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里亚的木匣》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叙述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采取不同办法。根据教材特点及训练重点,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掌握下列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
《柯里亚的木匣》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柯里亚跟妈妈埋木厘、挖木匣,后来受到了启发的事。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外,还应依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给学生看问题的方法。教学时,要注着以下三个有关问题。其一,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柯里亚埋木匣时用步量与他的数数有联系:他“数了十步”是由于他“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柯里亚埋木匣与妈妈早就把东西“埋在地下”有联系:柯里亚是从妈妈那里受到了启发,妈妈埋东西时  相似文献   

3.
读思结合落实重点———《柯里亚的木匣》和《画杨桃》教学谈○彭阳县教研室韩志龙李文科《柯里亚的木匣》和《画杨桃》是五年制第六册第八组的两篇讲读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一要真实,二要具体”。从内容上看,两篇课文在写法上都是通过讲述一件完整的事说明一个深刻的...  相似文献   

4.
对自然科学知识类课文教学目标的定位,关键要体现语文的学科性,要在语文的基本功训练上找准位置。一、重要的不是要求举一反三科学方法,而是理解课文内容有些自然科学知识类的课文,描述了一些科学的思想方法以说明一个科学道理。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领会这些科学方法,这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联系生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科学方法,这就有上成学科活动课之嫌了。如《柯里亚的木匣》这篇课文,讲的是柯里  相似文献   

5.
(一) 《柯里亚的木匣》(六年制小语第七册19课),是一篇新入选的讲读课文。这篇文章是根据苏联作家左琴柯的作品改写的。这篇文章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生  相似文献   

6.
《柯里亚的木匣》(六年制七册19课)是俄罗斯作家左琴科写的儿童文学作品。文章通过写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等事件,进而推断出“世界上万事万物总是不断起变化”的主旨,从而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课文既富有儿童生活情趣,又包蕴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一)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模式,首先布置学生快速通读全文,边读边思:  相似文献   

7.
突出重点抓住特点读书明理──《柯里亚的木匣》教学谈山东傅永华,杨素清《柯里亚的木匣》写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故事。文章通过柯里亚埋木匣和挖木匣两部分内容,告诉我们,事情是在变化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发展变化的事物,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柯里亚的木匣》是根据前苏联作家左琴科的作品改写的。展示了柯里亚在挖木匣时的认识过程:问题——思考——新问题——再思考——解决问题——悟出道理,阐明了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道理。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一、文章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全文分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三部分。开始交待了柯里亚在刚会数数时,把木匣埋在离屋门口十  相似文献   

9.
《柯里亚的木匣》(六年制小语七册19课)在段的训练方面,要求学生能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但是,由于课文并不是从严格意义上来分段的,比如对话分行写,是为了显示眉目清楚,属于行款的范畴。因此,如果仅以分行作为标准来衡量的话,全文便有十四个自然段,这给学生独立划分意义段和概括段落大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可以按以下步骤启发、引导。  相似文献   

10.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品质,是阅读教学毋庸置疑的议题。六年制小语七册第19课《柯里亚的木匣》,是篇叙事寓理,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教材。为了谋求思维训练的深度,讲究教学效益,我针对教材这一特点,一反过去的教法,作了如下几点新探。一、先匿后现,即兴阅读。所谓“匿”,系指教材的某部分内容暂不给学生见面,让学生先行思索一番,在适当的时候再行出现。为什么要“先匿后现”呢?主要是学生对某部分教材的直接偷入,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上所作的思维训练设计。又为什么提倡即兴阅读呢?这是为了摄取直觉思维的独立性和深刻性来考虑  相似文献   

11.
《科利亚的木匣》是小语第七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课文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教学这篇课文,如何让学生在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的基础上,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实现编者意图,达到教学目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根据课文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可采取“自问自答,自悟道理”的方式来教学。一、感知道理,激发兴趣1.揭题,教学生字“匣”。接着让学生…  相似文献   

12.
《科利亚的木匣》以科利亚的木匣为线索,把怎样埋木匣、挖木匣以及得到什么启示叙述得很清楚。选编这篇课文,在于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同时对学生进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笔者有如下建议。一、科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的道理。全文13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意义段。第一段(1—3自然段)讲科利亚在刚学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在离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第二段(4—12自然段)讲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有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家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了木匣。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科利亚从挖木匣这件事中受到启发: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课文中有些地方表现了文章的前后联系,讲出了时间的变化和周围事物的变化,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理解。第二段的开头(第四自然段)是个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分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以免划错归属。第二段出现的“仍然”、“突然”、“果然”三个词,是对科利亚挖木匣过程的记录,要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 :1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并从中获得启示。教育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办法。2 .学习生字新词。能用“仍然”、“果然”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思考·练习”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归纳段落大意。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 ,了解科利亚挖着木匣的原因 ;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概括段落大意。教学难点 :学文明理 ,懂得事物总在不断发展变化。无论什么事物 ,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 ,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教具准备 :课文内容录像带 ,投影片若干张。…  相似文献   

15.
一、初步感知课文 ,落实思维训练根据思考练习2“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 ,给课文分段 ,归纳各段段意”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 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围绕“科利亚的木匣”这个题目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 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 ,全文共分哪几段?为什么这样分?各段分别写了些什么?3 围绕“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这三个小标题 ,可以提哪些问题?第1、2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 ,了解课文层次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第3个问题可以教给学生根据小标题质疑…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使阅读教学尽快走向理想的境界,近几年来,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导读教学”。总的看来,“导读教学”在指导学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引导学生自能读书等方面确实发挥了显著作用。然而,最近听了几节课,我觉得其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有些教师往往过份注重自我设计的智能训练,而对课文本身可以起到的发展学生阅读智能的特殊因素有所忽视。例如,有位教师在教《柯里亚的木匣》时,不根据教学要求,着重训练理清线索、辨别异同、认识规  相似文献   

17.
七册第六、七两组教材,共安排了6篇课文,一个“读写例话”和两个基础训练。第六组的训练重点侧重在阅读理解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继续运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第七组的训练重点侧重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从读学写,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 教学这两组课文,要紧紧扣住重点训练项目,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读和写的基本功训练。 一、突出重点指导读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是读懂一篇课文的重要方法。划分段落的方法有纵向分段法和横向分段法。纵向分段法一般有两种方法: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横向分段法一般也有两种:1.按空间位置转换分段。2.按事物性质归类分段。这种按事物性质归类分段的方法,主要着眼于段的意思,以及自然段之间意思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张西富 《山东教育》2005,(25):30-30
《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启示的故事,告诉人们: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示的,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可这样处理:  相似文献   

19.
如何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教材都作了适当的安排,教师要凭借教材,充分利用课文中分段训练的练习设计,扎扎实实地搞好分段训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为指导学生谋篇布局、加强学生作文的条理性打下基础。下面以《黄继光》一课的分段教学为例,谈几点教学建议。一、凭借教材,明确文体特点教师指导学生读课题《黄继光》,简介黄继光。然后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本文是一篇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为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做好准备。二、凭借教材,理清自然段的关系并分段编者在《黄继光》一课课后设计了这样三个阅读思…  相似文献   

20.
九义教材语文七册《科里亚的木匣》是前苏联作家左琴科写的一篇儿童故事。课文通过科里亚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的记叙,告诉人们: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教学时可按这样的步骤进行:一、激情引入,激发兴趣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可以采用类比情景法,导出本文读写训练重点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热情。上课时,先找一名学生与教师进行跨步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