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最初发表在1919年4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月刊第六卷第四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只有两千多字的短篇小说却  相似文献   

2.
《昭通作家精品集·小说卷》,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收入了36位作家的46篇作品,主编为全国著名作家夏天敏。《昭通作家精品集》小说卷(上、中、下)是这套精品集的重头戏,不仅收入了活跃在昭通本土的31位作家的37篇作品,也收入了昭通籍定居昆明的5位作家的9篇作品;  相似文献   

3.
<正> 短篇小说《水藻行》,是茅盾一生创作中唯一的一篇先在国外发表的小说。该小说于一九三七年五月发表在日本《改造》第十九卷第五期上。关于《水藻行》的日文译者,孙中田、查国华编的“茅盾研究资料”中写道:“本文由鲁迅译成日文。(《茅盾研究资料》[下]第138页)这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4.
<正> 浩瀚的40卷、1300万字的《茅盾全集》正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这部较为完备的茅盾著作总集的闻世,给我们学习、研究茅盾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 翻阅中发现,《茅盾全集》第11卷(散文一集)《苏嘉路上》一文中,第一节《一月五日的上海西站》标题,与本篇最初连载于1937年11月21日至1938年5月21日《烽火 》(《烽火》为周刊,茅盾、巴金主编)杂志第12至第15期的影印件有出入,本节初载标题是《十月五日的上海西站》,一字之差,使该文所描写的背景时间上相差九个月。  相似文献   

5.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最先由新潮社出版于1923年8月,共收小说15篇,1926年起改由北新书局出版,到1930年1月第13次印刷时,作者抽去了最后一篇《不周山》(后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成为14篇。以后国内外出版过各种版本都以此为准,《鲁迅全集》亦按此版收入第一卷。在《呐喊》所收的14篇小说中,最早的写于1918年,最晚的写于1922年,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作品。这些小说充分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集中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并且充分显示了五四一代启蒙知识分子的价…  相似文献   

6.
马昇嘉,江苏昆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1982年始发表作品,先后在《儿童文学》《东方少年》《少年文艺》《文学少年》《读友》《巨人》《未来》等发表中短篇小说100多万字。出版长篇小说《神药》《小男生凡拉》(暑假篇、寒假篇);出版短篇小说集《多一点,少一点》《想要的感觉》《这个暑假不寻常》《只想和你说说话》等10余部。作品曾获冰心儿  相似文献   

7.
叶玲,1942年出生于浙江玉环,1958年发表处女作,1980年小说《心香》获全国短篇小说奖,创作小说、散共600多万字,出版有《叶玲集》八卷,长篇小说《无梦谷》获纽约化艺术中心举办的“中国学杰出成就奖”。其作品入选中学语教材的有《我的“长生果”》和《乌蓬摇梦到春江》。[编按]  相似文献   

8.
一《锻炼》是茅盾于一九四八年写的长篇小说,也是作家生前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最初连载于香港《文汇报》上(1948年9月9日至12月19日)。十年动乱后,经作者修订,于一九八一年五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的多卷小说中的第一部。小说主要描写抗战初期上海“八·一三”淞沪战争时整个社会风貌。茅盾在作品的小序里曾说:“《锻炼》是  相似文献   

9.
茅盾的短篇小说《水藻行》(1936年作)最初发表在日本的综合性杂志《改造》上,尔后在中国被收到短篇小说集《烟云集》。这篇作品的经历很特别,在中国国内发表前,首先是在日本译成日语发表的,作品的内容也较有特色,它是以中国农民乐观的生活观(特别是性道德观念)为中心的。这篇作品有两点值得注意:这是茅盾作品中唯一一  相似文献   

10.
“谴责小说”是中国旧体小说的一种。这一名称见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书(现收入新版《鲁迅全集》第九卷)。该书的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谴贡》中,把李宝嘉(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孳海花》等作品列入“谴责小说”一类。这类小说产生于清末戊成变法维新  相似文献   

11.
许广平不仅是鲁迅的夫人和战友,而且是一位作家,一位创作的多面手。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了《许广平文集》(三卷本),内收许广平1917年至1966年间的作品389篇,共98万字,涉及了诗歌、散文、杂文、剧作、书信、回忆录等多种文学体裁。其中最具独特价值的是她跟鲁迅的《两地书》,以及《欣慰的纪念》《遭难前后》《鲁迅回忆录》这三本回忆体作品。编者在《出版前言》说,该书“几乎囊括了她的著述的全部”,但实际上漏收和未收的数量应该不少。比如,学术著作《弘一大师年谱》,即未收入。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新版《鲁迅全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广大读的面前。新版《鲁迅全集》的修订有三大改动:1.佚佚信的增收;2.鲁迅原的本校勘;3.注释的修改增补,在佚佚信增收方面,《鲁迅全集》增收了新发现的鲁迅佚24篇,其中有19篇将进入第8卷《集外集拾遗补编》。增收了新发现的佚信18封,还收入了68封鲁迅致许广平的《两地书》原信(含日原稿和中译)约10万字。  相似文献   

