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要探讨了中国古典美学终结性范畴“意境”的哲学基础。论述了先秦儒家哲学对后世意境范畴的启示;追溯了意境范畴的先秦道家哲学渊源;论述了魏晋至宋代佛家宗教哲学,尤其是禅宗哲学思想对意境范畴的熔铸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同被视为现代哲学人类学创立者的马克斯·舍勒的思想的对照中,可以说马克思的人学才是现代哲学人学的最早形态。类观念、实践性、生成性和生态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即实践人类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基础向这种人类学的回归,不仅更切近文艺的人学本性,而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与其文艺学之间的整体性对应,并将带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学理的深刻调整。  相似文献   

3.
教育组织现象学范式是一种有着重要影响的主观范式论,这种范式关注组织中人的存在,强调组织的可理解性与组织的建构性,认为组织是人的意志与价值的体现。古代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历史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哲学思想都影响着这种范式的产生与发展。建立在这些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教育组织现象学范式对实证主义、理性主义以及结构功能主义展开批判,并构建出人本性、道德性与理解性的全新组织观。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是欧洲哲学历史上具有影响力的大师之一,其哲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何评价黑格尔的思想一直是哲学界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问题,对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进行浅析,进一步了解黑格尔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客观辩证看待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探究其对世界的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拉卡托斯是当代著名的数学哲学家。他的拟经验的数学哲学和证明分析法的数学方法论为数学基础研究失败后的数学哲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宣告了数学哲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本文通过对当时数学哲学及科学哲学研究状况的分析,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下探讨了拉卡托斯数学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根源。拉卡托斯数学哲学思想的产生不仅与基础研究失败和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有关,也与当时复兴的经验主义和兴起的证伪主义有关。基础研究的失败和经验主义的复兴,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和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兴起紧密相联,共同构成了拉卡托斯数学哲学思想产生的广阔背景,而复兴的经验主义和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批判哲学正是拉卡托斯数学哲学思想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邓小平哲学思想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发展的。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根据时代发展和实践的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一些重要观点作了重新强调;将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某些观点进一步加以具体化;提出新的哲学观点,作出新的哲学概括以及哲学方法论贡献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吴琳  马圣玉 《学周刊C版》2010,(10):199-200
庄子的哲学思想源于老子.但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创作手法.为中国美学中关于意境理论的诞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试从两个方面论述庄子对意境说的重要贡献:庄子为意境说奠定了理论基础:庄子在创作实践中对意境的创造。  相似文献   

8.
陆九渊的主要哲学思想,包括其学术渊源、哲学本体、工夫修养、精神境界都蕴含在其为数不多的诗词中。可以说,陆九渊诗词以隐喻化的方式言简意赅地表达了丰富的哲学意蕴,并散发着浓郁的意境美感,从而具有哲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前亚里士多德时期 ,逻辑与哲学是融合在一起的。在这种原始的融合过程中 ,逻辑与哲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分离。从早期哲学家的思想中 ,我们认识到 ,哲学是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没有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逻辑就失去产生、发展的土壤。相反 ,如果哲学家不研究逻辑 ,不很好地运用逻辑手段 ,那么 ,其哲学就很难变得严密、深邃 ,很难有较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王守仁(1472—1523)因曾在绍兴城外的阳明洞读书、讲学,世称“阳明”先生。他一生经明代朱见深、祐樘至原熜四帝。历任刑部主事、庐陵知县、左佥都御使、南京兵部尚书,两广总督巡抚等职。在为官期间,他大力提倡办学,热心教育。从三十四岁开始,到五十七岁病死,执教二十多年。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他堪称为一位独树一帜的教育家。本文仅想就他语文教学思想作一粗略探讨。一、王阳明语文教学思想的哲学基础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者,他的哲学思包托“心即理”说、“知行合一”说和“致良知”说三个部分,在明中叶风靡一时,对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他的哲学思想是语文教学思想的基础,而语文教学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具体表现。王阳明的“心即理”说是南宋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哲学观点的发展,即所谓  相似文献   

