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课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的大学生职业心理适应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应届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率为59.5%,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78.7%;分析常用职业心理测验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中的适用性,结果证实,所选职业心理测验信、效度良好,适用于大学毕业生职业心理的评估;职业心理测验在评估大学毕业生职业心理适应时拥有不同效度;证实了大学毕业生职业心理适应预测模型的可行性;验证了GATB对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良好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当前部分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在2到3年的社会适应期内。心中充满了矛盾和困惑,这些矛盾和困惑既有来自工作的,也有生活上的,以致大学生出现了依恋心理、自我否定心理、失望心理、寻求理解和机会的心理、攀比和嫉妒心理等一些特殊的心理表现。大学毕业生应培养健康的个性意识、积极的创造意识、现代社会的竞争意识、全方位的开放意识、坚毅的牺牲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完成从学生心态向职业人心态的转变,顺利度过社会适应期。  相似文献   

3.
探讨评估和预测大学毕业生职业心理适应的技术与方法.使用霍兰德职业兴趣问卷、职业效能问卷等职业心理测验对725名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采用多元判别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大学毕业生职业心理适应的评估与预测模型.判别分析模型鉴别适应不良的毕业生回判正确率与交叉样本验证的正确率均达84%,对两组的判别正确率则达回判的79%和交叉验证的75%.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回代拟合,判别的正确率为93.2%;对验证集数据预测准确率为88.72%.与判别模型相比,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正确率更高.大学毕业生职业心理适应预测模型有助于快捷诊断和及早发现适应不良的毕业生,从而为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在对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倾向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进行体验式就业教育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开展就业指导的对策与建议,旨在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了焦虑心理、自卑心理、从众心理、挫折心理等不良心理状态。调查研究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状况,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促进大学生求职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毕业生在实现从大学生角色到职业人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容易陷入认知困境、素质困境、心理困境和人际困境。高校应当以角色理论为指导,从角色认知、职业素质、职业心理和人际交往等四个方面加强教育,帮助大学毕业生走出角色转换困境。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我国酒店业的飞速发展,专业人才缺口却越来越大。尽管近年来高职酒店管理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表现出高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毕业生离职率居高不下,对工作满意度低、对职业发展普遍缺乏信心等问题。在造成学生离职的诸多因素中,心理问题往往是其他问题出现的源头。基于学生离职心理解决流失问题,关键是酒店要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完善酒店员工的绩效考核方法和报酬体系,毕业生也要建立合理的职业发展心理预期,加强对自身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并不断地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8.
心理契约一直是被用来描述员工与组织之间内隐的、非正式的相互期望和理解,并常被用来描述和解释雇员和雇主之间的关系。当前对心理契约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从事工作时间较长、相对成熟的员工群体,很少有人关注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群体。而我国的国情恰恰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离职率高。大学毕业生由于其自身的不成熟及对新环境的适应等问题已经成为了职场上较不稳定的群体。本文在新就业大学生的这一问题上借鉴某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国内新就业大学生离职率高的心理特征,分析其原因以及如何保持其心理契约平衡的策略和方法希望能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点有益的提示,使他们更好更快的适应企业生活与工作,真正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凸显,大学生职业心理也在快速嬗变中出现了一些有碍于社会稳定、区域劳动力结构优化和大学生个体发展的误区。本文在对当前大学生职业心理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职业心理误区的发生及其负面影响,以期为社会和大学生个体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石。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奉行的"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指导策略使部分大学毕业生仓促就业,导致职业适应期内离职频发,给企业、毕业生自身和社会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本文试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个体、外部预期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因素调查和分析其对离职的影响,探寻适应期大学生员工频繁离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阐述就业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以及高校培养专业的失调等客观现实,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大学毕业生产生的职业期望过高、急功近利、求逸怕苦等10种心理误区及其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大学扩招,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导致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前处于一种高压状态,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对学生的求职信心、职业期望值、心理健康水平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高校应密切关注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建立一支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师资队伍,完善就业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将团体心理辅导融入到班级德育活动中,帮助大学毕业生摆脱就业心理困境。  相似文献   

13.
应届大学毕业生频繁离职不仅会给企业及大学生就业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且也不利于大学毕业生本身的职业成长与发展.通过对企业中应届大学毕业生工作稳定性的调查和访谈,分析应届大学毕业生工作稳定性不高的原因,有助于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入职前后应如何从自身做起,减少盲目离职行为,顺利渡过职业适应期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达38%,3年内平均换两个工作。针对在这些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期内,存在的困境与冲突,本文以山东工商学院为例,对国内大学生职业适应期内的离职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同时,为职业适应期内的大学生员工和企业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安徽省某高校603名大学新生为被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进行测量,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地方高校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与适应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积极心理资本对适应性总分及其五个因子均有明显的影响作用,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四个因子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因此,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新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不断改革和深入,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将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为例,分析了新环境下涉农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现状,对学生心理及就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在解决高等教育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评价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已就业毕业生的调查分析,考察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期望和评价,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需着力提升人际交往、沟通与表达能力;需要根据未来就职行业需求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职业定位;用人单位对解决问题能力需求的内核是领悟力及自学能力;用人单位希望高校毕业生能经历一场"真正的实习",切实锻炼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风险的现状,对陕南地区三所二本院校、两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职业价值判断标准、职业价值最大化的择业行为、体现职业价值的专业满意度、家庭经济状况与毕业生对待职业风险的态度等相关数据进行设定,分析其成因,进而得出研究结论。从提升大学毕业生管理就业风险的能力、降低专业风险、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环境。旨在规避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风险,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小侠 《教育探索》2006,(12):101-102
择业心理是职业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代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诸如心理困惑、偏差和障碍,必须通过加强和改善职业心理教育才能解决,家长、学校、政府和全社会都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职业紧张量表对西安地区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西安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紧张状况在性别、专业类别、所在学校方面的差异显著;(2)在SCL-90的各项因子分上,毕业生与常模在躯体化、焦虑、偏执、精神病性上的差异非常显著,而在人际关系、敌对、抑郁上差异没有以上显著;(3)西安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心理紧张程度还与师范与否而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