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竞技比赛中,鱼的吃口多种多样,我们常遇到的有猾口、轻口、乱口等,怎样面对这些鱼口呢?本人结合多年的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共同切磋以鱼会友。下面先谈猾口:针对单尾体重50克左右,且被反复钓、放的小鲫鱼,以及那些虽未被反复钓、放,但由于放养时间过长,长期得不到营养而变成了“老头鱼”的,也归为"猾口"一起讨论吧。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主要对象是“猾口小鲫”。用标:1.去壳孔雀翎软尾(如"鬼手"去壳孔雀翎软尾)时:钓猾口鱼一般以每小时钓获30尾左右的速度来区分"钓快猾"和"钓慢猾"两种。钓快猾时,一般选用4号标;钓慢猾,用1号标。比…  相似文献   

2.
李子龙 《钓鱼》2005,(15):20-20
一种好用的钓饵,应该有哪些特点呢?诱鱼能力无疑是排在第一位的,这是鱼饵的灵魂所在,使用方便,这是饵料的第二个特点;饵料还要有较好的松散度和雾化性,饵料更要有合适的比重……竞技钓场,鱼钓了放、放了钓,因而鱼吃食很轻很猾,所以竞技钓手要求饵料在水中特别轻。受其影响,有不少钓友也认为饵料的比重越小越好,这其实是错误的理解。饵料比重当轻则轻、当重则重。  相似文献   

3.
马建华 《钓鱼》2006,(1):30-31
钓慢鱼的技术 慢鱼又分为慢猾鱼和因密度不足造成的一般慢鱼。对于窝点内鱼的数量不少,但由于反复钓放使鱼不敢吃食的慢猾鱼,应该确保钓每一条鱼的成功率,尽量避免跑鱼,采取的方法是上面介绍的保守方法:清淡饵,调低钓高,抓稳口,并适时对鱼进行逗引。如果钓那种由于密度底的原因造成的慢鱼,毫无疑问应加强诱鱼,  相似文献   

4.
水库涮溪哥     
任志新 《钓鱼》2005,(19):21-21
“涮”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洗涮衣服和吃涮羊肉,但钓鱼人创造性地用之于鱼吃饵的一种动态——一吸一吐的动作,称之为涮饵。在竞技比赛中,钓友们对这种钓了放,放了又钓的猾口鱼涮饵引起的空竿是深有体会的,动了不少脑筋,但效果依然不佳。  相似文献   

5.
刘定龙 《钓鱼》2008,(24):24-25
十七.底钓浮漂信号 底钓信号随鱼的种类、饵料和季节不同有明显差异。生口鱼摄食信号简单,提竿很少空竿:猾口的“正常”信号钓不到鱼,需要放口或试着抓某一位置的特殊信号。下面介绍的几类信号是使用粉饵时普遍出现的信号,猾鱼信号是建立在这些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钓猾鱼也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重 《垂钓》2009,(7):36-37
很多专业竞技池里的鱼都是经反复钓放的,一段时期后,这些鱼变得头大身小,非常难钓,钓友们称之为“滑鱼”。以前,钓友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来对付它们,可效果都不太理想。现在,市场上开发出一种对付滑鱼的“果冻饵”(有的地方也叫亮晶晶),深受大家喜爱。比如:化绍新钓鱼用品公司的“滑口一绝”、龙王恨钓具公司的“猾鱼克星”、天元刚舟渔具公司的“超级滑口鲫”……  相似文献   

7.
吴世雄 《钓鱼》2006,(6):25-25
太小的钩子用于钓吐口快的猾鱼时,鱼儿容易将入嘴的钩饵一并吐出口外,造成空竿。当鱼儿就饵后,发觉口中有异物的瞬间,想吐口为时已晚,进嘴的大钩已牢牢地钩住鱼口内的某一部位,使之很难将钩饵吐出而束手就擒。钩大钩小,在钓生口鱼时似乎不是什么有争议的问题,因为鱼口生,对鱼钩的要求并不是那么的严格。但在钓猾鱼时,用钩的大小就很有讲究。在与钓鱼俱乐部的朋友们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也多有听到不同的见解。有的钓友说,遇猾鱼换小钩钓效果不错;有的钓友说,钓猾鱼时不可换小钩,只能换子线。不同意见的双方各执己见,难分仲伯。那么,在钓猾鱼…  相似文献   

