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征 《家教指南》2005,(1):80-87
本文择要论证了敦煌俗字的一些基本特性,指出敦煌俗字丰富多彩、无处不在,而其生灭兴衰主要受制于政治.同时驳斥了敦煌俗字是"随意性无限大"的"讹火"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南北朝墓志为材料,探讨其中的构字部件“朿”讹变的情形及缘由,以期为俗字考辨及古籍的释读与整理提供材料,并丰富汉字发展史.  相似文献   

3.
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汉字的同一构件常常会由于讹变而产生多种不同的变体。以其中的构件"攵"为例,探讨它讹变的情形及缘由,以期为俗字考辨及古籍的整理与释读提供材料,为汉字发展史和俗文字发展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4.
关于"面"字的古文字到小篆字体的发展变化和现代研究结论已经基本定型,都认为其所从部件是从"目"到从"■"的讹变,本文从古文字各个时代的形体演变实际情况出发,试图推演出它的演变阶段和原因,找到其讹变轨迹,同时也根据发现的"面"字材料推断出其发生讹变的两种可能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汉字的同一构件常常会由于讹变而代表多种原本不同的形体。本文即以魏晋南北朝碑刻为材料,探讨其中的构件“一”替代的情形及缘由,以期为俗字考辨及古籍的整理与释读提供材料,为汉字发展史和俗文字发展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6.
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汉字的同一构件常常会由于讹变而代表多种原本不同的形体。本文即以魏晋南北朝碑刻为材料,探讨其中的构件“一”替代的情形及缘由,以期为俗字考辨及古籍的整理与释读提供材料,为汉字发展史和俗文字发展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7.
黎琳 《语文知识》2001,(3):43-44
俗语的讹变有三种形式:一是音讹,二是字讹,三是义讹。“有眼不识金镶玉”,这是人们熟悉的一句俗语。金镶玉,是一种特殊工艺,指在金器上镶嵌各种  相似文献   

8.
讹变是汉字形体演变中十分重要的现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不断有学者在关注这个问题,就讹变的定义、原因、具体类型、影响、承载的文化信息、研究意义等问题做了论述,本文就汉字讹变现象的研究情况做个概述。研究者们就讹变的定义、原因、影响、研究意义等问题基本达成共识,近年的讹变研究已伸展到汉字文化学的领域,但学者们对古文字的讹变现象关注较多,对整个文字发展过程中讹变现象的历时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9.
汉字演变中的讹变现象已被人们所认识,但需进一步探究.就每个讹变字来说,它们发生讹变的部位、幅度,和变化原因都不尽相同,但还是存在一些普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20,(2):16-20
敦煌写本先秦文献中的"俗字"俯拾皆是,其中许多俗字并非是同时期"正字"的简化、繁化或讹化,而往往具有其独自的古文字来源,其中不乏先秦古文字隶定形体的手写型。该文择取敦煌写本《诗经》中10例俗字,逐一分析其构形特征,溯源探流,以明其构形及演变有据可依,有理可循,从而为"俗字"的深入研究做一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赵亚芳  韩峰 《现代语文》2009,(8):145-145
汉字字体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演变,由甲骨文到金文,由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每一次演变都给汉字的书写单位、结构方式、整体格局带来了重大的变化.本文拟就简化字中"田"部件的讹变现象做一个较为全面的解说,以期对汉字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汉字形体演变中的讹变是个受到综合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过程,内因和外因在此漫长的过程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在对汉字讹变从定义到演变缘由进行了分析整理,在例举了汉字讹变多种情况的基础上,详述了讹变所体现的当时社会的历史和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3.
俗字即不规范的字,与之相对的是“正字”,俗字与讹文有本质上的差别。讹文,即错字,它是指书写者因笔误或文化水平低而抄错写错的字。而俗字则是约定俗成的不规范字体。所以,讹文几乎没有规律可言,而俗字因其具有约定俗成性,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找出其内部规律。俗字在六朝碑刻中已多见。到了隋唐时代其数量更多了。在敦煌写本中,俗字现象尤为多见。俗字的归类方法亦有多种。一般地根据俗字和正字字形相比较,分为简化俗字和繁化俗字两大类。简化俗字,比之正字笔形简单化,笔画减少。如“嫂”简化作“ ”、“攀”简化作“”、…  相似文献   

14.
汉字形体讹变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人们对讹变现象已有不少的讨论,但人们对讹变这一术语的界定却有很大分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非常规演变说、错误演变说和误解演变说等。这些说法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又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我们综合各家定义的合理因素,给讹变作出了相对科学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讹变产生的各种原因,对讹变所造成的结果进行了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试析古文字的形体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讹变是对原字结构不了解或错误理解而造成的字形变化,它是一种超越常规的变化,又常常以失去构形理据为代价。我们可以通过古人对讹变字形的说解窥探到其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6.
现今,敦煌俗字研究工作日益繁盛,对写卷疑难字形的考释文论更是不胜枚举。本文在前贤整理校勘的基础上,对所览法藏敦煌写卷上的5个难俗、特殊字形,采用传统文字训诂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考辨,旨在正讹补遗。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找出“舡”字的产生时代及其读音变化的轨辙;弄清“舡”字声旁“工”字音变的正常规律;找到“舡”字读音讹化的踪迹及原因;认定“舡”字结构在“六书”的位置;从“舡”字读音讹化看到字书编写的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传世写本唐欧阳询行楷<千字文>的各字作了扫描剪切分析,发现欧书中俗字特征与敦煌俗字特征十分相似,从而得出结论:俗字不仅属于敦煌地区,也不仅属于下层百姓,俗字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9.
六种“讹变声化”方式促成了《说文解字》某些声符的形成:随体变形声化、简省声化、增繁声化、形体分解声化、部件融合声化、综合变形声化。  相似文献   

20.
选取当前收录韩国写本俗字最为全面的《韩国俗字谱》之人部俗字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韩国俗字谱》人部俗字收字之状况,在整理得出相关数据的基础之上,将其与敦煌俗字进行比较,力求揭示其在笔画、构件、整字三个层面的特征,由此总结韩国写本俗字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