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开启了全新的视角。本文以翻译目的论的原理为理论框架,从翻译的目的性出发,并参考译语文化中的平行文本.举例分析了都江堰——青城山旅游网站英文版存在的功能性、文化性以及语言性翻译失误的现象,并指出,产生这些失误的根源在于译者缺少翻译的目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研究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论是由德国的一些翻译学者始创的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的倡导者们试图把翻译从源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译入者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目的论的法则是: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目的论将研究聚焦在翻译过程中各种目的的选择上,能够弥补传统翻译研究的不足。文章以发表在中国期刊网上与目的论相关的28篇文章为基础,试着对目的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做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3.
阐释了应用翻译的性质及特点,并回顾了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及文本类型理论。结合汉译英应用翻译实例,探析了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彭芹 《考试周刊》2012,(56):70-71
"功能对等"理论适用于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本文以英语新闻标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纽马克的文本功能说,对新闻标题根据功能分类并进行解释说明;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分析英语新闻标题不同功能下的翻译特点并总结其翻译策略。作者力图发现文本功能下的"功能对等"翻译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对翻译实践的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影响,文化差异成为翻译研究日益关注的问题。从文化的角度考察翻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维度。本文认为作为跨文化交际而存在的翻译实践必须重视文化意义的翻译,并讨论由此而引发的对于翻译中功能对等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功能角度出发,将功能对等理论运用于商务英语翻译中,并结合大量商务英语翻译实例系统分析了商务英语的语言功能和文体特点,研究了功能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实践指导意义,并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商务英语翻译原则、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邱静 《考试周刊》2011,(16):36-37
目的论这一备受翻译界关注的理论,把翻译置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进行研究,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并以其极强的操作性,给诸多翻译培训和翻译实践提供了指导。作者梳理这一理论系统,并针对有关这一理论的批评(目的论不太适合文学翻译),提出拙见,以使这一理论更好地运用到未来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贺旺 《英语辅导》2010,(4):193-194
翻译批评研究是翻译学学科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保证译文质量、提高翻译研究水平、丰富翻译批评理论、促进译学与相关学科的融合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翻译批评进行了界定,探讨了翻译批评系统内涵,分析了翻译批评系统功能,以期提高翻译批评研究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并促进翻译研究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虽然在翻译批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对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对翻译批评的基本范畴界定不严格和基本理论研究不够。究其根本原因,是对翻译批评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英汉对比研究翻译中,根据不同的交际功能可以将文本归纳为不同的文本类型,而不同的文本相应地反映出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拟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来分析英汉互译,旨在研究英汉互译中不同文本类型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广告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乐园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0):104-106
"创造性叛逆"这一术语自其提出以来主要用于文学翻译研究。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不难发现创造性叛逆对以广告翻译为代表的应用翻译同样具有较大的解释力。着重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阐释了广告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并提出创造性叛逆不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翻译现象,也是一种有效的"翻译策略",在广告翻译中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介绍了翻译研究功能途径的起源,接着以韩礼德的语篇分析模式和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为例,对微观翻译功能(语篇分析学派)和宏观翻译功能(功能主义学派)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了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及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小龙 《文教资料》2014,(5):25-27,34
本文以德国著名汉学家卫礼贤的德文《论语》译本为研究对象,借助德国著名翻译流派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对卫礼贤采取的跨文化翻译策略进行评析,分析其工具型翻译和文献型翻译的翻译策略,并以其中“仁”字的翻译为例,阐释其采用不同概念翻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话语研究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而把话语研究理论嫁接到翻译研究只有近20年的历史、话语翻译研究从启蒙到发展所走过的20年,证明了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研究是可行的。语言学所有成果中,没有一个分支的研究成果像话语研究那样受到译界的重视。话语翻译近20年的研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着一定的成绩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人名看翻译--电影片名中人名的翻译特点和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电影翻译是翻译研究中新兴的研究领域,它囊括了剧本翻译、片名翻译、对白翻译等多方面的内容。文章针对英文影片片名中大量使用的人名,从英语语言特点、片名功能和西方文化思维哲学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这类片名的特点,并在与国产电影片名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影片名中人名的几种翻译处理方法,为今后影片片名翻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翻译功能理论的可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功能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对翻译理论进行了研究。翻译功能理论注重的不是译与原是否对等,而是强调译应该在分析原的基础上,以译预期功能为目的,坚持“功能 忠实”的标准。在翻译标题、广告及谚语等时,翻译功能理论对所运用的译改写、融合、删除等方法具有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对传统“等值”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功能翻译理论也为政治宣传材料的翻译策略研究开辟了新视角。以政治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为中心,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论述相关的英译原则并探讨了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德国学者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开辟了一个新的翻译研究视角。它认为翻译这种行为,应具有一定目的并决定整个翻译过程,翻译策略的采用应在预期的翻译目的的指导下进行,这一理念对广告翻译有显著意义。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浅析其在汉英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功能翻译理论自德国翻译理论家莱斯提出以来,经过费米尔、曼塔利和诺德等几代人的研究与发展已自成体系,并在翻译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将功能翻译理论与法律英语相结合,重在目的论,以功能理论代表人物的思想为框架,根据其理论重点,选取较为典型的翻译文本进行针对性的实例研究和分析,探讨以功能翻译理论指导法律英语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0.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两种翻译理论,各有特点。文章分析了两理论的相同之处,并从译者地位、原文地位、翻译标准、对文化因素的态度、翻译过程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等角度分析了两理论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说明目的论是翻译理论的一种新的尝试,丰富了翻译理论,使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研究语言本身,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