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众多蒙古族作家对内蒙古的各方面进行了文学性的报道。然迄今为止,对于内蒙古新时期蒙古族作家创作的报告文学进行研究的文献为零,为弥补这一学术上的空白,本文以新时期以来蒙古族作家创作的报告文学为文本,通过研究具体作家及其作品来剖析新时期以来蒙古族作家在选取报告文学题材上的特性,进一步阐发内蒙古报告文学所折射出的内蒙古文化生态;最后,笔者通过对影响内蒙古报告文学发展的因素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研究内蒙古报告文学创作对于研究内蒙古地域乃至整体文化生态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部的倾诉》是新时期以来全面反映我国西部生态并进行深度文化反思的报告文学作品,也是梅洁报告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作品植根于忧患与悲悯的精神背景,显示出执着深沉的批判和建设愿景。具体说来,作者的西部行走及行走中的救赎努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的忧戚,二是生存的焦虑,三是文化的牵引。作品实现了生态报告文学这一现代文体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西部小说中的"西部",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中国当代西部小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到新时期,西部题材的小说才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当代西部小说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从文学文本中发现和开掘西部文化精神,关注的重点就在新时期以来的西部小说。一是研究生命意志、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二是按地域文化的分布特点研究西部小说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及其审美表现;三是探讨西部小说创作的一些宏观问题,如作家身份与西部小说创作、西部小说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等。  相似文献   

4.
甘肃报告文学内在的流变,从根本上能够反映出甘肃文化生态的变化。而甘肃文化生态的变化又深刻影响着甘肃报告文学的创作模式。以文化生态为视角,对新时期以来甘肃重要期刊《飞天》上的短篇报告文学创作做出述评,并对甘肃短篇报告文学的创作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甘肃报告文学内在的流变,从根本上能够反映出甘肃文化生态的变化。而甘肃文化生态的变化又深刻影响着甘肃报告文学的创作模式。以文化生态为视角,对新时期以来甘肃重要期刊《飞天》上的短篇报告文学创作做出述评,并对甘肃短篇报告文学的创作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生态审美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旨在消解人类中心主义的新型审美方式和审美观。长期以来,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的边缘性,云南的边地小说创作被纳入乡土文化、民族文化、边地文化范畴中加以研究阐释,遮蔽了其内在的生态审美性。以新时期云南边地小说创作为例,立足生态审美视角,发现新时期云南边地小说创作在自然生态层面反映出生命意识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在家园意识层面表现出诗意栖息与本真存在的交汇,在审美理想层面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生态报告文学创作进一步成熟,发展进一步深化。分析生态报告文学创作可以发现其与其他报告文学不同的主题内涵和精神特质:表现在生态报告文学对生态现状的批判及问题根源的反思;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人性的反思和强烈的自我救赎意识。当下的生态报告文学也存在着作品内涵的局限性,缺乏全方位反思问题的视角,生态的重视导致审美的缺失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我国70年代末以来的新时期报告文学继承了批判性、战斗性传统,以大无畏精神和全新视角直面苦难,痛挞时弊,显示了博大而深沉的历史反思和现实忧患,表现出坚毅的超越性品格。本文立足新时期文化反思型报告文学优秀文本,从自然、社会、文化三个基本层面论述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现代救赎主题  相似文献   

9.
生态报告文学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以及时代的感召力使生态主义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从生态报告文学在文化格局中的坚守、生态报告文学的时代警示、走向开放的生态报告文学三个方面予以阐述,以期对报告文学作家的创作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疆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与同期全国报告文学相比,突出表现为以国家意识统摄,展现西部新疆人与自然、人与祖国、人与人相处的家园意识、英雄精神、生命真谛、心理特质,从而使新疆新时期报告文学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与文化性。  相似文献   

