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张学良》是著名编剧王朝柱在相继完成《开国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在上海》和《长征》这三部长篇电视连续剧之后的又一篇力作。剧中描写了张学良从发动西安事变到在美国夏威夷病逝的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旅程,刻画了张学良从一个为停止内战、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到最后成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的心路历程。这是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所  相似文献   

2.
王春华 《档案天地》2009,(4):39-40,53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由于中共代表周恩来的着力斡旋,事件终于和平解决。张学良表示“一人做事一人当”,于1936年12月25日独自决定释放蒋介石,并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离开西安时,他留下手令,由杨虎城代理其西北“剿总”副司令职务,又指令东北军各军、师长.离陕之际万一发生变故.听从杨虎城和东北军51军军长兼甘肃省政府主席于学忠指挥。  相似文献   

3.
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不与杨虎城和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商议,擅自决定释放蒋介石回南京,临行前他交给杨虎城一个手谕:  相似文献   

4.
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不与杨虎城和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商议,擅自决定释放蒋介石回南京,临行前他交给杨虎城一个手谕:  相似文献   

5.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因为他一时冲动,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近些年来,广大历史学者通过深入的研究与调查,发现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有诸多原因的.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条. 一、张学良的父亲是被日本人炸死的 张学良,字汉卿,奉天(今辽宁)海城人,人称张少帅.东北讲武堂毕业,历任奉军营、旅、军团长,参加过两次直奉战争.他的父亲张作霖是奉系军阀首领,人称张大帅,曾长期盘踞在东北.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军阀打败直系,张作霖挥师入关,夺得北京政权.  相似文献   

6.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对于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纪念“西安事变”七十周年的时候,作为“西安事变”发生地的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我们有责任向陕西各界人民群众和专家学者进一步介绍我馆珍藏的有关“西安事变”方面的档案资料。陕西省档案馆收藏有张学良将军、杨虎城将军和“西安事变”的部分档案资料。陕西是杨虎城将军的故乡,是“西安事变”的发生地,中共中央当时就住在陕北,保存和遗留下来“西安事变”的档案资料较为丰富。陕西省档案馆在全国…  相似文献   

7.
1936年冬.在中华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杨虎城以满腔爱国热忱.毅然响应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和张学良一起.对蒋介石进行“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为促进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高涨,作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于2002年6月1日公开了张学良的口述历史。其中包括了张学良与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等人的来往信件、1937年至1990年的日记,还有访客记录以及他撰写的章等,从中我们可以真切了解到张学良的幽禁生活。1990年对张学良访谈录音的整理稿。当年89岁的张学良向历史学家郭冠英和旅美学唐德刚亲口追述了西安事变的心境和缘由。这是张学良第一次就西安事变接受访问。张学良先生谈起了他最讳谈的“西安事变”话题,成为这场口述史访谈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李辉  朱磊华 《兰台世界》2001,(12):32-32
65年前的12月12日,在中华民族面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旨在逼蒋抗日的军事事变,史称“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由此第二次团结在一起,为中华民族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在这次对中……  相似文献   

10.
喻君 《兰台世界》2005,(1):58-59
周恩来与张学良,两颗巨星,一代伟人,同时代却不同信仰,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携手创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实现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周恩来钦佩张学良的英雄胆识,也钦佩他的人格魅力,肯定他为千古功臣。张学良对周恩来的为人更是由衷佩服。  相似文献   

11.
古小丹 《兰台世界》2006,(22):41-42
阐述了张学良“联蒋抗日”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反蒋抗日”方针的影响,中共由“反蒋抗日”向“逼蒋抗日”转变的根本原因。强调指出“西安事变”爆发及和平解决,是会谈之后张学良为实现逼蒋联共抗日承诺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中共中央放弃反蒋口号实行“逼蒋抗日”政策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张、杨两将军的共同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正义主张。“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从长期内战到全面抗日的重要历史转折。发动“兵谏”,逼蒋抗日是杨虎城首先提出。张、杨两将军共同商定、共同执行的,这是目前史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那么,采取“兵谏”逼蒋抗日是杨将军的个人主张,还是其他方面策划的结果?张学良方面事先是否就逼蒋抗日也做了策划与酝酿?史学界对此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和张学良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12月7日下午,著名旅日华工领袖王希天烈士的孙女王旗,向省档案馆捐赠张学良先生部分遗物仪式在长春春谊宾馆举行。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杨继波,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淑莹、省政协副主席魏敏学,省政府秘  相似文献   

14.
兰子 《湖南档案》2009,(3):37-38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却幽禁了张学良,时间长达半个世纪,辗转幽禁之地达13处,湖南沅陵凤凰山便是幽禁地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20年代,张作霖崛起东北,叱咤风云,前后共十余年。“皇姑屯”事件,使这位显赫一时的“关外王”命归黄泉。从此张学良出现在内外交困、军阀纷争的政治舞台上。有论说,张学良自“九一八”事变后,接受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失掉东北国土,受到国人的唾骂;又有论者说,张学良主政东北,为了祖国的统一,毅然改旗易帜,他整顿内部,锐意改革,兴办教育,稳定了东北政局,使中国出现了关内外统一的局面。纷纷纭纭,莫衷一是。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中国从足以亡国的内战深渊中挽转过来,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16.
张学良被周恩来誉为“千古功臣”、“伟大的爱国者”,他不但在中国政坛上留下了丰功伟绩,而且在中国尤其是东北的体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在体育领域的建树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已经过去了70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有关中共与"西安事变"的关系,史学界曾有许多猜测和谜团,其无法廓清的争论焦点是:张学良发动事变究竟是一时的冲动之举,还是有过艰难曲折的思想准备过程?中共在事变发生之前是否得到张学良的"通风报信"?  相似文献   

18.
边江 《新闻春秋》2022,(4):20-26
西安事变发生前,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中做了大量统战工作。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派周恩来前往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主持大计,成立了由周恩来和张学良的秘书长吴家象、杨虎城的秘书长南汉宸参加的联合办公厅,下设宣传委员会、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等,掌握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权。《红色中华》报加强了西安事变报道,红色中华通讯社建立了红中社西安分社,及时宣传我党主张。充分发挥西救会“新闻发言人”作用,及时发布新闻引导舆论。中共还掌控了《解放日报》《西北文化日报》《西京民报》《工商日报》等重点报刊和广播电台,及时做好报道,并以多种形式发动群众,广泛深入地开展舆论.宣传工作。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自始至终密切关注并指导和谈,周恩来是和谈及新闻舆论工作的前线总指挥。中共打好新闻舆论工作组合拳,积极有效地开展新闻舆论工作,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作出了贡献。在党史教育中回顾总结这段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举世闻名的“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并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代表周恩来经常奔波干延安和国民政府首府南京之间。由于当时延安机场小,设备差,不能起降大飞机,只能使用小型飞机。周恩来经常乘坐一种叫“复兴”式的小型飞机。担任驾驶的飞行分队长卢誉衡曾回忆说:“周代表平易近人.很有风度,连穿飞行衣也是自己动手。”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2月12日,对于中国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可忘记的日子,这一天,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率部发动西安事变,以“兵谏”的方式来促使蒋介石抗日.此次事变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成为扭转中国危局的关键.现在,让我们以阅读的名义,从书籍回溯历史,走近关于“西安事变”的人和事.序曲引出一首战歌作家李伶的长篇纪实文学《西安事变的序曲》(长征出版社出版),揭开了70多年的尘封,首次讲述这个引人入胜的真实故事,神奇的“秘密协定”引发出3年后的“张杨兵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