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天台五台山记》是北宋时期日本僧侣成寻所著的日记。该书保存了一些北宋时期关于印度僧侣、交通、佛教、器物的史料,既可补现有史料之不足,又可与现有史料相印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北宋画家郭熙的生卒年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今人的推论又较多错讹.通过对北宋末年相关文献资料及遗山文集中线索的分析,经多方考察,郭熙应当是生于1005年,卒于1094年,享年八十九岁.  相似文献   

3.
刘美新 《天中学刊》2002,17(3):63-65
《铁围山丛谈》是宋代蔡Xu的一部有名的笔记体史料书籍。书中具体记载了北宋至南宋初,尤其是北宋后期的典章制度、 掌故等,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挥麈录》是宋代王明清撰写的史料笔记,记载了南、北宋之间政治军事、见闻轶事、典章制度、朝野史实、诗文碑铭等多方面内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挥麈录》校点本为阅读和研究提供了方便,然而标点方面存在较多可商榷之处,今列举十余处予以辩正.  相似文献   

5.
北宋王巩的《闻见近录》、《甲申杂记》、《随手杂录》三部笔记,是其在哲宗绍圣、元符年间至徽宗大观年间依次创作的,创作时间长约十年.十年中王巩随手杂记,所记不分次序,不分类别,在编排条目上有一定承上性、连续性和主观叙事性.所记内容博杂,其中涉及到北宋党争、北宋士风、典故沿革、地理风俗等内容,具有补北宋正史的史料价值.王巩笔记史传体与小说体结合的叙事体式,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对北宋徽钦二帝的死亡原因、时间及葬地有多种说法。文章对有关史料和一些新发现的史料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和考证,对北宋徽钦二帝的死亡原因、时间及葬地进行了解读,并给出了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北宋送人使辽诗是为送别友人使辽而作,既是送别诗,又具有与一般送别诗不同的特质,是宋代诗歌中的特殊类别,也是令人研究宋辽交聘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宋代史料与地理总志的记载中,关于弓门寨的记载有歧义,经过对相关史料的记载对比分析后,可以得知宋代史料记载中的弓门堡与小弓门寨以及弓门寨并不是一座堡寨;通过对《读史方舆纪要》的记载与宋代史料的记载对比分析后,可以得知《读史方舆纪要》中的弓川寨与北宋时期的弓门寨实为一个堡寨。弓门寨为北宋初期于西北缘边区域所进筑的一座堡寨,弓门寨的进筑对于安抚大小陇山区域秦仪两州的蕃部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弓门寨扼守了北宋前期重要的秦州通过仪州经陇山进入渭州的黄石河路与秦州通过小陇山分水岭过大震关至陇州的大震关路,由于北宋中后期西部疆界向西开始扩展,原有的蕃部问题不再突出与已有的交通格局发生变化导致了弓门寨地位的下降,到宋仁宗之后弓门寨几乎不见于史料记载。  相似文献   

9.
文章用大量的史料阐明王安石推行的免役法是对差役法的改革,与北宋王朝实行的募兵制及与之相应的兵役没有关系,澄清了最近出版的某些书籍说王安石推行的免役法是改革北宋兵制兵役的措施所造成的混乱。  相似文献   

10.
古代都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集中体现和最高象征。位列八大古都的开封最鼎盛时期当推北宋时期。北宋定都开封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从古都选址原则契入分析,结合史料阐述开封在当时的综合优势及部分劣势。  相似文献   

11.
虎丘花市,自北宋开始萌芽,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到明清之时,已经非常繁盛,并成为苏州虎丘山塘一带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线和一项重要产业.根据现存史料,对明清时期虎丘花市的原貌进行大略的复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宋州府守臣更换频繁,宋初一州常常既有知州又有刺史,所以北宋州府守臣数量较多。依据明清方志、《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及《宋会要》等史料,北宋滁州守臣有据可查的有89人(其中3人再任)。  相似文献   

13.
北宋建国以来周边一直存在少数民族政权,到中晚期,西夏犯边,致使西北地区堡寨兴筑.本文通过钻研史料丛历史学的视角分析北宋中晚期特别是宋夏战争期间的西北地区堡寨的形成,作用,特点以及功能的转化.文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堡寨做宏观上的介绍,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宋夏战争中熙河之役期间兴起的堡寨.第三部分分析了堡寨多修筑在险要之地的特点和拥有防御和驻扎等多重的功能.第四部分阐释了堡寨由军事功能逐步转化成具有商业特点的贸易据点的过程.最后得出堡寨在北宋中晚起的政治军事领域所起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五代至北宋时期的所谓"徐熙野逸",可谓代表了传统文人花鸟画的审美趋向.由于徐熙真迹的失传,从而导致后世对其作品的画法特色存在诸多揣测和误解,特别是前人所留下的史料及诗文品评,今人亦多有争议.本文主要从陈传席先生对苏轼题<徐熙杏花>诗的考释谈起.  相似文献   

15.
作为北宋院体山水画早期的代表者,燕文贵以其独特的山水画面貌和风格特色,开创了被后人称为"燕家景致"的山水画一派,在北宋中期山水画坛影响甚大。但历代史料对燕文贵其人、作品及其"燕家景致"记载甚少。结合相关的文献史料,对燕文贵生平事迹、绘画特点及其"燕家景致"的风格特色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燕家景致"这一山水画派。  相似文献   

16.
从以《宋史.宦者传》为主的宋代史料中可以发现:为数众多的北宋宦官,参与了北宋与西夏关系史中的多数重大事件,并且广泛涉及有关西夏的各个领域,在不同层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刻地影响了宋夏关系。该宦官群体并表现出一定的群体特征:其身份全部具备浓厚的军事色彩,且部分宦官更表现出一种"准士大夫倾向"。  相似文献   

17.
汪伯彦(1069—1141),祁门(今属安徽)人。北宋徽宗朝进士。南宋高宗朝历任知枢密院事、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等。以宋代史料为主,对《宋史·汪伯彦传》进行补正,补正范围主要是对其记载简略之处的史实补充以及与《宋史》本传记载有歧义之处的史料对比。  相似文献   

18.
寇准为北宋时期一代名相,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在澶渊之役中表现出极为出色的政治、军事才能。他力挽狂澜,一举扭转战场颓势,为维护北宋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本文通过对澶渊之役前后相关史料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力图揭示寇准分析形势、知人善任、和谈力保宋朝利益的历史本相,深入认识寇准对北宋初期宋辽军事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北宋中央文书胥吏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遍布于中央各级组织之中。他们负责制作、誊录、行移、保管各类文书,是公文传递中重要的一环。这些文书吏人名目繁多,工作杂芜,不易判别。通过爬梳涉及宋代胥吏的史料,对北宋中央文书胥吏的构成、种类、职掌及作用作了进一步厘清。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与社会学科要坚持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各项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实践表明,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多方运用史料,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本文以"北宋与辽、西夏并立"一课为例探究史料运用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一、运用史料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北宋与辽、西夏并立"一课在教科书上三页篇幅包含几百年历史,但内容丰富可轻松阅读。部分学生课前已完成阅读,在此情况下,怎样设计教学才能避免照本宣科呢?通常我们会根据教学目标,围绕契丹的兴起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