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生活”.正在成为全球流行的健康生活态度。可在中国.“慢生活”却是口号好喊.难做到[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前些年.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界盛行着一个时髦的口号.就是“读(或听众、观众)是上帝”。曾几何时,不知是因为这口号叫得太滥太俗太假大家不爱听了.还是因为这些受众压根儿就与“上帝”风马牛不相及.反正这口号如今不大有人提起了。不提就不提了罢.可总不能把这些受众从“天上”一下子摔到“地沟”里吧?可有些现实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不良的标语口号已经成了人所共笑、人所共愤的公敌。但中国未来的政策宣传,也许还需要标语,标语无罪,但以“从良”为上  相似文献   

4.
肖志芬 《新闻窗》2009,(4):112-113
消费者记住一个品牌形象往往是从记住它的广告口号开始的。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广告口号,即便你已经很久没见过它们的广告了,但却依然记得。例如:万家乐,乐万家;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些广告口号历久弥新。口号一般与标语连用,是指简短有力,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语言。标语口号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秦朝末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南宋初年的“等贵贱,均贫富”,再到近代中国抗战时期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相似文献   

5.
长城长 《档案时空》2006,(11):21-22
1958年“大跃进”的狂涛席卷全国。座落在湘中地区的湘乡,年初就提出了“实现亩产双千斤县”和“造林20万亩,实现林业大跃进”的口号。8月,县委又提出“农业当全省第一”“工业超邵东,两年改变面貌”的响亮口号,20天全县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十万人上阵办钢铁,六万人上阵办煤炭,人手不够,抽调1.6万名师生参加,小学生也就地停课参加劳动。热情之高,动员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6.
王晓明 《视听界》2010,(1):52-55
此处的“秀”,作“展示”解。家里来了客人,主人总是希望把家里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客人,以示尊敬和自尊。在国内,我们到媒体做客,主人指点给客人看的,通常是领导人视察的图片、记者采访领导人的画面、在建媒体大厦的模型、媒体成长阶段的重要文物和文献,以及锦旗证书、台训、标语口号,等等。南方一家电视台专门为远道而来的宾客上演一台员工表演的击鼓秀。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反“围剿”中,毛泽东制定了“放开两手,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应该说,这是一个深谋远虑,稳妥可靠的战略方针。可它却没有被江西省委所接受,他们不顾敌强我弱的事实,竟然提出了“打到南昌去”的口号。省委里有些人还干出欺骗群众、散发传单、发表告同志和民众书的事来。他们写出“反毛,拥朱(德)彭(德怀)黄(公略)”的大标语。在告民众书中更是恶毒地说,“党内大难已经到了,毛泽东叛变投敌了”。有人还模仿毛泽东笔迹写了一封严重挑拨一三军团关系的信。  相似文献   

8.
论标语口号     
朱自清  潇柠 《出版参考》2004,(12):37-37
许多人讨厌标语口号,笔者也是一个。可是从北伐到现在二十多年了,标语口号一直流行着;虽然小有盛衰,可是一直流行着。现在标语口号是显然又盛起来了。这值得我们想想,为什么会如此呢?是一般人爱起哄吗?还是标语口号的确有用,非用不可呢?  相似文献   

9.
在“限娱令”的影响下.今年暑期选秀节目并未减少。进入7月份,多家卫视十余档音乐节目集体开播,是2005年“超女”创下第一个高峰之后,选秀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和往年选秀节目注重各种才艺相比,今年的选秀则集中于音乐单项才能.从口号到赛制多数都雷同。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广元市是原川陕苏区核心区域、后期首府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拥有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其中,包括大量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红军石刻标语。本文通过对红军石刻标语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对于记者特别是党报记者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练就“十八般武艺”,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采写出高质量新闻稿件,能起到学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孙欣 《新闻传播》2012,(2):42-43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分析了宁波市户外公益性标语口号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社会对标语口号规范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韩云 《新闻世界》2011,(2):99-101
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中央苏区时期《红色中华》报中出现的大量的标语口号(包括语录),是版面编辑的重要元素,其主要作用在于鼓动苏区民众、配合版面内容、增强传播效果,可以看做是苏区标语传播在办报中的延续。这些标语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其传播效果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的标语研究要继续深化,单一的研究方法要克服。未来的标语研究要加大动员研究,不同历史时期标语口号的动员功能对比研究,权威评价与民众评价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标语口号的现实调适方式研究。研究方法要拓展,可以采用社会学等理论方法进行深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难忘的岁月     
1967年,正是“化大革命”风起云涌、天下大乱的年代。我生活的城市在“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口号鼓动下,成立的各种造反派组织多如牛毛。每天天空雪花般地飘洒着内容五花八门的传单,街头到处是参加辩论的男女老少,路边贴满了五颜六色的标语和大字报,被白灰涂刷上标语的市区柏油路面上不时通过一些打着各式旗帜、臂戴红袖章、敲锣打鼓高呼口号的游行队伍,偶尔四处还会传来一阵阵“攻武卫”的枪炮声,飘过焚烧“四旧”物品的烟雾。  相似文献   

15.
在《楚天都市报》的大采编室内,“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帮市民之所需”、“解市民之所难”几行大字,醒目地张贴在一面墙壁上.对都市报人而言,这绝对不是空洞的标语口号,而是他们办报理念的写照.  相似文献   

16.
尼克松“水门事件”之后,不论这个世界出了什么新鲜事儿。新闻记者都喜欢一哄而上.以“XX门”来报道。克林顿的风流韵事叫“拉链门”.女演员阿娇被偷拍叫“艳照门”,恒源祥推出生肖广告叫“广告门”.菲尔普斯吸食大麻叫“大麻门”、博尔特进迪厅叫“艳舞门”.还有许许多多的这“门”,那“门”。在我看来.都有些“邪门儿”。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环境下记者角色地位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媒介环境下“公民记者”大量涌现 “公民记者”这个概念.在今天已不算陌生。韩国记者吴延浩(Oh Yeon Ho)早在2000年就创办了全球第一家公民新闻网(ohmynews.com),成功地将“每个人都是一名记者”的口号变成现实.至今已有四万名“公民记者”:2005年10月,当美国新奥尔良市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造成罕见灾害之际,  相似文献   

18.
2003年8月7日,当笔者刚刚把在京城建国门44路公交车站见到临街建筑物上的巨幅标语牌“高质量建设首都,争创‘鲁班奖’为国际化大都市做贡献”作为问题,写稿投寄给某家报社时,可就在同天的这家报纸上的头版竟出现了醒目的新闻标题:“北京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对此,不得不让人惊疑;怎么,难道非要起首都“国际化”不可?  相似文献   

19.
新闻分布论     
郭五林 《新闻界》2004,(6):72-73
中央提出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这是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三贴近”提出以后,各地媒体相继喊出“把目光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把镜头对准普通人”、“新闻报道平民化”等口号,新闻媒体的贴近性和亲和力明显增加。但笔者通过对多个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长期观察,发现新闻媒体在落实“三贴近”时,尽管作出了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离“三贴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侯丽波 《东南传播》2012,(3):104-106
标语口号在中国的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标语口号因其自身独有的特性,仍活跃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之上。标语口号之所以经久不衰,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看,主要是因为它发挥着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梳理和探究,以期在新时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