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平等对话”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课堂给学生的应该是平等、民主、理解、宽容、信任与关爱,课堂应回归到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味、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自然状态。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呢?首先,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个体来对待。教师要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教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确实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心灵。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差异,崇尚个性,让孩…  相似文献   

2.
与学生谈话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手段。健谈、善说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倾向于以自己的意见、观点、感情来影响学生,因此,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而学生往往被动受听或机械应答。这种“我说,你听”式的谈话,有时很难收到良好的交谈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实际上,师生谈话与教学活动一样,也应该是双边活动,讲与听是对立统一的。要想使谈话成功,教师不仅要健谈,而且还要善听。具体说来,倾听在师生交谈中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教师善于倾听,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  相似文献   

3.
当教师走进一个和谐有序、宁静温馨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望知识,充满好奇的眼睛,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幸福感、满足感和使命感,为此,新课程实施需要建立一个以师生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弯下腰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让师生的心灵互相撞击,迸出真情的火花。  相似文献   

4.
对新时期的学生实施有效的管理,是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建设者的前提。而要做好学生工作,谈话是必不可少的方式。因为谈话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消除学生的苦恼和疑虑,而且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班级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一、与学生谈话时,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找教师谈话,一般总是有某些原因或目的的。比如,反映某些情况、表达自己的见解或者希望得到帮助等等。教师在倾听时应该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很重视他的谈话。在语言方面,应在适当的时候用“嗯”、“噢”、“好”等回应性的语言,传递教师对谈…  相似文献   

5.
近闻某税务局积极开展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这种设身处地为纳税人着想的做法,让广大纳税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套用“零距离服务”,笔者提出师生之间也应“零距离”的话题。所谓师生之间“零距离”,即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在一种师生地位平等、关系融洽、交流互动的氛围中运行。教师看学生“零距离”,就是要时刻把学生的利益挂在心上,走下讲台,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用真心真情去贴近学生、关心学生。师生之间“零距离”,需要剔除“功利”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它首先是一种人学。”虽然现…  相似文献   

6.
为倾听支招     
对话,从狭义来讲,就是“相互交谈”,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为目的的谈话。教学中,要使这种谈话进行下去,教师必须改变“我说你听”的行为方式,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做一个真正的倾听,倾听学生话语中的深层含义,方能走进他们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要求,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要实现这个变革,关键是要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改革虽然一直都在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始终停留在“传道受业”这个传统立场上,所以在教学行为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了高高在上的领导地位,从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思维成果,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认为在新课标下,教师不应该高高在上,而应和学生平等对话,共享、共进。教学也不再是教学生,而应是师生的交往。所谓交往,即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会话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高度统一。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是否要固守着“师道尊严”的信条,教师在学生面前一定要扮演长者、充当权威呢?我认为要真真实实地走进新课程,教师应该从原有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把学生当成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走下神圣的讲台,抛开教师“师道尊严”的架子,带双民主的耳朵走进课堂,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倾听学生的智慧,倾听他们独特的理解,倾听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新课程下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俯下身子,学...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学生刚刚接触音乐,还不能对作品作出什么评论,只要求学生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和进入“倾听”音乐的状态,在这一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播放音乐时,教师与学生都要同时进入“倾听”音乐的状态,不说话、不东张西望。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欣赏活动中去,培养学生音乐听觉的感知能力。在“倾听”前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揭开课题,首先介绍作品的体裁、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可用电化教学、图片,  相似文献   

9.
长要善于倾听教师的谈话。教师找校长谈话,有五种情况:一是教师的谈话是由你引起的;二是教师找你谈话的目的是想得到你的帮助;三是为了问你诉说自己对某件事的忧虑;四是向你反映你尚未了解和掌握的新问题、新情况;五是就某一问题向你发表他的见解,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校长要善于区别情况,倾听教师谈话,尽量使教师满意而归。为此,不论教师的谈话出于四种情况,都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专心校长倾听教师谈话,应当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还要让对方明白你在倾听。比如目光应凝视对方;在适当的时候用“嗯”、“哦”、“好”等有声语言传…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首先要学会关注,因为关注是教育的前提,只有关注,德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在关注中,教师会逐渐学会倾听,用满腔的热情倾听来自学生的心声;会逐渐学会观察,用一双透视孩子心灵的眼睛,去发现教育的细节;会逐渐学会感悟,用自己的心灵,去寻找教育的契机,把自己对学生的爱融入每一节课、每一次谈话、每一个  相似文献   

