在运动时间的跨度、民众参与程度,还是在运动的影响范围,肖托夸民众教育运动的效果都是显著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关于民众教育概念的论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国时期民众教育的兴起是五四以来科学民主思潮在社会教育方面的体现。政府、私人团体、教育家从不同追求出发,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但由于研究者的理论背景不同,对民众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梳理和辨析这些争论,对于廓清民众教育的本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朱煜 《电化教育研究》2012,(8):109-113,120
抗战前,以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为代表,江苏民众教育馆推行的教育电影曾风靡一时。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以及当局对基层统治的需要,教育电影成为对民众进行公民训练的有效工具,其潜移默化的教育功效显而易见。不过由于许多教育影片枯燥乏味,从而也影响了观众对教育电影的兴趣。同时,在中央政府厉行民众训练、推广播音教育之后,江苏民众教育馆推行教育电影的鼎盛时期也过去了。  相似文献   

7.
方舟 《教育与职业》2005,(34):76-78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说,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誊。”卢作孚先生不仅是一位爱国实业家,更是一位卓越的社会改革家.著名教育家,特别是在民众教育方面,卢先生可称之为民众教育的领军旗手。 黄炎培先生也曾将孟子的话题赠给卢作孚先生:“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俞庆棠对民国时期民众教育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庆棠 (1 897— 1 94 9年 ) ,字凤歧 ,江苏省太仓县人 ,是我国近现代的社会教育家。她毕生致力于民众教育的实验与研究 ,创办了多所民众学校以及专门培养民众教育师资的江苏省立教育学院 ,在 2 0世纪的中国推行了一场影响波及全国的民众教育运动。民众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兴起于民国后期 ,它是以江苏大学区民众教育学校的成立为标志的。 1 92 7年 7月 ,国民政府教育部指定江苏省裁撤教育厅 ,试行“大学区制” ,俞庆棠担任扩充教育处处长 ,负责筹划该地区的社会教育事业。由于受孙中山“必须唤起民众”的遗嘱的启示 ,同时有国民政府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卢作孚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初,平民教育思潮兴起,怀着教育救国梦,卢作孚召集成都各界精英,创建了成都通俗教育馆,面向民众开放,以此为基地开展各类民众教育活动,推动了巴蜀地区民众教育的发展,并以此为背景,对他以后实施民生公司职工教育及以重庆北碚为中心的农村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还教育于民众本刊评论员“还教育于民众”是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教育发展的奋斗目标,也是毛泽东教育观的核心内容。现在我们已步入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教育于民众”在政治上早已解决,但“还教育于民众”的目标还没有得到彻底实现。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丹麦民众高等学校的教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众高等学校是格龙维的理想。这种学校目前在丹麦有104所。它面向所有年满18岁的成人。学校不设考试,没有分级,学生之间没有竞争,也无分数可言。其宗旨在启导生活,而非知识教育。民众高等学校的教师必须找到自己之所以到民众高等学校里来的原因。他应该是北欧民族甚至全人类所创造的优秀化的积淀。他应该兼具批判性、发展性和计划性,将征服生活的艺术之花在他的学生身上浇灌出来。  相似文献   

12.
李蒸先生是我国名的教育家、爱国人士,民众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他认为:民众教育即是针对失学青年与成年人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中国特殊国情下的社会教育,目的是培养民众的最低公民自治能力。民众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应以积极的态度与牺牲精神,结合民众生活,“活用机会”地开展。民众教育思想对于当前及未来的教育事业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蓉 《比较教育研究》2003,24(10):95-95
绪言部分,简介民众教育思潮,界定民众教育的概念,介绍学术界对民众教育思潮的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顾颉刚1933年参加燕京大学教职员学生抗日会,成立"三户书社"(后改为通信读物编刊社)算起,至1948年《民众周刊》停刊,是年7月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止。十五年间,顾颉刚以创办刊物、编写手册、组建学会、基层实践、边地调研、讲演鼓吹等形式对民众教育事业进行了长期的关注与探索,并深入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与实践,逐渐形成了其富有特色的民众教育思想。笔者通过梳理和研究《顾颉刚全集》当中的相关内容,试对抗战时期顾颉刚的民众教育思想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5.
宗白华作为中国现代早期的美学家、教育家,主张以教育、学术救国。对于个体而言,宗白华强调人格建构,对于民族而言,宗白华强调民族精神建构,这两者是一体的。在宗白华民众教育的思考中,他尤为强调帮助人们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相,而体悟宇宙人生的真相的根本也正在于人格境界的提升。从这个意义来说,人格建构是宗白华民众教育思想的根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16.
民众高等学校是格龙维的理想。这种学校目前在丹麦有 10 4所。它面向所有年满 18岁的成人。学校不设考试 ,没有分级 ,学生之间没有竞争 ,也无分数可言。其宗旨是启导生活 ,而非知识教育。民众高等学校的教师必须找到自己之所以到民众高等学校里来的原因。他应该是北欧民族甚至全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文化的积淀者。他应该兼具批判性、发展性和计划性 ,将征服生活的艺术之花在他的学生身上浇灌出来  相似文献   

17.
庄斌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5):103-105
一、清末的民众运动清末的这种民众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抵制列强侵略要求而兴起的群众运动,另一类是为收回已丧失利权或维护本国利权而兴起的运动。无论是哪一类运动,都与外务部所办事务直接相关,并迫使外务部做出回应。前一类运动是直接反对列强的侵略要求,除了表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其民众教育思想的形成,既离不开他对封建教育中不平等现象的认识。又和他固有的民本思想和“教育救国”的决心密切相关;他倡导的民众教育,是一种全面的、全民的教育,也是一种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19.
李艳云 《成人教育》2014,(2):111-112
北欧以民众中学为代表的民众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式推动了世界很多国家社区教育的发展,此后,民众教育迅速发展,北欧诸国走上民众受益、国家富强之路。北欧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突出体现在:以人文教育为主导的办学方针、政府对民众教育的法律支持、政府对民众教育的经费投入和民众教育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向几方面,其理论实践对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柯  王鹏 《教育》2013,(23):61
丹麦民众高等学校创建于19世纪40年代,于二战前后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丹麦有76所民众高等学校。作为丹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高等学校对加速丹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民众接受教育的机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丹麦教育家格龙维一直强调民众高等学校是反对传统教育和文化的利器,它不提倡单纯的个体书本学习,不主张使用那些学生晦涩难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