11.
佛学的唯识说为我国的文学理论提供了新的哲学基础,禅思提供了修行实践。魏晋时期,由唯识学说和禅思实践所产生的佛教境界理论对“境”和“境界”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意境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和认识思维方法。唐代文人大多习佛好禅,在佛学的深刻影响下,促进了对意境说的研究,推动了意境说的产生与逐步发展。宋代及以后的文论家们,在唯识学说和禅思的影响下,进一步深化意境说,并最终在王国维时使意境说至臻完善并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的研究中,“意境”仅仅是作为一个诗学概念或审美理想被人们广泛接受,但实际上它更多地是一种哲学思想和人生观的展现。唐人追求一种诗歌的“意境”,实质上是在追求一种具有超越性的人生。这种对超越性人生的追求,尽管贯穿整个文化史,但无论是在此前还是之后,都未有在唐代时所展现的蔚然之势。同时它与在其他朝代所呈现出来的厌世性超脱也有着根本性区别。可以说,“意境”说的产生,正与唐代在中国古代史上的中间位置相照应,是人生精神达到盛世状态在艺术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在以往的研究中,"意境"仅仅是作为一个诗学概念或审美理想被人们广泛接受,但实际上它更多地是一种哲学思想和人生观的展现.唐人追求一种诗歌的"意境",实质上是在追求一种具有超越性的人生.这种对超越性人生的追求,尽管贯穿整个文化史,但无论是在此前还是之后,都未有在唐代时所展现的蔚然之势.同时它与在其他朝代所呈现出来的厌世性超脱也有着根本性区别.可以说,"意境"说的产生,正与唐代在中国古代史上的中间位置相照应,是人生精神达到盛世状态在艺术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正> 任何一种哲学,从本质上说,都可以归结为是一种人生哲学。它都要通过表达对于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认识及认识方式,而对实际的具体个人产生影响、指导其人生。以老、庄创立并代表的道家哲学,便也是如此。作为一种在古代与儒家哲学并立的主要哲学学派,自它产生以后,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它与儒家哲学一道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在生生不息的民族发展史上,道家哲学思想如同血液,融入并流淌在民族子孙的血脉中。学术界常常从哲学史、思想史的角度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首先,当代社会实践为其哲学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其次,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为其哲学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其哲学思想产生的理论来源;最后,邓小平的素质、个体实践和理论研究活动是其哲学思想产生的主体性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 在人类的哲学思想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很能启迪后人思考的哲学思想理论。这些哲学思想理论,都曾给人类以一定的追求真理的智慧和精神。然而,它们较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却在不少方面显得逊色。任何哲学都是产生于一定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无疑是这一伟大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最伟大的认识工具,一直在给人类以最伟大的智慧。它不仅启迪和培育了许多共产主义战士,整  相似文献   

17.
原子论代表着古希腊哲学思想发展的高峰,是古希腊继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之后的又一高峰,是“柏拉图以前希腊哲学成就之冠”,给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气论产生于我国先秦时期,是我国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哲学理论,在后来中国哲学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发展,绵延达二千多年之久,成为决定中国哲学基本发展方向的因素之一,给中国两千多年的哲学理论思维和科学技术定下了基调。将这两种产生于同一时期、不同国度的哲学理论作一番比较,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当然,  相似文献   

18.
奥斯汀是日常语言哲学牛津学派的领军人物,其以言语行为理论为代表的语言哲学思想不仅丰富了语言哲学研究,且为语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奥斯汀对指称、意义、知觉的观点共同组成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基础,对哲学术语和日常语言进行微小细致的分析是其语言哲学思想的核心特征。通过了解奥斯汀的语言哲学思想,能够进一步理解他对语言哲学研究的创新和突破,明确其在语言哲学研究史上的位置,以及其理论和思想的影响和后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休厄尔的科学哲学思想主要有三方面:他的哲学基础是“事实一观念”学说;他的哲学核心是作为真理发现理论的归纳学说;他的真理学说将符合说、融贯说结合起来。休厄尔的哲学思想不仅开启了科学哲学的先河,而且在英国哲学史上,他成功地摆脱了苏格兰常识主义哲学的影响,将哲学重新拉回到理论分析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达方式”,与哲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理论是以哲学思想为基础的。郑毓信教授说:“不仅每个数学教师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一定哲学思想指导下从事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更为重要的是,任何一个数学改革运动也必然反映出一定的哲学观念,任何一个深刻的数学教育理论也必然依赖于哲学上的深入分析与思考。”显然,哲学思想指导着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