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十年来,在《红楼梦》研究中“政治历史小说”一词风靡一时。如“《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是描写阶级斗争的书”(李希凡:1974年重印的《红楼梦》一书序言);“按照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来分析,《红楼梦》所表现的是以阶级斗争为内容的政治主题,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孙文光:《坚持用阶级观点研究〈红楼梦〉》。原载《红旗》杂志1973年第11期);“《红楼梦》是一部政治性很强、艺术性很高的政治历史小说”(陈熙中、故经之、侯忠义:《〈红楼梦〉——形象的封建社会没落史》。原载1973年9月22日《北京日报》);等等,不胜枚举。最近,北大中文系编的《中国小说史》第十  相似文献   

2.
一、是叙事化、形象化的“诗论”王蒙先生在谈到《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一段时,以他惯用的戏谑笔调写道:“显然作者也在通过黛玉、香菱之口发表自己的‘诗创作发凡’或者‘写诗入门’。……立论相当扎实,路子是对的,完全可以把这一段复印下来作为诗歌函授学校的教材。”作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其实不止“封建社会”),在诗歌这一“科”的确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令人惊叹!综观全书,我们感到“香菱学诗”在《红楼梦》中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小说中一大批诗人的“诗歌创作”和全书浓郁诗情氛围的有机结合。如果说,如…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爬灰”“养叔”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焦大所骂“爬灰的爬灰,养小故子的养小放子”,原是《风月宝鉴》的“通部大纲”,喻指贾敬、宝玉与秦可卿淫乱导致天香楼悲剧,表现“戒妄动风月之情”的主题。后来,随着创作主题的改变,《石头记》形成“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的情节格局,《宝鉴》的中心故事变为从属于宝黛主线的重要辅助故事,“爬灰”的主子由原来的贾涟“家兄”替代贾敬,“养叔”情节变为宝玉与袭人的主仆淫乱,表现“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主题。人物关系由此形成大对调,说明《石头》是在《宝鉴》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而《宝鉴》天香楼故事改头换面,疑点重重地存在于80回《红楼梦》今本,除反映曹雪芹对家世反复进行不同层次的艺术观照,使作品主题和情节结构脱胎换骨地再创造,还能成为《红楼梦》作者争讼的一方佐证:不仅证明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而且本书是他在自己的创作稿《风月宝鉴》基础上,多次修改,而形成《宝鉴》《石头》、《红楼》的演变事实。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反清悼明”之说,前文从汉人与满人、明朝与清朝、汉家天子与满洲皇帝、华夏与夷狄四个方面作了考论,初步建立起一个系统。其中许多观点尚需展开,陆续发现的新材料亦有待整理。故写此文以为续。 一 “红楼之梦”十七年 以小说面目出现的《红楼梦》,却有自己的“年表”,这一点已为脂砚先生指出;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新证》一书中,曾专设“红楼纪历”一章,对前八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有何缘起?我们可从“石头”入手,开启四问: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这块“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前身吗?这块石头何“奇”之有?这块石头对全书的“情节”有何作用?以此四问,引导学生寻“石”探秘,开启《红楼梦》整本书沉浸式阅读之旅。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含“比”的比较句考察章新传金姝兰编者说明:作者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含“於”“比”的比较句,专门讨论了“於”字句和“比”字句的结构特点、交替年代及其动因。已发表了《〈史记〉含“於”的比较句考察》、《〈朱子语类〉的“比”字句及其汉语史价值》。今于本...  相似文献   

7.