8.
张忠江 《钓鱼》2009,(11):46-47
说起“蘸饵”一词,广大钓友,特别是南方的钓友十分熟悉,因为它是钓鱼人(主要是广东、江苏等地的钓鱼人),在长期的垂钓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传统钓法之一。近几年,它在江南十分流行,不少钓友使用的粉剂红虫伴侣、猾鱼粉已是蘸饵钓法的第二、三代了。它们与悬坠钓法的鱼饵雾化几乎相当,悬坠钓依靠雾化诱鱼,蘸饵也使传统钓具备了雾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猾口鲫攻略     
王怀斌 《钓鱼》2006,(2):25-26
在竞技比赛中几乎每次都能遇到猾口鱼。而猾口鱼又比较难钓,说猾口鱼难钓,是因为猾口鱼不但吃口特别。吸吐快。更是因为猾口鱼的鱼情变化快,而每一种鱼情所对应的钓法又不同。在同一场比赛中我们开始的钓法可能与鱼情相符。可钓着钓着就找不到感觉了;大家现在都在试着找一种万全的办法来对付猾口鱼。我认为这有点一厢情愿。要想钓好猾口鱼我认为我们一定要弄清两种情况,一是鱼口的变化,二是泳层的变化。所以钓猾口鱼要采取随机变化式的钓法。下面我就从认鱼口辨鱼层来谈谈怎样钓猾口鱼。  相似文献   

10.
程宁 《钓鱼》2013,(4):9-11
如今一些钓小猾鱼的比赛中,钓手已发展到调平水钓4目或5目了。当钓钝,钓到浮标没有下顿或下滑(缓慢下沉)的动作,只剩送标了,这说明已钝到相当的程度了。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这样钓。但是,遇到浮标下顿和下滑全都空竿这种特别情况时,就非得钓这“送口”才行,正像钓手之间开玩笑说的:“这鱼,点头不算抬头算”。  相似文献   

11.
2003年3月22日,钓友说苗山水库近几日上鲤鱼,我便骑着摩托车赶到了那里。来到水库时才早上5∶30分,我看见水库大坝上已有十几位钓友。我拿着钓具匆忙在大坝的一侧找好钓位,拿出早已在家拌好的诱饵抛向钓点,钓点水深2.5米,我用6.3米竿、2号主线、1号子线进行垂钓,鱼饵使用的是一种今年刚上市的商品饵。时间不长,我的钓点就出现了鱼星,接着浮标一扌屯,我扬竿中鱼,见是一条150克左右的鲫鱼,心里很高兴。此行是今年第一次出来钓鱼!这么冷的天,鲫鱼吃钩的动作非常明显,大概到上午9点左右,我已钓获鲫鱼、鲤鱼二十多尾,而我旁边的钓友几乎无人上鱼,…  相似文献   

12.
宋健 《垂钓》2005,5(3):12-12
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钓友们早就准备好了钓具,只等到冰开雪化就准备好好地大干一场。可真正来到水边时我们却发现:明明一池子的鱼,浮标打下去半天却 没有明显的中鱼信号。浮标上上下下模糊的动作使你不敢肯定是不是鱼在吃食,矛盾中提竿的成功率当然很低,有时候无意地抬竿换饵,却发现鱼已经吃了死钓。  相似文献   

13.
探秘拉拉糊     
李寒停 《钓鱼》2011,(16):16-17
随着竞技比赛的激烈化、鱼饵的多样化,钓鱼新技术在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其中包括用饵方面的一些探索。针对竞技鱼池里的猾鱼越来越难钓的窘境,钓友们不得不在饵料上下功夫。用拉拉糊钓不开口的鱼,就是万不得已的产物。关于拉拉糊的出笼,我们听听龚平是怎么样说的。  相似文献   

