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抛开文体,随意解读文本教学中,从一篇课文教学的开始到结束,对文体不管不顾,一字不提该篇课文是什么文体,始终以“文章”称之。学生学完了课文尚不知是什么文体,只知学了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2.
《世界多美呀》是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它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借一只刚出生的小鸡的口吻,叙述了它认识世界的全过程,从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于这么美的一篇课文,该如何安排教学以实现童话和语用学习的融会贯通呢?对此进行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文体上看,是说明文单元;从题材上看,是有关中国文化题材的文章。传统语文教学本着知识本位的语文观,常常从说明文的文体入手来解读课文。而新课标更强调文本的人文内涵,淡化文体知识,在单元教材的编选上虽兼顾文体,但更注重题材内容的相关性。基于这样的认识,对此单元课文的解读,重点应放在对文本内容及内容所反映的文化的理解上,而不应该只局限于文体知识的把握。但目前,教师对此单元的教学仍存在两个问题:一、仍以文体为中心来解读文本,把本来蕴涵着丰富文化内蕴的课文,变为了枯燥的说明文范本;二、一些教师知道应该…  相似文献   

4.
闽派语文的概念已然提出十年,作为其重要特质的“课文解读”,已有前辈领军人物做出了扎实有效的努力,而全省普通教师层面的落实情况,或许还需要探索.本文以2014年福建省首届“教学解读”大赛为根由,结合自身参赛经历,试图分析“课文解读”工作的意义价值;着重阐述课文解读中存在的诸多困惑,如单元目标的契合度、文与言的侧重点等;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读路径,如保持文字的敏锐感、动用比较思维、借助作品的互释互证性、落实文体意识等.  相似文献   

5.
应月芬 《江西教育》2012,(11):32-32
<正>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课本中那些文质兼美的课文,都是作者情感与智慧的产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情感,让激情之花在课堂中绽放。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鲜明的主题、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学生不光能从中获得知识,还能从中获得很多启示。针对不同的课文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创  相似文献   

6.
在教材的诸多文体中,写景状物类的课文洋溢着美的气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学的优秀范例。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感官,感受文中描写的事物之美;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形式,品味语言文字之美。让学生在多层的审美体验中获得美的陶冶,形成语文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文体,一般是由编者根据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而成的一个小故事。这类课文"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融"文"和"诗"的语言文字之美于一体,可谓"文诗兼美"。所以,"文包诗"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在教学"文包诗"这种类型的文体时,教师通常会面临着两难抉择:"诗"与"文"孰轻孰重?语文教学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8.
<正>【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赏析示例"课文。本单元的鉴赏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教学重在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古典诗歌意境之美、情感之丰,领略诗歌手法之精、语言之妙。作为本单元赏析示例课文,《春江花月夜》的欣赏,  相似文献   

9.
<正>散文具有体式上散漫自由的特点,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更具难度。而回忆性散文通常以“我”为主体追忆往事,或“我”是被追忆的对象,回忆在经历事件时看待事件的眼光。解读回忆性散文应做好文体内容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回忆性散文之美。笔者以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为例,阐述如何解读回忆性散文,并指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极富表现力。教学这篇课文重点不能放在对文体写作方面的探索,而应该从欣赏美的角度来体验桥与周围环境所形成的那份和谐美。本教学案例依据"交流预习"、"研读共赏"、"拓展延伸"、"归纳总结"四个板块,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画面美和语言美,进而拓展到生活中的"桥之美"。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散文的文体选择与创造,既体现在“文类文体”的建设方面,也体现在寻找与现代散文的内容和主题相适应的话语方式。此外,在语体文体的选择上,现代散文也有着自觉的追求。其一,是“新而不乱,奇而不渎”,在中西结合中探索现代散文语体文体发展的可能性;其二,是在“化传统”过程中,追求语体的“漂亮”和“缜密”,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第三,“言与意”、“形与心”的和谐组合,构成独具东方情调的语体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沈从文有意识地实践着各种文体形式,尤其在语言风格上表现出独创性。在其作品论中,大量色彩鲜明的文学词语以及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本呈现出不同于一般文学批评文本的面貌,形成沈从文独特的语体风格。另一方面,沈从文对现代作家的作品进行了文体层面的评价,表现出对文体方面的高度重视。批评的文体和文体的批评可以说是沈从文文学批评有关文体特征的两个相辅相成的侧面,两者从同一个出发点分别指向主体和客体,构成了沈从文文学批评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语》一书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影响颇巨。《论语》的题材选择、体裁形式、文本结构、语言风格,对《语林》一书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鉴于分析文学文体方面没有一种十分简单明了的方法,提出了分析文学文体的三个步骤:首先,阅读篇章;其次,识别并列出各类特征;最后,对列出的特征进行综合处理。文体特征主要从以下范畴进行观察:词汇层、语法、修辞、语义衔接、语境等。分析文学文体时,必须将语言知识和对文学的反映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欣赏著者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5.
文体形式及其当代变体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式美学的视角来看,文学的历史就是文体演变的历史。文体作为文学的艺术形式,就是文学的本身和存在,文类是它的先验形式,语体、文本和风格是它的主要构成。注重语言的声乐规律、不在乎文学与非文学的界分,以及文类之间的交叉和互文这三个方面,当是汉语文体的历史体性。新时期以来,先锋文学的形式突进和网络文学的超文性等,以前所未有的情势催生了汉语文体的当代新变,从而将文学变体问题凸现到学术前沿。  相似文献   

16.
培养中学生的语审美能力,是中学语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语教师在讲授学作品时,要注意使用优美的语言精心设计导语,创设审美意境;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发现作品中的美;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创造性思维,体味作品中美的内涵。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达到比较高的审美层次和境界。  相似文献   

17.
透视应用文写作的真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善美是所有文学艺术形式共同遵循的创作原则。应用文虽不同于文学作品,但透过其文本及写作主体也可以感受到它同样在追求真善美。求真,要求材料的真实性与功能的实用性;求善,要求行文目的明确,立意从善,追求文风的优良,撰写者要有强烈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求美,要求格式规范,语言简约、严谨,顺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孙犁的《耕堂读书记》采用了“通解”和“互见”这两种独特的读书方法;在文章体式上也独创一格,其特征表现”为:“耕堂曰”的结构、文白交错的语言、以情为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美育即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十分重要,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文章拟从语文与美育关系,语文教学中美育的特点,语文中的美育因素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等方面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报告文学的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报告文学文本的现实美来源于现实生活,表现在直接的无功利与间接隐伏着的功利性上;形象美在文本结构的巧妙安排、合理的想象和文学语言的运用等艺术感性形式中得以实现;新颖美要求文本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地创新;感染美既来自文本内容的真实,又来自文本具体生动的艺术形式,是文本真实的内容和完美、和谐的形式在审美高度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