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明朝,北京城中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枯,踢毽子;杨柳儿发芽打栊儿。”儿歌以杨柳在四季中不同的变化,说出了有着明显节令特点的一些儿童户外游戏。活脱脱地展现了一群天真儿童在街头小巷玩耍的憨态。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辽契丹人建城南京后,北京城逐渐崛起,到明、清时已是商贾辏集,冠盖  相似文献   

2.
<正>脚内侧踢毽子对于脚外侧、脚后跟、正脚背踢毽子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踢毽方法。可是,对于初学踢毽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下肢力量不够,平衡、协调能力又差,往往不容易马上学会。近几年,通过教学实践,我运用"三踢、二练、一查"的教法,使初学的低年级小学生能较快地掌握脚内侧踢毽子的基本动作,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踢毽子是一项在校园内很受学生喜爱的民间体育艺术,其不受场地限制,学习简便,健身性、娱乐性较强,能较好地锻炼学生下肢关节、肌肉、韧带,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针对近年来单脚踢毽学练中的问题,笔者  相似文献   

4.
毽子运动简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文献记载为据,对踢毽子的历史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踢毽子的军事训练、强身健体、娱乐大众等社会功能等;对毽子的称呼与其实物形态的演变进行研判.踢毽子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1.踢用细绳系着的毽子让学生一手握着绳子的一端,用两脚面交替踢系着毽子的绳的另一端。要求动作做法同脚部颠足球。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发展下肢与脚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为脚部颠足球建立初步的动作条件反射;二是增加学生的有效练习时间,提高练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2.踢毽子练习在学生能熟练踢用绳系着的毽子后,取掉绳子,用两脚面交替踢毽子,动作同颠球。目的是提高下肢和脚部协调交替用力和随机控毽的能力,初步建立动力定型。3.踢沙包练习在能灵活自如踢毽子的条件下,换小沙包,动作同上。目的是增加脚部上踢的力量,刺激增重下肢和…  相似文献   

6.
<正>踢毽子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享受运动的快乐。通过踢毽子教学的体验,笔者有几点体会。一、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平台,让学生们形象、直观地对踢毽子这项运动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让学生们了解踢毽子运动的益处,踢毽子  相似文献   

7.
一、用脚踢毽子的主要功能是踢。它主要靠下肢的盘、磕、拐、蹦、踢等动作来完成。踢毽子是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的一种有益的健身方法,是普通老百姓首选的健身工具,易于在各种人群中普遍开展。它需要的活动空间比较小,且物美价廉,制作材料广泛,制作方法简单,如用小手绢、跳绳、废纸(纸球)等直接创造毽子,也可以用轻质物细线绳、尼绒草、羽毛等为主要材料制做毽子。它可以一个人踢,也可以几个人踢;可以单脚踢,也可以双脚踢(盘踢);可以比谁踢得多,也可以比谁踢得远。另外,也可以利用毽子进行“毽球”比赛。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它踢法的多样化(用…  相似文献   

