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海芹 《内江科技》2010,31(12):201-201,111
数学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为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就要了解数学交流的内容及数学交流的方法与途径。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所熟知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  相似文献   

3.
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求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如何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习负担,优化学生的数学修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就是数学 活动,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 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马金丰 《科教文汇》2009,(10):137-137
数学思考是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方法有:把静态的知识形象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思考能力: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思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发数学思考。总之,数学思考需要学生在长时间的数学学习中潜滋暗长,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陈杰  郑永青 《内江科技》2009,30(2):168-168
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对数学学习有厌倦感,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现状出发,分析、探索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从而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领学生自主走近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作用。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感受生活数学,探究生活问题,真正让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学数学的教学改革,阐述了以数学建模为平台如何促进大学数学的教学,针对非数学专业与数学专业,从数学建模看如何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通过数学建模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的课程设置不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背诵一段数学定义,也不是为了提升学生解决算术等数学问题的准确性,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小学数学课本内容的设置与生活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亲切感,更加易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并且向学生传达出一个思想,便是"数学不能脱离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顺应课本的趋势,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若能不断地、成功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便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想数学、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行为更加自学、主动、积极。  相似文献   

14.
平措 《科教文汇》2010,(30):113-114
在数学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是目前数学教育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德育教育、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优良意志品质以及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进行分析来阐述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激活数学课堂;要挖掘生活素材,感悟数学内涵;要借助生活经验,探索数学问题;要强化生活应用,体会数学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数学的审美价值是数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挖掘数学的美学价值是培养学生高层次数学体验的重要途径。体验数学的独特美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兴趣,促进学生深入挖掘数学内涵,从而养成数学的思维方式,更好地理解数学思想的应用。因此,本文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美的体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快乐成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误区,教师理解上存在偏差,沿袭传统教学风格,不能恰当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们应树立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观念,开发利用整合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设高效的、多层次的数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经济数学是绝大部分文科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为加强学生对经济数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及观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本文从五个方面总结给出了文科学生如何学好经济数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国达 《内江科技》2007,28(6):150-150
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据调查约有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少数学生有放弃学习数学的念头。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想办法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和抗拒的心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