刘再复“第二人生”的《红楼梦》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独具的特色:源于个体生命需求和灌注主体生命体验的研究;独树一帜的“悟证”研究方法;横跨中西、博古通今的“大观”研究视野;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性内容和观点.刘再复的《红楼梦》研究开拓了“红学”的别一境界,推动了“红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周汝昌以为自己的《红楼梦新证》“是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他一直标榜自己是“新红学”的建立者;标榜自己是《红楼梦》新版本的倡议者;标榜自己是中国的“红学院院长”,他对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也有想法;标榜自己是毛泽东眼中的“国士”;周汝昌晚年不太喜欢“红学家”的称号,“新国学大师”这才是他想要的称号:一个汲汲迷恋于名利的人,怎么会有划时代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论“曹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红楼梦》的著者曹雪芹的专著、专文的逐渐增多,学术界里出现了“曹学”的说法。最早提出“曹学”二字的,要算海外学者余英时教授。他在一九七三年发表的《近代红学的发展与红学革命》一文中,有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张放先生的曹雪芹“不大可能写出《红楼梦》来”、墨香“假曹雪芹之名”作《红楼梦》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批评,认为这种观点是没有说服力的,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情”是《红楼梦》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红楼梦》用独特的宇宙视角构建了“情”的境界体系,实现了“情”从“痴情”、“人情”、“情不情”、“情情”的嬗变和升华。“色空”、“空空”、“重玄”等观念非但没有驳倒“情”的立论,反而渗透并融通于其中,从而于根本上打通了儒释道之间的精神壁垒,成为中国文化富有时代意义的新开掘。基于独特人性观的“情”的发微,为我们探索《红楼梦》哲学思想的深层内涵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焦平 《语文知识》2014,(10):69-71
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以写促读”的方式来完成。这个“写作”过程,其实也是将归纳、领悟的《红楼梦》“阅读成果”转化为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过程,最后用语言文字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强化了对《红楼梦》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也深化了对《红楼梦》内容的理解。我长期坚持用“以读促写”的方式引领《红楼梦》阅读,实现了有序、自主地建构《红楼梦》人物体系与情节体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翻译家哈斯宝根据120回《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与相关情节,用“古典蒙古语”节译成40回的《新译红楼梦》,并精心撰写了《序》《读法》《总录》和六万余言的精彩回批。哈斯宝在评点中表达了他对《红楼梦》主题的理解、接受与阐释。他认为《红楼梦》的创作主旨是“泄恨书愤”,《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忠奸斗争;二是人情世态。哈斯宝对((红楼梦》主题的接受与阐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李象红 《教育文汇》2006,(10):40-40
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教学《做一片美丽的叶子》时,要求学生就“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句话,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5分钟后,当大多数学生都争先恐后发表自己创造性理解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讲的是女娲补天时遗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的一块顽石从思凡降凡到历劫红尘,最后回归青梗的故事。这种叙事类型是道教文学的典型结构。笔者认为《红楼梦》所反映的“道教文化”是深刻全面的。它反映的道教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道教人物形象;二是道观文化;三是道家思想。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本文将具体阐述《红楼梦》与“道教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解读“道教文化”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反封建的思想性、战斗性很强,这是公认的事实。作者通过宝玉、黛玉这两个光彩照人的封建礼教叛逆者形象的塑造,高举“以情抗理”的大旗,宣传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个性解放思想,这是《红楼梦》思想主题中涉及人性问题的重要方面。那么,曹雪芹的人性观就只着眼于个性解放吗?事实也绝非这样简单。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一部以佛教哲学的“苦了”为主题思想的人情小说;“苦了”既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动机,也是《红楼梦》的中心思想、主题和核心;它涵盖全书,制约整个情节发生、发展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杨宪益也许是中国最后一个集“士大夫”、“洋博士”和“革命者”于一身的知识分子了。他是把《史记》推向西方世界的第一人。他翻译的《鲁迅选集》,是外国高校教学研究通常采用的范本;与夫人合作翻译的《红楼梦》三卷本,是至今为止唯一一部由中国人翻译的全译本.与英国两位汉学家合译的五卷本(译名《石头记》)一并成为西方世界最认可的《红楼梦》译本。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评点中,清代同、光时期佚名氏的《读红楼梦随笔》,较脂砚斋、陈其泰、姚燮等人的评《红楼梦》著作,更为明确地将心理描写提升为一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即“心境”论。其理论阐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楼梦》评点对李卓吾“意外”论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92年版的《红楼梦》第三回 ,在第一段中有这样的文句 :“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 ,复抬起轿子。”而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5 7年 1 0月第 1版《红楼梦》第三回此处的文句是 :“另换了四个眉目秀洁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抬着轿子。”此版本是以程乙本为底本点校的。比较二处的文句 ,有两点不同 :( 1 )前处的“三四个”“衣帽周全”在后处作“四个”“眉目秀洁”。 ( 2 )前处的逗号、“复”字在后处没有。在其他版本的《红楼梦》中 ,此处文句或同前或同后。《红楼梦》自写成即广为传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