8.
踢毽子与毽球运动。踢毽子是我国民间一种体育活动,历史悠久,渊远流长。由于它不受场地和年龄的限制,深受人们的喜爱。毽球运动,就是在“踢毽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本上是用羽毛球的场地,近乎排球的规则和参照足球的踢法,集民族性、艺术性和竞争性于一身的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由于毽球这项运动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1月1日~3日,三峡大学第14届运动会在中心体育场如期举行,校长何伟军、党委副书记田斌、纪委书记王新祝、副校长黄应平出席了运动会开幕式。与往年不同的是,本届运动会新增加的创编大赛让赛场显得格外热闹。"同心协力""单腿开火车""集体跳绳""计时踢毽子"等趣味项目让更多的大学生走进了体育赛场,更多的热心观众也加入了啦啦队的行列。运动会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教师,应该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教学中为实践而服务。在2011年第五期《中国学校体育》"初学踢毽子的小技巧"一文中(下称原文),笔者认为有以下两处有悖于严谨的科学理论。一、关于"减弹踢——减少毽子底座的弹性,增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踢毽子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活动,它不受场地、器材等因素影响,而且老幼皆宜, 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本文从健身的角度审视了踢毽运动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校体育》2015,(Z1):76-77
<正>一、问题分析(一)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被誉为"生命的蝴蝶"。毽子的踢法甚多,共有一百零八种花式踢法,集趣味性、普及性、健身性为一体。可基于"体育、艺术2+1项目"要求,通过普及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二)踢毽子活动器材简单,携带方便,不受场地限制,参与面广,为学生提供了正确课间游戏活动的方法,同时踢毽子还可以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的灵活性,为学生锻炼找到了更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一、踢毽子与毽球运动. 踢毽子是我国民间一种体育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由于它不受场地和年龄的限制,深受人们的喜爱.毽球运动,就是在"踢毽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本上是用羽毛球的场地,近乎排球的规则和参照足球的踢法,集民族性、艺术性和竞争性于一身的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由于毽球这项运动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不高,又能培养人的弹跳、柔韧、灵敏、耐力等力面的素质和闭队协作精神,很适合在中小学校中开展.广东是开展这项运动最早的地区之一,而我市则是广东开展毽球运动的试点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市中小学生就基本做到了"人手一毽",各学校都把踢毽子作为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市教委体卫科每年都举行一次全市性的中小学生个人踢毽比赛,为毽球运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踢毽子五法     
踢毽子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它具有占地小、投资少、老少皆宜等特点。踢毽子既能使人全身运动,对促进健康大有好处,又是一种娱乐休闲的好项目。现介绍五种踢毽子的方法:1.脚内侧踢法:脚内侧踢法又叫盘踢,即抬腿时的瞬间很像平常盘腿的姿势。盘踢是踢毽子当中最有代表性的踢法。一般不会踢毽子的人拿起毽子来也会很自然地盘踢几下。它的要领是:盘踢前双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体育游戏在体育课程中占据了很大的部分。在体育游戏中的课程安排,不仅有现代的游戏,也有很多民族传统体育的游戏,如踢毽子就是很好的一项。学生通过学习踢毽子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还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推崇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游戏,今天的独生子女也能够喜欢和接受民族体育游戏,这不愧为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对孩子的身心理的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非常有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踢毽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学校体育中也由于运动量适中、玩法灵活多样等特点深受学生喜欢。在众多的玩法中,个人连续盘踢毽子是踢毽技术的基础,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控毽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柔韧、灵敏等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练习盘踢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田海丽  王健 《精武》2012,(13):5-7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天津市市内六区34所市级重点中学课外体育运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1)天津市市级重点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中,大课间开展效果较好,活动项目较丰富,其中较受欢迎的项目要有:篮球、健美操、足球、踢毽子、竹竿舞;活动时间充足,能够满足学生课间体育锻炼需求;(2)天津市市级重点中学课外体育运动中,有60%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达不到一小时,且一半以上学校未达到每周3次锻炼频率标准,距国家要求标准还有一定差距;(3)天津市市级重点中学课外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单一,主要以无人组织为主,班级组织为辅。有62%的学校尚未开展体育运动俱乐部等活动形式。说明,多数学校缺乏对多样性活动组织形式的重视;(4)天津市市级重点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多数学校对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视不够,未能满足国家要求每年至少开展春、秋季两季运动会的活动标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创意体育表演实践和对参与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创意体育表演是大学课外体育的全新形式,它通过创意性设计,把音乐、舞蹈、游戏等有机融合,用多元化表现形式来实践体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引导和带动大学生参与健身锻炼,形成运动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浓厚的趣味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种实现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建议拓展创意体育表演活动的内容、形式;完善其评判方式;加入"创意解说"等。  相似文献   

19.
毽子新踢法     
一.开(拐)接龙赛 踢毽的基本技术包括:踢、开、拐、大掏、小掏。其中: 开——小腿从膝关节处向内从身体后下方折叠,用脚内侧在踢毽子腿的异侧踢毽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美、日、新西兰四个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及其演变的比较,提出完善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一些参考意见,例如:在我国小学一、二年级增加踢毽子这个项目,显得有些过旱,过度从事这个运动项目,对小学生的腿部形态是否发生不良变化还有待观察;皮脂厚度、身体密度指数直接反映学生的肥胖程度,但在我国的<新标准>中没有这个项目,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