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黄集伟先生推出了他的第一本语词笔记《请读我唇》,受到普遍关注。黄集伟2000年又推出了语词笔记《媚俗通行证》。本刊记者近日专程采访了他,请他就这本书谈一谈写作感言。  相似文献   

2.
(记者韩阳)2006年3月8日, 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首届MSN新书移动发布会按时举行。这是专门为黄集伟的新书《习惯性八卦·语词笔记第五卷》量身打造的时尚新颖的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改往日请专家、四方桌、对着话筒轮番讲话的模式,而采用MSN移动发布“零成本、零投入、零距离”的创意。据悉,“语词笔记”系列是黄集伟自1997年开始的一个与民间语文、时尚语文、流行语文、城市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6,(8):82-82
★《习惯性八卦》黄集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定价:18元黄集伟的第五本“语词笔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本书“聚拢了些许与这个城市、这个年代有关的种种尘嚣与琐屑”,在选择上也重趣味“,用那些或粗糙、或绝妙、或人性飞迸、或绝望透顶的语词将那无穷无尽的哈欠至少PK在十强之外”。★《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陈明远文汇出版社2006年1月定价:22元知识分子的经济生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本书探讨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路。反思整个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几经曲折,中期逐步贫困化,甚至出现“脑体倒挂”。…  相似文献   

4.
《全唐诗语词通释》(以下简称《通释》)以《全唐诗》和《全唐诗补编》中的口语疑难词的训释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史和诗文交证纵横两面切入,“力求通一代语词之衍变,究诗文之交通”,是断代语词训诂研究之专书。  相似文献   

5.
新见《云麓漫钞》王秉恩手校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麓漫钞》是南宋赵彦卫的一部笔记体著作,“书中记宋时杂事者十之三,考证名物者十之七。”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曾据《涉闻梓旧》本标点排印入《古典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中。1996年,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刊进》中亦收有是书,是傅根清同志参考诸本重新整理的点校本。可见此书深受学术界重视。近日忽于山东大学古籍所购藏陆澹安先生遗书中,发现影印《涉闻梓旧》本此书二册,书中夹有浮签累累,书眉亦有朱笔校语,细阅之,始知是王秉恩手校本,浮签为王秉恩手写,书眉校语为其子王君复(字文焘)誊录,以之与傅根清点校本(以下简称傅…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8,(3)
感受《文友》——兼《文友》与《女友》之比较文/汪沛手头拿着两本同出于女友杂志的1997年第10期的杂志,一本是一度蜚声国内的老牌杂志《女友》,一本是与之“同母”而后起的尖尖小荷——《文友》。有心无心地翻阅之后,我便弃装帧精美、内容华丽的“海棠红号”《...  相似文献   

7.
91岁的李老太太坐在轮椅上,膝盖上铺着一本破旧的《圣经》,手上还有一个红皮本,那是她1979年以来学习《圣经》的笔记。清晨的阳光从窗外洒进来,照在她蓝色的棉袄上,她胸前一枚金色十字架在闪闪发光。李老太每天的生活是从读《圣经》开始的。护理员贴在她的耳边说,“上帝与你同在。”她便会大声附和——“阿门”。  相似文献   

8.
我在社会语言学的概念上,知道“委婉语词”的界定,还是在上世纪末编辑出版《陈原语言学论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的时候。这部三卷本的大作,收录了陈先生上世纪70~90年代的语言学著作。特别是文集中的第一本书《语言与社会生活》(1979),是陈先生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9.
跨入新世纪以来,《日晷之影》已经是赵丽宏继《艺术人生——新千年日记》、《唯美之舞》之后的第三本散文集了,这长长短短一百来篇文章以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本书中的文字,大多是第一次编选入集,所以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读者:这是我的一本新书。”拜读或者说翻读了《日晷之影》的我,心内涌起的依然是二十多年之前初读赵丽宏散文作品时感觉的“美的享受”。 《日晷之影》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封面设计上注着拼音,并以“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晷作上下底图,给人以别开生面、引人入胜的感觉。当我读着作者写于1999年仲夏至…  相似文献   

10.
“笔记”作为一种独立文体,至宋代才日臻成熟.流传至今的宋人笔记大约有500余种,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和文献价值.清代开馆修《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从明《永乐大典》中辑录了37种宋人笔记.这些笔记多是旧本久佚或湮没不传者,或可补史传之阙、于考证有益者.此外,四库馆臣还对所辑宋人笔记做了大量的校证工作,为后人的深入整理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三线军工企业的一名党委书记,业余时间也爱爬格子写我的“豆腐块”,主要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主办的企业报——《振华报》撰稿。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一本《新闻三昧》杂志,随手翻开一看,便被她那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所吸引,真有相见恨晚之感。从1993年起,我便订阅了《新闻三昧》,每期一到手,我都认真阅读,尤其对“评头品足”、“采写经验谈”、“咬文嚼字”、“通讯员园地”和“新闻夜大学,新闻自修辅导”等专栏更是爱不释手。年底又把12本《三昧》精心地装订成册,便于保存,便于时时翻阅。久而久之,我便深深地爱上了《新闻三  相似文献   