11.
有必要从生态文学的视角切人于坚诗文创作研究。于坚作品通过对云南山川风物的描写言说,表现出敬畏与回归自然的情怀及对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和谐家园的寻求,从而展示出他创作思想和审美意识中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生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时期,报告文学对现实社会的真实再现性与文化批判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面对转型社会下日趋严峻的生态问题,新时期报告文学所包蕴的生态情结真挚地呈现出来。文章从生成背景、作家诉求、受众期待、价值体现四方面对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生态情结作一定的探讨与阐释。  相似文献   

13.
经过新时期以来30多年的发展,英模报告文学和其他流派与门类的创作一道,也以其叙事策略与风格形式的多元共存而标志着中国报告文学的日趋成熟与壮大。概括说来,它的叙事策略与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为:时代精神与典型叙事的有机统一、平凡与伟大的交汇融通、歌颂与批判的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刘倩 《语文知识》2009,(2):46-50
本文以生态报告文学创作的繁荣为论述前提,立意从生态文化的独特视角深刻剖析生态报告文学的价值诉求,并选择其表意文化内涵作为阐释的重点。通过分析论证多个代表性作品。本文从对传统经济发展观的批判、现代理性消费主义的审视以及未来生态家园建构的期盼等方面集中归纳出生态报告文学表意样态的三大文化内涵,进而深入探究了作品所彰显的有关生态文明的现代思想。  相似文献   

15.
徐刚是一位专注于生态报告文学创作的作家。其作品植根于敬畏大地和守望家园精神背景,显示出强烈的现实救赎意识和文化批判愿景。恢宏壮阔的生态视野,构筑起有别于此前以及他人的生态伦理观,而宏大的叙事结构、海量的生态信息以及诗意化的言语表达则成为徐刚生态报告文学独特的审美诉求。这一切,铸就了徐刚生态报告文学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新时期以来承德作家的创作状况作了总体描述。文章从每位作家的创作实际出发,将他们的创作与新时期以后文坛的发展潮流和承德这一地域的社会历史发展实践相结合,把承德作家这一创作群体划分为三代,并对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成就、美学特征和文化品位进行了客观的评价。特别是将他们的创作与满族文化和承德的地域文化特征相结合,对这一创作群体独特的文化意蕴给予了全面揭示和科学阐释。  相似文献   

17.
西部乡土小说是西部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西部文学的起步性整体研究,关注西部小说的研究极少。20世纪90年代的重在突出西部小说的地域和文化研究,注重作家作品分析研究,提出西部作家的乡土小说创作。21世纪以来在西部小说研究专著中有章节对西部乡土小说作重点评述。从资料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西部小说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但关于西部乡土小说的研究仍然没有形成系统和规模,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西部诗人胡杨的新边塞诗创作植根于西部大地,坚守西部文化传统,抒写自我独特感悟,展现出诗人个性独具的内心世界和美学追求。诗人以一种诗歌理性和精神信念审视西部世界,以敦煌和嘉峪关为诗歌地理书写的地域核心,以敦煌文化和长城文化为诗歌创作的精神支撑,将河西走廊充满诗性的历史记忆与地域风物相互融通,表现诗人灵魂深处对文化传统的永恒追忆和现实生活的普遍关注。诗歌呈现出历史传统与现代诗情交错共存的诗美建构,彰显出恢弘壮阔与亲和自然融合相生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9.
从文学生产的显象层面加以审察,小说艺术都无一例外地是地域空间与本土文化、创作主体与观照对象、艺术观念与叙述技能相与结合的审美活体,只是这样的活体对置身于不同的地域空间和地域文化的小说家而言,又会彰显出他所在空间的富于独特内涵的文化意向、艺术素养和美学路径,甚或是对小说细节的遴选。作为当代知名小说家的郁小萍便是如此。本文正是通过对她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显现出的这种特性和内质的研究,来探究作为地域小说的存在价值和在新时期小说幅面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报告文学美学品格的多维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美学品格,是当下报告文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文章立足于我国报告文学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的创作实践,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现实美、形象美、细节美、叙述美、诗意美、语态美等多维美学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