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夏天,我为88岁颜仁禧先生的诗文选续集《诗风吹绿校园春》写了首七绝作为"序",这本诗文选是他致力于中小学诗教而编写并自费出版的。这个"序"是:"诗风吹绿校园春,米寿诗翁续力耘;寄愿儿孙诗志在,国魂凝处是诗魂。"写后,开始我豁然开朗,感悟到"国魂凝处是诗魂"这一自然流出笔端的诗句,正是我这些年来力主  相似文献   

2.
正《泊船瓜洲》系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的一首七绝:"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宋诗鉴赏辞典》如是赏析该诗:"‘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原本是一首思恋家园的乡愁诗,为何被当作政治抒情诗来解读?诚然,"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是否著一"绿"字,便春风浩荡,明月高悬?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改诗     
北宋诗人王安石写过一首《船泊瓜州》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里所说的"京口",指长江南岸的镇江;"瓜洲",在长江北岸,与京口相对;"一水",指长江。王安石住在金陵(南京)钟山,这首诗表现了他对钟山的怀念。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就表达了他的这一想法。  相似文献   

4.
我的课堂教学,追求的主色调是色彩斑斓绚丽的红、绿、蓝。红,要红得姹紫嫣红;绿,要绿得苍翠欲滴;蓝,要蓝得碧空如洗。面对这样的使命,我们伫立着聆听从远处清晰传来一阵阵熟悉的歌声,那是一首久违了的苏芮的《奉献》,白云奉献给蓝天,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是呵,  相似文献   

5.
乐书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  相似文献   

6.
《泊船瓜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想诗。在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分析上,对其中“绿”字的赏析,我更是设计了多个教学环节:词性讲解(形容词用作动词)、词语替换(将“到”“过”“人”分别替换“绿”字)、情境教学(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到来时的优美景象)。课后反思,我总觉得自己对这首诗的教学设计有些不妥,于是主动与本校具有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两位老师交流,并重新设计了部分教学细节,在课堂上进行了补漏。  相似文献   

7.
歌声     
<正>从小到大,都有歌声陪伴着我,在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不曾缺少歌声。我从4岁起开始学声乐,每天傍晚,歌声都会从我家传出。因此,邻居们总是给我家提意见,说噪声吵到了他们。树叶黄了又绿,绿了又黄。转眼间,我已经长大了,唱功也是今非昔比,再也没有人向我家提意见了。一天,我在小巷里遇见了王阿姨。已经很久没和我说过话的王阿姨笑着对我说:"你昨晚唱的是《妈妈留给我一首歌》吧?真好听!"我心里一惊:这首歌她竟然都听得出来?此后,我每天练完必须练习的曲目后,都唱几首广为人知的红歌。从此,每天早上我上学时都会听见诸如此类的问话:  相似文献   

8.
西塘色彩     
<正>(1)刚过五月,走进西塘已然还是一片春光灿烂,那种一首诗、一幅画的意境是远不能表达此时情景的,我只是感觉回到一片远古的水乡小镇,心情一下子如释重负,心闲得空灵一般。来过的朋友向我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我说"你留一点空间让我自己慢慢品吧",他笑而不答。(2)这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古巷小街,黛瓦粉墙,一条绿  相似文献   

9.
我像雨一样爱着春天流浪万里只为坠落后融入一首绿的诗篇生动的旋律你以为是我的泪滴摩擦着空气而其实肥沃的土地才是伟大的琴师  相似文献   

10.
开心频道     
谐音诗一天上课,老师念了一首诗给大家听,让同学们记住:卧春暗梅幽间花,卧枝伤恨底。遥问绿似水,易透达春绿。而小明的本子上却记着:我蠢俺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  相似文献   

11.
乐书     
正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风"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相似文献   

12.
故乡散忆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喜欢故乡泥土的芳香,更喜欢故乡收获季节的秋夜,因为那是父老乡亲绽放灿烂笑容的时候;那是乡亲们享受丰硕果实的时候。山光西落,水月东上,四野凝暮,绿暗红香。在夜幕徐徐降临的秋夜,我的思念飞向故乡,赏万家灯火,听蛙鸣一片。故乡的秋夜是首诗。那古朴的气息,颇有"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  相似文献   

13.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历来被认为是炼词造句的典范,特别是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其实在这句诗里不仅仅是这个"绿"字用得好,还有一个也用得十分恰到好处的"又"字,通过这个"又"字,使全诗上下联  相似文献   

14.
题目一我是……阅读下面这首短诗,按要求作文。我是……山羊说:"我是哲学家。" 袋鼠说:"我是拳王。" 斑马说:"我是健康活泼的英国皇家水兵。" 狮子说:"我是狮子。" 请根据这首诗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15.
《绿色的世界》绿色的天空,绿色的小猪,绿色的甜糕,绿色的手套。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当我把绿色的照镜拿掉,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活动1:欣赏作品准备绿色眼镜一付,绿色背景挂图一张。教学时,教师先出示挂图,朗诵一遍诗歌,然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绿色的世界”。建议提下列问题:这首小诗说了什么?“绿色的  相似文献   

16.
<正>春风是什么时候吹起来的?是凌晨,是黄昏?那风,似温柔的手掌,带着淡淡的体香,抚到哪里,哪里就绿意朦胧。《诗经·小雅》中有《采绿》一篇:"终朝采绿,不盈一匊",说的是一位情意深湛、怀人绵绵的女子,在春风里,漫不经心地采撷一种叫"绿"的植物,她终日忙碌,却难满一掬。这使我惊奇,这世上,居然,有一种植物的名字叫"绿",居然,这"绿"可以采摘,且可"盈"可"匊"!绿是春天实实在在的礼物,不像"青"那么  相似文献   

17.
词语是语言的组成单位,能细腻地表达丰富微妙的心灵,还能通过其组成的视觉语言,激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性情。因而文人墨客们总爱反复推敲词语。如王安石在掌握"到"、"过"、"入"、"满"、"绿"等十多个意义相近的词,认真比较后选定"绿"字。因为在这首诗中的"绿"字让春的气息在人的头脑中显现  相似文献   

18.
乐书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风"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什么?有人说,语文像一首诗,优美而生动;有人说,语文像一支乐曲,委婉而缠绵。如果让我来做喻,我觉得语文更像一道明亮而绚丽的彩虹,有红的热烈,有蓝的丰富,更有绿的清凉!  相似文献   

20.
乐书     
宗璞 《中文自修》2011,(Z1):64-65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