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道庄 《师道》2004,(1):39-39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该给学生什么样的“脸”?面容慈祥、和蔼可亲的脸色,难道是惟一的吗?且不说在课堂讲授中,根据不同的课文要有喜怒哀乐等不同的表情,就是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在不同  相似文献   

2.
一篇文章中,如果有几处精妙的色彩描写,那就如同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怎样才能运用好作文中的色彩描写?首先,对事物要注意认真观察,对于一种事物,不仅要观察它整体的色彩,还要观察它局部的色彩。比如:观察一朵鲜花,远看,整体感觉是什么颜色;近看,各部分又是什么颜色。对于同一类事物,要仔细观察它们各自不同的色彩。如,观察人的面部,见阳光少的青年脸色白皙,经常在太阳下晒的人脸色黝黑;健康活泼的脸色白里透红,多病的人脸色是蜡黄或苍白;动怒时脸色发青,平静时脸色较白。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时间、不同发展阶…  相似文献   

3.
张怀君 《天津教育》2014,(19):23-23
在办学中,校长们遇到最大的办学闲惑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现实办学的脱节,实践先进教育理念羁绊重重。校长们感慨:办学更多是看行政领导、学生家长的脸色,而很少看学生的脸色。这种办学状态极易迫使校长追逐眼前功利,违反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学生很难实现全面发展且有个性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是谁拿了我的练习本?是谁看了我的作文?当晨光升起,铃声悠扬,是谁偷听了我朗朗的读书声?哦!是那亲爱的班主任老师。那个淘气包用球踢破了教室的门,你看你看,班主任老师的脸色在变,像一座正要爆发的火山。这对同桌又吵架了,你看你看,班主任老师的脸色在变,那是一张铁面无私的包公脸。校长正在广播表扬我们班,你看你看,班主任老师的脸色在变,满面春风,但又没有一丝得意与骄傲。我现在正在开着小差,你看你看,班主任老师的脸色在变,像是在说“:好好听课,要不然下课有你好看。”你看你看,班主任老师的脸色在变@冯淑婷  相似文献   

5.
健康问与答     
正健康专家1岁半孩子贫血怎么办?我的孩子1岁半了,有一次他发烧,血常规化验的结果是有些贫血,孩子现在还在吃母乳,一天要吃三四次,晚上也吃,别人都说他的脸色偏黄。请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贫血?孩子贫血,最常见的表现是皮肤苍白、面色无华,你的孩子脸色偏黄,最好先带他去医院复查血常规,明确脸色偏黄是否是贫血造成的及贫血的程度。方凤上海艾儿贝佳妇产科医院教授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贫血的程度标准。一般来说,贫血主要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的正常值。不同的年龄,贫血的诊断标准也不同:4~6个月的孩子血红蛋白低于100g/L,6个月~6岁的孩子血红蛋白低于110g/L,6~14岁的孩子血红蛋白低于120g/L(与成人指标一致)。  相似文献   

6.
教育需要微笑.学生也需要微笑的老师。从教十几年。我一直对学生“有好心。没好脸”。虽然也学习过不少微笑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效用的文章。但我认为那些都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认为给学生好脸色他们就不听我的话了。所以我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总是对学生板着脸。  相似文献   

7.
不忍伤害     
在一次监考中,刚刚发下考卷没多久,我就发现一个学生趴在了桌子上。是感冒发烧, 还是身体不舒服?我预感事情不妙,正要过去问个究竟,那个学生很快又笔直地坐了起来。看上去她的脸色很好,精神也很好,而且又开始答题了,我才心安了少许。  相似文献   

8.
“看脸色行事”,是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话,对学生来说,最注意看的恐怕莫过于班主任的“脸色”。他们能从脸色的阴晴冷暖中“读”出班主任的喜怒哀乐,进而揣度班主任的心理,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脸色本该是个人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的产物,对于班主任来说,则不该“放任自流”,而要讲究一点小小的学问。班主任对学生的脸色,蕴含着深奥的教育因素。有一位老班主任,接手一个双差班,第一节课,他一进教室,就发现黑板上写着他的名字,并附着一句很让他难堪的话。全班学生都盯着他,以为他的脸色一定会和有的教师那样,由黄变红再变白。出  相似文献   

9.
师范学校的学生,照例要到小学去实习。通过实习,许多人都会冒出同一个问题:“今后我对学生是该和气一点还是该凶悍一点?”这本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教师之于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自然以和气为好,岂有凶凶喝喝的道理?不过这问题确也来自实践。在实习中,凶悍一点的实习生大都能驾驭课堂,而懦弱一些的却常被学生闹得无法讲课,最后不得不请原班主任来坐镇。每逢此时,一些原任教师就会告诫这些实习生:“莫给学生好脸色看,否则他们会爬到你头上去。”无奈之下,不少实习生也逐渐学会了板起面孔训人,甚至采用一些明文禁止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手段惩治…  相似文献   