12.
文学 12月的开卷文学排行榜:冰与火交织,墓与刀同在.共有六本新书上榜:郭敬明的新书《小时代3.0刺金时代》甫一上市,直冲第一宝座;《盗墓笔记》大结局上下册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侯卫东官场笔记8》位列第六;此外还有《冰与火之歌》和《刀尖:刀之阳面》分列第七和第十.  相似文献   

13.
印错的名字     
福建人民出版社的《护花小集》中有一篇《读<阿金>》,文中引了一句诗:“争奈微微识碔砆”。因为中间错了一个字,使得诗意颇难理会。这是元好问《论诗绝句》里一句出名的诗。元稹评价李杜,以为杜甫超过李白在于创作了长篇排律。元好问讥笑元稹这一观点,说他玉石不分,因云:“少陵自有连城壁,争奈微之识碔砆。”诗中“微之”,用的是元稹的字,而“之”字行草手写体与重字符号极为相近,排印本遂误作“微微”,把个人名错成宛似一般语词,使得这句诗不好懂了。  相似文献   

14.
翻读清代大学者王引之的名著《经传释词》,发现书中有一例错注了引诗出处: 《良耜》曰:“思媚其妇。”“有嗿其饁”,“思媚其妇”,“有衣其士”,“有略其(?)”,句首皆语词。(见中华书局出版、1956年11月第2次印刷之《经传释词》卷8第175页,北京中国书店出版、1984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之《古书字义用法丛刊·经传释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一本游记要求的还有“人”,这也许是游记和导游书的最大区别。作者在旅程中的个体感悟,是游记的“灵性”所在,有了纸背后的这个“人”,我们就拥有了一份别具一格的“解说词”。叶浅予《画旅笔记》便是这样一本游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广大读者迫切要求读书,他们借助工具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眼界,开阔视野。“读书热”带来了“工具书热”。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到1984年为止,总计发行1,237.1万册,其中三卷本43.2万部(129.6万册),缩印本89.6万册,分册819.8万册,三卷本增补本30万册,百科增补本15万册,语词增补本40万册,《四角号码查字表》14万册。  相似文献   

17.
新书推荐     
《文字的味道》是一本专门讲述汉字的笔记类读物,作者郝铭鉴是《咬文嚼字》杂志的主编。书中内容经过精心梳理,十个章节,百篇短文,但都不离其核心:咀嚼文字之味。作者十余年往来穿梭于字海词林的生涯,在本书的章节标题中也可一窥:“醉里挑灯辨字”“梦中徘徊词林…”“且来街头论语”“广告犹如‘蟹教’“规范仍需努力”……“醉里”“梦中”见其用心之深,“街头”“广告”见其用心之广,“规范”则见其用心之苦。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之光”系列丛书的三个分册分别为《一粒种子》《一株小草》《一块石头》。《一粒种子》以一粒种子——“野败”姑娘——的视角,讲述了袁隆平等农业科学家寻找高产水稻的故事;《一株小草》则讲述了“青蒿精灵”帮助人类科学家屠呦呦寻找战胜疟疾大魔王利器的故事;《一块石头》讲述了书里的主角——小石头——寻找李四光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首先声明,笔者不是鲁迅和陈寅恪的研究者,只是出于对两位大师的敬仰,有兴趣关注他们的逸事,缘起是在《学林散叶》一书中看到这样一则记载: “鲁迅1915年4月6日日记有:‘赠陈寅恪《域外小说》第一、第二集。’但陈向来不谈及此事。他说,鲁迅名气大,谈这些会有攀附之嫌。” 寥寥数语,使我恨不知之详,遂生考证一番之念。然而我既缺考据之学问,也乏考究之资料,所以又不是考证,随笔而已—— 首先翻《鲁迅全集·日记》,以求验证,见“乙卯日记”1915年4月6日果记有此事,但鲁迅赠陈寅恪的书不是两本,而是三本,原文是:“赠陈寅恪《域外小说》集第一、第二集,《炭画》各一册,齐寿山《炭画》一册。”(按:古汉语“或,邦也。”即“域”,不是鲁迅笔误)。于是,问题来了,鲁迅与陈寅恪有多大交情,同是赠书,为什么赠齐寿山一册,却一次赠陈寅恪三册(《域外小说集》是鲁迅和周作人在日本用文言翻译的外国短篇小说集,《炭画》则为周作人译的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中篇小说),鲁迅何以如此厚待陈寅恪?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12,(24):32
本刊讯(记者韩阳)近日,三联书店在京举行了著名艺术家娄正纲的新书——《心语——娄正纲与70位日本文化艺术界精英谈人生》的新书发布会。该书是一本访谈笔记,记录了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娄正纲在日本东京电视台主持的"心之书"栏目与70位日本当下文化艺术大家谈论的人生感悟。"我希望我的书法作品能影响更多人的人生",《心语》收录了娄正纲题写的70幅书法之作,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主题,娄正纲认为记录名家对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