14.
王怀斌 《钓鱼》2005,(8):16-16
什么叫轻口?很难定义,它与猾口、乱口、生口等只是相对的一个概念,是鱼在特定的条件下的一种懒散或谨慎的吃食表现。我们认识轻口,不仅只是为了研究怎样去钓轻口鱼,更主要的是为了变轻口为正常吃口(所谓正常吃口我们可以把它理想化成鱼吃口稳,见食不惊,吞食不乱。虽然理想化但在实钓中我们也常能遇到)。稳定鱼的正常吃口而不乱口。这才是我们讨论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5.
孟庆伟 《钓鱼》2011,(5):44-44
“猾鱼克星”是近些年来,厂商推出的一种具有“诱”和“钓”双重性能的商品鱼饵,如果再确切点的话,是一种具有“诱”和“钓”作用的钓鱼黏合剂。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其使用方法是,以鱼钩蘸水一蘸“猾鱼克星”粉剂(以下简称粉剂)-蘸水-蘸小米(制作),完成这一系列的“蘸”之后,将饵团抛投到预定钓窝内,  相似文献   

16.
大豆香饵     
我非常喜欢钓鱼,我和钓友们每次钓鱼都是使用自己制作的鱼饵。我们制作鱼饵的原料就是大豆、玉米和少量的白糖,因为用这三种原料制作的鱼饵又甜又香,故此我习惯的叫它大豆香饵。关于大豆香饵的来历,是我和钓友们在一次垂钓中从别人那里学来的。1991年7月中旬的一天,我和钓友们在长春市东郊拉拉屯一家鱼塘钓鱼。该鱼塘不大,水肥,鱼不爱咬钩,但是和我相隔咫尺同塘垂钓的一位老者却频频上鱼。千克重的鲤鱼一会一条地被钓出水面。老人家用的何种“武器”?威力如此之大,真叫人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夕阳西下快收竿时,我起身慢步向老人家走去,同来的…  相似文献   

17.
吴芜 《钓鱼》2014,(23):20-22
钓鱼都是先诱后钓,只是在线组、鱼饵、浮标的配合下竞技做得比较隐蔽而已。除开赛后找底结合招鱼,从抛钩、提竿的频率上看出是诱鱼外,之后调整钓棚、变换鱼饵、移动浮标都归为钓术了。其实不管先诱后钓、边诱边钓,诱是手段,钓才是目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窝里无鱼或饵与鱼相差甚远还怎么钓?然而线组、鱼饵相同的两个钓位,一人抛8竿中鱼了,一人10分钟抛30竿没见一个口,究其原因不是窝里没鱼,而是饵不对口。  相似文献   

18.
江金宝 《钓鱼》2006,(12):36-36
在生口塘钓鱼,一个窝能连上几条,在猾口塘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特别是休闲钓或练竿的鱼池,池塘里的鱼,只要见到人影,竿影,就会退避三舍,在这样水域,若无经验,常会落空。我常钓这样的水域,也常与有经验的钓友们交流,这里把体会著文供钓友们探讨。第一、钓远不钓近猾口鱼如惊弓之鸟,  相似文献   

19.
吴芜 《钓鱼》2014,(21):10-12
2006年,江西宜春的一个商业性比赛,钓半猾口小鲫,在搓拉结合空芯尾浮标几乎反应不出信号,实芯尾浮标调3钓4钓又上不了几尾鱼的时候,一钓手坚持调4钓3很快找到了感觉,以68尾获1分.第二天鱼口进一步变猾,还下着小雨.  相似文献   

20.
易成 《钓鱼》2006,(4):46-48
我常呆在一个南北走向、面积约有7我刚来此塘钓时,效果时好时坏,曾2005年12月25日,寒流过后的第亩的池塘钓白鲫,由于来此塘钓的多数不多次当过“空军”。有一姓孙的老者钓得不三天,气温回升,河边20多人满怀信心地拿鱼,使得这鱼钓了放,放了钓,都快成精错,我虚心讨教,老者告之:在此钓必打底等待鱼咬钩。可是,鱼好似故意作对,就是了。其共同特点是吃口轻,浮标信号微弱,窝。老者的话不无道理:山塘长期有人钓,不开口,浮标一动也不动。我用80%的超吃钩前常试钩,标相似咬非咬,似动非动,鲫鱼的密度大幅减少,加上钓者都是一个级诱饵,20%的商品鲫鱼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