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经济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对碳排放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建立全国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和省级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1年间,我国工业化比城市化对碳排放的拉动作用更大,2002—2014年间城市化比工业化对碳排放的拉动作用大;对于三类收入水平不同的地区,工业化、人均GDP及建成区面积因素均对碳排放起正向拉动作用,而城市化因素因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对碳排放的作用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珩 《中国软科学》2012,(1):176-182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国的能源消费将会进一步增加。以能源消费为因变量,以城市化、工业化和能源价格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算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DP,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都会增加中国的能源消费;第三产业比重则会降低中国能源消费;另外由于技术进步和节能政策的作用,中国能源消费还存在着一个负的时间趋势。采用回归方程以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部分目标为依据,对中国2015年的能源消费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将维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能源价格和节能技术等方面对中国的节能政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水贫困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构建我国农村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水贫困指数模型(WPI)、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系数模型,对我国2000年至2009年31个省份农村地区水贫困测度及各省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系数进行计算,结果基本显示了我国农村地区近年来水贫困程度分布范围及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程度.运用水贫困与城市化、工业化协调度模型对我国各省份水贫困与城市化、工业化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并基于测算的协调度结果对我国农村水贫困与城市化及工业化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缓解农村水贫困、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4,(6):127-130
首先仅考虑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运用岭回归方法进行检验,发现我国并不存在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如果同时考虑经济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对外贸易、科学技术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运用ARDL模型进行检验,则发现我国存在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过拐点的人均GDP非常高,达到9.5×1012元,遥不可及。此外,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中科学技术水平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杨建锋  马腾  王尧  张翠光 《资源科学》2018,40(3):526-534
定量描述铜矿勘查经济过程并预测其走向,是实现铜矿勘查形势中长期预测、制定铜矿勘查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基于经济发展对铜矿勘查影响传导链,通过文献综述与数据分析,从经济发展对铜消费需求影响、铜供需对其价格影响、铜价格对铜矿开发影响、铜矿开发对铜矿勘查影响等4个环节,分析了经济因素变化对铜矿勘查的驱动机制。分析表明,铜消费与工业化水平紧密相关,世界工业产业迁移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将对中国铜消费产生深远的影响;中长期铜金属价格随供需变化呈现交替上升与下行的周期性变化,下一轮铜价格上升波次来临取决于接替中国启动工业化的国家;矿产铜生产通常滞后于铜需求和价格变化,铜矿勘查的经济收益受制于铜矿的开发利用;铜矿企业根据全球工业产业格局与铜价格中长期变化制定相应的勘查开采计划,是平稳度过矿业下行期的重要基础。铜矿勘查是一项高风险市场行为,政策稳定、市场透明、可以预期的友好投资环境,对于铜矿勘查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是城市化的重要条件,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考虑空间因素的基础上,选取2005—2015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分析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已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源泉;在考虑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交互作用时,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有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考虑空间因素的基础上,本文选取2005-2015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分析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已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源泉;在考虑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交互作用时,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有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中国过去30年的城市化已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中国过去对城市化投资存在着巨大欠账。新形势下,中国迅速推进城市化的一系列制度变革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市场体制的建立两大革命之后的第三大革命。  相似文献   

10.
