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上海银行公会与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爆发前,上海银行公会逐步制定和完善各种章则规约,参与和促进银行法制建设,进而承担和履行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责,强化了华商银行之间的协作、交流和相互制约,增强了银行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助于银行业的稳健运行,对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的建构及变迁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强制性变迁与西方国家的诱致性变迁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各有利弊。我国今后的银行制度变迁应更多地从市场出发,顺应国际发展的趋势,逐步放松对银行的管制,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刺激微观金融企业的变迁需求,使得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在根本目标上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介绍中国银行同外国银行的差距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在国内将同国际强手的激烈竞争。认为中国银行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开拓新的思路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银行必须学习国外银行先进的方法和经验。积极进行业务创新,加强内部的监管,提升自身的素质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银行在长期实践中构建起了科学的金融监管制度。其中,政府的金融监管制度对于健全银行制度、规范银行经营行为和金融市场运行秩序、指导银行事业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银行公会的自我监管制度,促进了银行间的协作、交流和相互制约,增强了银行界抵御风险的能力;银行个体的内部监控制度。使银行经营风险得到最大程度的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5.
机构改革需要并依赖于法制。即政府职能定位要求法制;机构设置和人员定编要求法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要求完善法制;实现行政机关工作程序的法定化要求完善法制。但在机构改革的立法中,我国现有的行政组织立法,行政编制立法以及行政机关工作程序的立法中都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行政组织立法,健全行政编制立法,完善行政程序立法,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6.
机构改革需要并依赖于法制。即政府职能定位要求法制;机构设置和人员定编要求法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要求完善法制;实现行政机关工作程序的法定化要求完善法制。但在机构改革的立法中,我国现有的行政组织立法,行政编制立法以及行政机关工作程序的立法中都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行政组织立法,健全行政编制立法,完善行政程序立法,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7.
入世对中国银行业的冲击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的入世,外资银行登陆我国的速度明显加快,这不仅将导致我国银行优质客户、业务量和人才的大量流失,而且对我国的银行制度及金融监管和金融宏观调控带来冲击和挑战。为此,中国银行业必须寻求发展对策:健全商业银行体系、拓展和创新银行业务、健全金融法规和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辩证地分析了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对银行监管法制建设的导向作用,结合中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具体探讨安全优先的价值取向与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对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正确把握安全与效率的对立统一关系,如何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及时调整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如何在调整银行监管法律制度价值取向的过程中处理好法律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辩证关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年来一直是国际资本流入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银行部门更是外资投入的热点。十几年来进入银行部门的外资不论是规模还是投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动机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只有充分了解外资为什么来,才能理解外资将会采取什么行动,造成什么影响?对此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决定对银行外资采取什么样的开放政策和引资策略。以外资进入中国银行部门的动机变迁为研究的中心,通过对1996-2008十三年来外资进入中国银行部门的历程和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传统理论认为的"客户追随"动机只在早期起主导作用,在中后期则是追求相对优势动机、追求东道国提供的市场机会动机、外资银行自身追求全球战略布局动机在不同程度上交替引导外资进入中国的银行部门,因此中国银行部门的开放政策也应作相应调整:鼓励外资进入中西部地区金融业比优先开放东部地区金融业对中国金融体系发展更有利;鼓励外资积极投入中小银行比鼓励外资参股大型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治理结构优化更有利。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迎来了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境内注册成为当地的法人银行,全面从事人民币零售业务。中外资银行将在同一平台上展开激烈竞争。本文回顾了中国银行业开放的历程与现状,分析了中国采取法人导向政策的主要原因,剖析了开放后外资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领域的发展重点及其对中资银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外已有超过900年的发展历程,作为金融服务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及商业银行高利润的分支业务,私人银行业务已在西方国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及经济的稳步增长,带来了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和个人财富的高度集中,已形成私人银行客户群,同时中国银行业和汇率制度的改革等因素都为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中国银行业已全面开放的背景下,中外资银行都已瞄上大陆的私人银行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2.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再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日益发展 ,全球商业银行业的变革与调整进程正在加快 ,我国银行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同时 ,加入世贸组织也将对我国银行体制产生重大影响。然而 ,中国商业银行业的整体素质在很多方面还无法适应金融全球化的要求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因此 ,国内银行业就必须通过深化金融改革 ,进一步推进银行体系的重组与再造 ,充实资本实力 ,创新金融工具 ,培育现代银行业务体系 ,完善银行服务功能 ,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从而跟上金融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银监会成立以来,进行了国际视野的监管制度框架构建,这为银行监管在这一国际视野的银行监管框架下进行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我国银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银行业国内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行业竞争的加剧,对现有银行监管的理念、手段和有效性等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上我国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因此银行业监管更应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断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银行业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法治语境下,由"法制"向"法治"过渡具有现实必要性。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公民法律意识、法律法规及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因素,在现实中国法治语境中由"法制"向"法治"的过渡还面临困难,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实现"法制"向"法治"的过渡,以推动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金融全球化和混业经营趋势的背景下,分析银行监管法的价值取向,从安全与效率价值角度探讨银行监管法律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影子银行是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幕后推手。在后危机时代,美欧等发达国家已纷纷出台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或相关指令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以金融稳定理事会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组织亦对影子银行监管进行研究,并颁布了相关政策建议。我国应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并完善国内的影子银行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7.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要解决好“两多两难”问题,制度创新是关键。香港银行制度在三级层次设计、市场准八条件、利率市场化机制和金融监管制度等方面具有优势,在推动香港金融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借鉴香港银行制度的建设经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应着力在消除身份歧视、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构建多层级的银行体系、争取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对它们进行规范的法规主要是一些国务院部门行政规章。这些部门行政规章处于较低的法律位阶,难以为农村信用社改革提供有力保障,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规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法律已成为当务之急。全国人大常委会应以现行规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国务院部门行政规章为基础,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分别立法,即分别制定《农村信用合作社法》和《农村合作银行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农村金融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农村金融法律制度还存在许多缺陷。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是政策扶持、商业发展、适度竞争以及协调发展。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创新应当从金融组织、金融服务、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等方面展开。通过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创新可以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商业银行三大风险之中的操作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确识别、度量操作风险,不仅是加强银行监管和内部管理的迫切需要,更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国际金融环境变化和风险管理趋势的必然选择。另外,面对频频发生的银行要案,我国商业银行在急需加强对操作风险度量模型研究的同时,有必要基于危机管理的角度对不可预知的操作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