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一物理(甲种本)第39页练习七第(3)题:“如图1—32所示,垂直作用在帆上的风力F=1.0×10~4牛。F沿着船身方向的分力F_1使帆船前进。垂直于船身方向的分力F_2使船身侧倾,设F与船身方向成45°角,求力F_1是多大。”这是一个介绍帆船运动的富有实际意义的题目,但有两处有待  相似文献   

2.
题一个力F=10N,分解成两个分力F1和F2,已知F1的方向与F成30°角,而分力F2的大小为6N.求: (1)分力F1的大小为多少? (2)分力F2的方向如何? 解法1三角形法则 合力与其分力可以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利用边角关系,可以分析各分力的变化情况. 从图1可知,当分力F1由零逐渐增加时,分力F2先减少后增加,显然当分力F2与分力F1相互垂直时,分力F2为最小值.即F2|min=Fsinθ. 以这个最小值为临界值,对题目进行分析,有如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课本上册39页的练习六中,有一个习题:在力的分解中,如果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得到唯一的解? 此题的答案是“不能”。那么究竟在什么情况下有唯一的解,在什么情况下无解,在什么情况下有多解呢?现作分析如下。首先应注意的是,此题既然是力的分解,合力必须是已知的,而且还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根据力的合成的三角形法则,问题归结为: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一个角(不是两个已知边的夹角),三角形是否可作。设合力为F=OA,已知分力F_1=OB,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个给定的力F进行分解的时候,如果已知一个分力F1的大小和方向,则分力F2就确定下来,即力的分解的结果是唯一确定的。但是,如果仅仅知道分力F1的方向,对于这种特定的情形,另一个分力F2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让我们看图1所示的这种特定的情形。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另一个分力F2并不确定,图1有无数个解,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课本第一册中讲“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行法则”时,通常要用一块装有两只定滑轮的示教板来做实验。由于定滑轮的位置不能随时调整,因此,在演示几组合力F与二个分力F_1,F_2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时,往往受到限制,给操作(特别是作图)带来不方便。  相似文献   

6.
经常有学生和进修或函授的中学教师,向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力的分解中,如果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能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得到唯一的解?如若不能,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无解?在什么情况下有唯一的解?在什么情况下又会有多解呢?笔者仅就这一问题,作些归纳讨论。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分解。物理实质是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一点必须是事前给定的),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同时确定一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  相似文献   

7.
实验11.D.2.A.3.A、C、D.4.D.5.B.6.B、C、D.7.因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研究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的关系的,若合力与两个分力不共面,则测出的合力不是两个分力的合力,因而产生误差.8.两个弹簧秤,一副三角板.9.F’,F,F,F’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0.不变;不同,相同.11.使橡皮条达到同样长度,也就是产生同样的形变,说明合力与两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12.(1)后加“两细绳的方向”;(2)“的大小”后面加“方向”;(3)“相同”之后加“橡皮条与线的结点拉至O”.13.可以.用一个弹簧秤先后分别测定每一个分力的大小.办法是:设两个分力中一个处于白纸的左侧,另一个处于右侧,先把弹簧秤钩住左侧的细绳套,用一条细绳拉右侧细绳套,在两个分力共同作用下,使橡皮条结点到达O点,记下弹簧秤读数;然后再把弹簧秤钩住右侧的细绳套,保持原来右侧分力的方向,同样用一条细绳拉左侧细绳套,也保持原来左侧分力的方向,并使橡皮条结点仍处于O点,这样就可测出另一个分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1.确定解的数量 例1 如图1,已知合力F和一个分力F1的方向以及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问F可以分解为几组分力?  相似文献   