11.
在人际交往中,校长要善于倾听教师的谈话。一般情况下,教师找校长谈话有五种类型:一是教师所谈的内容问题是由你引起的;二是教师找你谈话的目的是想得到你的帮助;三是为了向你诉说自己对某事的忧虑;四是向你反映某一你尚未了解和掌握的新问题、新情况;五是就某一问题向你发表他的见解,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那么,校长应怎样倾听教师的谈话呢?一、专心校长倾听教师谈话,首先要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第一,要凝神倾听。目光应凝视对方,向对方传递这样的信息:你正在全神贯注听他谈话;第二,在教师谈话中间,你应在适当的时候用“嗯…  相似文献   

12.
一、转变观念,以德育人我们常说的“对话”,不是狭义上的师生交谈,而是指师生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民主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走进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而要使“对话”顺  相似文献   

13.
纪丽萍 《考试周刊》2009,(42):66-66
构建和谐语文教学,就必须把“平等的师生对话”真正引进课堂。只有师生关系平等,才能产生真正的合作.从而相互造就。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表扬,激发学生自信心:要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尊重学生,学会倾听;要引导感悟,彰显学生个性。平等地对话,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入知识的大门。  相似文献   

14.
伏尔泰说过:耳朵是通往心灵的道路。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而教师是否了解学生,是否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学会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个性化学习的动力来自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在师生对话中,教师倾听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度和广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主动、创造性地倾听学生的个人见解,还要真诚、平等地倾听学生的欲望和需求,以此推动学生的语文个性化学习。  相似文献   

16.
学生“不愤”、“不悱”的时候不谈。《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启示我们与学生谈话,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要选择最佳的教育时机,这个时机就是在学生“愤”和“悱”的时候。如果班主任能在这个时候与学生谈话,向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己“理”“礼”不一致的时候不谈。教师对学生谈话要坚持讲“理”,讲正理、明理,不讲歪理、蛮理;同时教师也要坚持讲“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看法、建议和合理的辩解。我们不能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只…  相似文献   

17.
一、在交谈中倾听、共情、理解学生的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对教师很依恋,碰到问题往往会立刻找老师“告状”,班主任听完后第一反应是“谁惹的事?”想立刻把始作俑者找出来,从而忽视了来“告状”的学生。这样会让学生慢慢忽视自己内心的需求.只通过外存的补偿来安慰自己。在心理咨询过程rfl,摄人性谈话往往也是陈述问题的时候,咨询师耐心、关注的倾听给予来访者很大的情感支持。咨询师抱持的理解态度和共情.呵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来访者的压力,改变他们对问题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为倾听支招     
对话,从狭义来讲,就是“相互交谈“,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为目的的谈话.教学中,要使这种谈话进行下去,教师必须改变“我说你听“的行为方式,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倾听学生话语中的深层含义,方能走进他们的世界.   ……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的理解是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动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方式、特点及效果进行知觉和把握,对学习活动的实际操作实行控制和调节,使学生既知道自己应该干些什么,又懂得自己该怎样去干。只有这样,师生的教学活动才能同题、同步、“同频”,达到心理共鸣,保证教学信息的最佳传递,实现“主导”与“主体”的完美结合。我的感受是,要想使对话具有实效,具有“首席”地位的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什么时候该“有所为”。只有当教师在…  相似文献   

20.
勿失良机     
谈话是了解学生思想、沟通师生感情、走进学生心灵、达成育人目标的好方法。好的谈话,就像一场好雨,必须懂得“时节”,把握最佳时机,这样才能获得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然,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依笔者之经验,如下九个“时候”,是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取得事半功倍之效的“良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