林丽萍 《软科学》2001,15(3):68-70
未来20年将是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西部地区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积极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应关注工业化与城市化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并重并举。本文对如何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影响城市化的相关因素比较研究——以山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和服务业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三个主要因素。本文以山西为例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三者与城市化之间关系,认为我国城市化稍低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存在过大的偏差;城市化前期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工业化,到了中后期,工业产值比重和就业人口比重,不再上升,甚至会下降,这时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服务业,而与城市化的相关性更大的是服务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就业结构一般会滞后于产值结构。所以,促进城市化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就业人口。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内蒙古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处的阶段,通过国际以往人均GDP、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偏离程度来衡量内蒙古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说明没有形成良性协调发展.建立回归数学模型与钱纳礼回归模型进行比较,更进一步说明内蒙古的工业化在前几年的进程中没有促进城市化的发展,最后提出了内蒙古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中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管理》2013,(5):64-68
正确定位山东省工业化发展所处的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本文主要从人均GDP、霍夫曼系数、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工业化率等六个方面对山东省工业化发展阶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出目前山东省正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并由此分析制约山东省工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山东省工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何静 《中国科技信息》2011,(23):160+163-160,163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本文以湖南为例,从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出发,对湖南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钟美瑞  宋婉婷 《资源科学》2020,42(8):1580-1591
本文基于产业安全视角,采用2006年8月—2018年12月的月度数据,将影响战略性金属矿产价格波动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同时融入统一的分析架构中,并构建TVP-FAVAR实证分析模型,提炼出反映战略性金属行业波动本质的综合因素,全视角分析供给冲击、经济需求冲击、战略性金属特定需求冲击以及金融投机冲击导致的战略性金属矿产价格波动对战略性金属行业产出的影响及时变特征。结果显示:①战略性金属矿产价格冲击的行业影响效应具有时变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与不同时间点,其影响效应呈现异质性;②供给冲击对战略性金属矿采选业产出的影响最大,而经济需求冲击主要影响战略性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出;③战略性金属矿产价格波动对中国战略性金属行业特别是战略性金属矿采选业产出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严重影响了中国战略性金属产业安全,在当前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其负面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的中国城市化发展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选择。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型工业化给中国城市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重要动力。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市化落后局面;采取多途径发展方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把握国际化发展趋势,推进信息化城市建设。这样,才能使中国城市化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以作为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7.
《软科学》2015,(5):125-129
借助能源价格调节效应模型,系统分析了能源价格通过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要素与能源强度产生的耦合关系;据此推广余情,利用通径分析研究了煤炭、汽油、柴油、电力价格的内聚程度和合理的能源价格结构。研究表明:能源价格通过技术效率、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形成耦合;能源价格影响能源强度的消费结构路径存在阻滞,其调节效用被完全覆盖;提高能源价格有助于强化技术进步对降低能源强度的作用、减弱产业结构重工业化对能源强度的正向拉动;能源价格通过产业结构路径产生的调节效用达到总效用的74.84%。进一步分析表明:能源价格结构的整体优化至关重要;煤炭价格的适度降低,汽油价格的均衡调节,柴油价格的小幅上涨,电力价格的市场回归最有利于发挥能源价格对降低能源强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引言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工业化、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另一方面,农业领域的发展被视为实现加速总体发展的一种手段,不是把农业发展本身作为一个目标,而农地制度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决定因素,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始终受到农村经济,以及城乡经济联系的制约。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关系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为工业、城市、农业、农村乃至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离开工业化的城市化是不可想象的,缺乏以合理农地制度为基础的农业支撑的城市化也是难以为继的。伴随着新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从世界范围看,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往往会伴随着农产品价格明显上涨.由于全球化催生了发达国家产业资本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促使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速度和人均收入水平提升速度加快,各种大宗产品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工业化还处在中期阶段,而且在同步推进城镇化.我国的人口高峰是在2030年,人均收入水平也会继续显著提升,需求因素会继续刚性增长.同时,耕地、水资源的稀缺性将进一步显现,人口红利也在逐步弱化,这必然会推高农业生产成本,从而对农产品价格走势形成硬支撑.  相似文献   

20.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深圳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人文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深圳为研究案例,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土地利用详查数据、政府部门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等多种数据源,应用定量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开展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可将影响深圳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可归纳为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城市化和工业化因子、人口因子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四个因子;应用线性回归和指数回归等分析方法可将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率和土地利用变化强度表达为影响因子的函数关系,从函数关系可知各影响因子对深圳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作用大小不同,人口、城市化与工业化因子的影响作用较大,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因子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