9.
“合力”是物理学中的一个专用名词,它是若干分力的代数和。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假设F_1和F_2是两个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分力,按力学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我们可以用几何的方法求出两个力的代数和:F_1+F_2=F_3。如图一所示。从(图一)中可以看出,在分力不变的情况下,要使合力最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两个分力要作用于同一点,二是两个分力夹角最小。即使多个分力也仍然满足这样两个条件,用一个物理中合力原理与学校内部管理类比,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启示:管理者为了实现学校总体目标,应善于发挥学校内部机制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0.
多个力的合成,一般用作图法或计算法分析.其中,将分力巧妙分组,是解题的关键. 1.同一直线上的力优先分为一组 例1 如图1,六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F、2F、3F、4F、5F、6F,相邻的两个力之间的夹角均为60°,求它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 将同一直线上的力:F与4F,2F与5F,3F与6F分为三组分别合成,合力都是3F.其中上下两个3F夹角为120°,故合力仍为3F,方向与第三个3F的方向相同.故总的合力为6F,方向沿分力5F的方向,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1.
问题把一个已知合力F分解成两个分力F1、F2. 1.惟一性(1)已知合力F和两个分力F1、F2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刘书堂 《物理教师》2009,30(4):56-5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新课程教材,在力的分解这一节的课后练习题中,设置了如下3个对已知力进行分解的练习题:已知力F的大小和方向,在以下3种条件下(如图1见原书图3.5—7),通过作图求两个分力F1和F2.这3个练习题有助于学生明确:在有些条件下,已知力可分解为唯一的一对分力;在有些条件下,已知力可分解为多对分力.实际上,对一个已知的力进行分解,不仅有这3种情况,而是共有7种情况;分力有唯一解也不是只有教材所列的两种情况,还有另外两种情况.为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下面分7种情况对力的分解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不定项选择题1.在研究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合力与两个分力夹角的关系图线,由图像可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合力的大小的变化范围是2N≤F合≤10NB.合力的大小的变化范围是2N≤F合≤14NC.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是2N和8ND.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是6N和8N2.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不在一直线上C.摩擦力大小一定与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D.摩擦一定会生热3.物块M位于斜面上,受到平行于斜面的水平力F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如果将外力F撤…  相似文献   

14.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而不符合代数运算法则.如何使刚上高一的学生相信这一点,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课本上关于这个实验是用橡皮条和钩码来完成, 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为便于演示和作图方便,这个实验的分力F_1和 F_2与合力 F 应为整数,如课本插图中 F_1=3,F_2=4,F=5,这样一来,F_1与 F_2间夹角,及F_1、F_2跟 F 的夹角只能是特定的值.要做好演示,课前必须反复实  相似文献   

15.
一、单项选择题 1.验证共点的两个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时,下述方法和步骤与减少误差无关的是:( ) A.两个分力F_1、F_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 B.两个分力F_1、F_2的夹角要尽量大些.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D.实验前先把所用的两个弹簧秤互相钩住,平放桌面上,向相反方向拉动,检查读数是否相同.  相似文献   

16.
<正>在高中物理中W=Fxcosθ只适用于计算恒力做的功,对于变力的功应该采用特殊方法。有一种方法叫做平均值法:可以用力的初始值F_1和末状态值F_2的平均值来计算变力所做的功,但是它必须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力的方向不变,其大小随位移均匀变化(线性关系)。根据自己解题的体会,我把平均值法求功的应用整理总结如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题目所给条件比较明显的,一眼就能看出力的大小随位移线性变化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已经学习了合力与分力这两个概念.课本中.关于两个分力问题已作了明确阐述.当具有几个分力时.则可以表述为:在物理学中.如果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个力F;、F。、……F。的作用效果相同,就把这一个力FDg做这,;个力FI、F。、……F。的合力;而把n个力几、F。、……F。叫做这一个力F的分力.为了帮助大家对这两个概念的进一步理解,本文将进行以下几点说明.第一.合力与分力是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如果离开了力的作用效果来谈分力与合力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力的作用效果又是什么呢?从对实际问题考察来看.…  相似文献   

18.
[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原理]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当三个共点力平衡时,任意二力的合力一定是第三个力的平衡力.根据此原理,如使F_1和F_2的合力作用效果与F′的作用效果相同(都使橡皮条伸长到同一位置),则F_1和F_2的合力与F′等大同向.实验时,由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F_1和F_2的合力F的图示,再作出F′的图示,比较F、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相似文献   

19.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如果将一个已知力分解求得的分力再一次进行分解,叫做力的二次分解.力的二次分解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1放风筝时,风沿水平方向吹来,风筝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时(如图1),作用在风筝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为F,求使风筝上升的力(升力)是多大?  相似文献   

20.
在时下流行的好多教辅书中,如下两题随处可见.例1 有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F1和F2 ,它们合力的大小F合随两力夹角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多少?图1       图2例2 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随两个分力夹角大小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求两个分力F1、F2 的大小.这两道题的求解过程,在学过力的合成的知识以后,对学生来说不是难题.以第二题为例,求解过程如下:取θ=90°和θ=1 80°的两个特殊点,列出方程:F12 F2 2 =5 0 2 ,F1-F2 =1 0 .很快可以得到结果F1=3 0N ,F2 =40N .同一类型的这两道题,插图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