10.
教育需要微笑,学生也需要微笑的老师。从教十几年,我一直对学生"有好心,没好脸"。虽然也学习过不少微笑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效用的文章,但我认为那些都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认为给学生好脸色他们就不听我的话了,所以我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总是对学生板着脸。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却彻  相似文献   

11.
有个男孩师范毕业,在一个穷乡僻壤教语文。因为心中不忿,他对学生总没脸色,动辄破口大骂。那些孩子在他的教鞭下,一个个犹如惊弓之鸟,不敢越雷池一步。  相似文献   

12.
看人脸色,固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但该看的脸色不去看,也未必一定顺理成章。初三的学生是教师们看着脸色走进来的,一晃四年,变化最大的要数他们的“脸色”。  相似文献   

13.
题外话:面对不负责任的老师,我们应该抗争 广安市邓梅梅: 我的老师对学生很不负责任,他常常公开对我们说:"你们学得好坏,与我们做老师的有什么相干?我们什么也得不到,何必那么费神?反正好坏我们都照常领工资,不多得一分,也不少一分."每天几节课,他都应付了事,还用发牢骚,发脾气来发泄对学校和校长的不满,学生成了老师的出气筒、受气包.我们到学校是来学习的,不是受气和看别人的脸色的,老师拿了工资,也应该尽老师的责任,不应该这样伤害学生……我真的不想在这个学校读书,想转学,但是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14.
记得刚当班主任时 ,有位老教师曾告诫我 :千万别给学生好脸色看 ,否则 ,你会镇不住他们的。我可不信这一套。那么作为班主任 ,应如何充分利用自己教书育人的角色 ,采取何种对策有效地管理班级呢 ?我的做法是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 :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把握分寸、注重方法、求取实效。如何把握这“2 0字方针呢”呢 ?班主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转变观念、抓关键期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以下简称职校生 )正处于青年初期阶段 ,生理与心理已经成熟 ,自我意识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是个性特征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不但对周围的人 …  相似文献   

15.
男女生成绩对比研究在初三数学总复习阶段,有的教师感觉到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有明显的不同,有的教师则感觉到并没有明显的不同。究竟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初三数学总复习中有没有“质”的差异?这是本人在初三数学复习中遇到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也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个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管理中,不同的校长有不同的管理艺术,有的校长践行有为而治的理念,事事亲为,以身作则,啥事都管,结果是校长不亲自抓的工作很难上去,班子成员总是畏头畏脚,一切看校长的脸色行事,不主动拿出工作的思路;有的校长崇尚无为而治的真经,总是把任务分派给副校长或中层干部,让他们来做具体工作,自己却躲在背后享受清闲,班子成员累得苦不堪言,有些需要校长拍板的事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安排。究竟有为而治无为而治优劣何在?孰是孰非呢?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呢?  相似文献   

17.
王竹林 《教育艺术》2006,(12):70-71
耐久跑作为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有很大的好处,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是碰到不少学生听到上耐久跑课就脸色大变,对耐久跑课有厌烦情绪,甚至有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管理中,不同的校长有不同的管理艺术,有的校长践行有为而治的理念,事事亲为,以身作则,啥事都管,结果是校长不亲自抓的工作很难上去,班子成员总是畏头畏脚,一切看校长的脸色行事,不主动拿出工作的思路;有的校长崇尚无为而治的真经,总是把任务分派给副校长或中层干部,让他们来做具体工作,自己却躲在背后享受清闲,班子成员累得苦不堪言,有些需要校长拍板的事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安排。究竟有为而治无为而治优劣何在?孰是孰非呢?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呢?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管理中,不同的校长有不同的管理艺术,有的校长践行有为而治的理念,事事亲为,以身作则,啥事都管,结果是校长不亲自抓的工作很难上去,班子成员总是畏头畏脚,一切看校长的脸色行事,不主动拿出工作的思路;有的校长崇尚无为而治的真经,总是把任务分派给副校长或中层干部,让他们来做具体工作,自己却躲在背后享受清闲,班子成员累得苦不堪言,有些需要校长拍板的事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安排。究竟有为而治无为而治优劣何在?孰是孰非呢?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呢?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管理中,不同的校长有不同的管理艺术,有的校长践行有为而治的理念,事事亲为,以身作则,啥事都管,结果是校长不亲自抓的工作很难上去,班子成员总是畏头畏脚,一切看校长的脸色行事,不主动拿出工作的思路;有的校长崇尚无为而治的真经,总是把任务分派给副校长或中层干部,让他们来做具体工作,自己却躲在背后享受清闲,班子成员累得苦不堪言,有些需要校长拍板的事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安排。究竟有为而治无为而治优劣何在?孰是孰非呢?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