13.
作家简介许钦文(1897-1984),原名徐绳尧,生于浙江山阴。1917年毕业于杭州省立第五师范学校,留任母校附小教师。1920年赴北京工读,在北京大学旁听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课程,并因乡谊与鲁迅先生过从甚密,自称是先生的"私淑弟子"。1922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晕》,此后经常在《晨报》副刊发表小说和杂文,受到鲁迅的扶持与指导。1926年由鲁迅选校、资助出版短篇小说集《故乡》。作品描写的多是浙江的人情世故,颇受好评,鲁迅先生将其列入"乡土作家"之列。1927年离开北京到杭州,抗战爆发辗转福建各地,胜利后复回杭州,前后20余年,一边教书,一边写作。  相似文献   

14.
1 我和海伦·斯诺(埃德加·斯诺的前妻)共同工作的一年时间里,有机会接触她的全部著作和手稿,以及她和斯诺的大部分书信和文件。在我发现的一些弥足珍贵的资料中,除了斯诺1936年5月在上海采访鲁迅的问题单、采访记录手稿和根据记录整理的谈话纪要(见《新文学史料》1987年第3期)外,还有茅盾的六份材料,即:茅盾1936年2月亲笔给斯诺夫妇开列的 A List of Left Writers,Killed,or Imprisoned(《遭受杀害、监禁的左翼作家名单》),为他的短篇小说《泥泞》的翻译问题于3月31日、4月30日、5月13日给斯诺的三封亲笔信,随5月13日寄给斯诺的《小传》以及他1935年9月20日撰写的《给西方的被压迫大众》。  相似文献   

15.
肖梅 《家庭教育》2009,(6):14-15
铁凝,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继茅盾、巴金之后第三位统领中国文坛的“掌门人”。她是首位未到50岁就担任该职务的作家,也是首位担任该职务的女作家。1975年发表的《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该小说是铁凝高中时的一篇作文。后被认为是其小说处女作。随后《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苯花》等脍炙人口的小说精品不断面世。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入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一篇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作品中有“我”这个人物。小说创作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本来是作家创作时自由选择来完成作品的一种手段。但是,有人却认定鲁迅作品中的“我”是作者的化身,或者干脆说“我”就是鲁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提出管见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7.
湖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了湖北作家晓苏的第九部短篇小说集《我们的隐私》,读过之后,有三篇小说让我产生了强烈的言说欲望。  相似文献   

18.
湖南日报主任记者、省作家协会会员唐曾孝写的《暖流》,最近由湖南出版社出版。他从事新闻和文艺30多年,写了许多作品,这是他出版的第四本书。该书为记实性散文、特写和报告文学集,14万字,20多篇作品,其中有3篇获奖。《哲学巨星的殒落》是记述李达同志不平凡的人生道路,发表后被全国多家报刊转载,后被收入湖南省新时期优秀作品选的《散文·报告文学》卷中。《瑶寨唢呐声》、《山村在闪光》分别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新文学史上,作家马子华是创作甚丰、影响颇大的重要作家之一。三十年代在上海他曾加入过“左联”,同鲁迅、胡风、周扬、田间、艾芜等著名作家有过较多的接触。在上海主编过大型进步文艺刊物《文学丛报》,并在此期间发表过许多作品。如中篇小说《颠沛》,短篇小说集《笔伐集》、《路线》,长诗《骊山之夜》,新诗集《坍塌的古城》。一九三五年出版的中篇小说《他的子民们》,在文艺界引起了反响。子华先生在一篇回忆“左联”时期的文章中写道:“当我的长篇小说《他的子民们》出版以后,茅盾先生在《文  相似文献   

20.
<正>有朋友认为我写得太多了。《祝勇作品系列》(东方出版社出版)20卷,差不多500万字,比有些作家一辈子的作品都多了。我笑言:托尔斯泰俄文版全集,多达100卷;索尔任尼琴,仅《红轮》一部小说,就多达20多卷、七八十册,2000多万字。与他们相比,我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