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音修辞是利用语音手段以获得积极表达效果的修辞现象。丰富的语音修辞手段不仅具有独特的修辞功能,而且在词语、句式和辞格中产生了独特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
语音修辞是利用语音手段以获得积极表达效果的修辞现象.丰富的语音修辞手段不仅具有独特的修辞功能,而且在词语、句式和辞格中产生了独特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中辩士苏秦的说辞是先秦言辨修辞的成功代表;苏秦说辞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辞格,或为增强生动形象性,或为增强气场,或为表示确定不移的说服意愿;正是这些富有艺术魅力的修辞格有效提升了他的语言魅力,助他表达政治主张和实现政治抱负;其辞格修辞术对当今智囊人物的话语锤炼也有正面影响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修辞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广告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广告宣传功能的实现。宁波市房地产广告中大量运用双关、对偶、仿拟、反复等辞格,着意选择富有表现力的音趣、形趣等亚辞格,有效地增强了广告修辞文本的美学效果。此外,充分利用阅读者的想象心理机制,运用语言符号建构出特定的修辞幻象,亦是宁波房地产广告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借助修辞理论,将《老子》中涉及的积极修辞辞格分为四类,即材料上的辞格、意境上的辞格、词语上的辞格、章句上的辞格四类,每类再细分,共计16小类。老子正是运用这些富于表现力的辞格,将幽妙玄深的“道”论与“德”论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虚幻的东西真实可感。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超常搭配,就是超出语法和逻辑意义上的词语搭配现象,它往往是不同辞格的具体运用,有着其独特的修辞功用。《故乡的榕树》中有几处语言的超常搭配,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相似文献   

7.
数字在辞格的构成和运用中,风格奇异,功能独特,具有特殊的修辞作用。本文以比喻、借代、夸张、层递、镶嵌、互文、析数等辞格为例,分析了数字在积极修辞中的特殊修辞作用和独特表达效果,为理解汉语数字特有的社会文化意义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英语辞格oxymoron—矛盾修辞法是将一对互相矛盾的词语巧妙地运用于语言实践,将表层的不和谐统一于思想内容的深层,表达意想不到的语言内涵。本文从oxymoron在英语语言实践中的运用分析它的构成、语用功能、以及与其它辞格的兼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英语辞格oxymoron——矛盾修辞法是将一对互相矛盾的词语巧妙地运用于语言实践,将表层的不和谐统一于思想内容的深层,表达意想不到的语言内涵。该文从oxymoron 在英语语言实践中的运用分析它的构成、语用功能,以及与其他辞格的兼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族的惯用语是固定结构关系和完整意义的词语组合。它是由词语组成的定型短语,但又区别于一般短语。一般短语是实指,而惯用语是字面意义的虚指。它的修辞手段既有一般共性,又有独特个性。从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和对偶5个方面揭示了哈萨克惯用语的修辞手段,概括了其修辞手法,展示了其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池昌海在《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程》中把修辞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层。从广义上说,"修辞是指适应特定的目的与语境,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获得具有较明显的交际影响或表达审美效果的言语行为及其规则";从狭义上说,"修辞既包含研究词语选择、辞格构造以及语体等主要内容,也应有机地融入言语交际和话语分析的内容,即语用所涉猎的部分范围"。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必修课本在表达与交流部分设置了修辞这方面的知识供学生了解掌握,因此可见其重要性。同时,课文或考试的很多考题都涉及了修辞中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2.
马丁.路德.金在其著名的政治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中十分注意修辞手段的运用。这使他的演讲语言生动,说理透彻,情感丰富,音韵和谐。本文分析了演讲中的词语选择,句式变换和仿拟、对比、比喻、排比及反复辞格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鲁迅作品词语锤炼艺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是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说写者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来传递意旨,交流思想,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修辞的内容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和辞格的运用。本文试图以鲁迅作品为例,运用比较的方法,从求贴切、辨色彩、善活用等方面来分析鲁迅作品的词语锤炼艺术,进而探讨出词语锤炼的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讳饰既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又是一种修辞伦理现象。其形成有着深厚的伦理基础,一方面根源于中国古代伦理社会成文的礼义规范,体现互以他人为重的伦理意识;另一方面则根源于人们趋吉避凶的伦理情感。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建构与制约着修辞表达者的修辞心理,从而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修辞伦理表达。研究讳饰现象产生的伦理渊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与运用讳饰辞格。不仅如此,在日常的交际交流中,还将强化人们恰当运用讳饰辞格以增强交际效果的修辞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15.
广告语体对修辞语义的表达具有制约作用,规约了修辞语义表达手段的选择。所以,在广告语体中常常采用变异词语用法、创造陌生化句子、构拟百态辞格、建构多变语篇、移植异样语文体式等多样化手段来表达修辞语义。  相似文献   

16.
概念整合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运用概念整合的理论来分析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惯用语,可以展现隐喻和转喻的心理机制的运行;《红楼梦》中使用的惯用语是概念整合层级比较高的单位,是运用比较成功的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17.
刘洁  杨超 《语文知识》2011,(2):75-77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在语言修辞方面造诣很深,其回目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特点鲜明。研究《红楼梦》回目的修辞方法,可以对《红楼梦》的语言运用艺术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老子》八十一章,几乎每章都涉及到修辞格,书中很多篇目,还体现了综合运用辞格的特点。《老子》的辞格运用,既给我们展示了上古修辞实践的范例,又有利于主体哲学观念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刘长河 《唐山学院学报》2004,17(4):42-43,85
朱自清和俞平伯两位先生于80年前写下了两篇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两篇散文都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尤其是在词语选用、句子组织、辞格运用方面皆颇具特色,比较分析两文修辞特色的同异之处,对于今天的散文赏析和写作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修辞想象是交织着逻辑经纬的艺术思维,修辞想象的虚拟扩张和变形展示以其蕴涵的逻辑经纬而获得表达意义上的合理性。但是修辞研究和修辞教学都偏重修辞结构形式的分析,忽略修辞表达的逻辑性探讨。本文以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中一道辞格完形题为典型个案,深入剖析了辞格构造错误与逻辑思维的关系,提出修辞研究和修辞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深入研究修辞表达的逻辑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