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方言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现状,提出建立广东方言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探讨基于语义网格的广东方言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的新模式,以更好地实现对方言教学资源数据的采集、监测和分析,为方言资源的再度开发和利用提供广泛的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2.
内蒙西部汉语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系统,所在地区大致西起巴彦淖尔盟,东迄乌兰察布盟,以巴彦浩特,包头、萨拉齐,呼和浩特、丰镇、集宁等地为代表。语言情况大致与陕北晋北方言相近。这一方言在构词法方面有一些特殊现象。这里要谈的是:(一)词素颠倒,(二)名词的词素重迭,(三)特殊地加“子”,(四)“圪”[k(?)?]。了解这些特殊现象,既容易认识这一方言的特点,也便于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它采取措施,有利于推广普通话。(一)词素颠倒内蒙西部汉语方言有个别双音词的词素先后次序与普通话的恰好颠倒。例如:  相似文献   

3.
朝阳地区的方言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北京,所以比较接近普通话。从语音角度阐述朝阳方言同普通话的差异,从声母、韵母、声调指出如何改正朝阳地区不规范语言。  相似文献   

4.
关于内蒙西部地区的汉语方言,已有不少较为系统的调查资料,本文所涉及的只是一些零星现象。内蒙西部地区的汉语方言,包括许多不同的方言点,这些不同的方言点,声调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本文所谈的问题,均与声调无涉,故采用国际音标为某些方言词标音时,一概不标调号。此外,为行文简洁起见,“内蒙西部地区汉语方言”下面一律简称为“西部方言”。  相似文献   

5.
一、本文所考的是记写内蒙西部汉语方言的部分常用单音节词或词素的本字。这些词或词素,历来被认为是“有音无字”或是被误写了的,所以有必要一一加以考订。二、为避免重复,凡在《呼和浩特市汉语方言本字考》、《呼和浩特市汉语方言本字续考》和《包头汉语方言本字考》①中已有的字,本文不再收入。三、对本字进行说解的文字,一律使用通用字。个别实在写不出来的,借用同音字并在该字下加“~”号标明。四、内蒙西部汉语方言各方言区的方音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以呼和浩特方音为准,采用国际音标为本字标音。至于声调,则只分平、上、去、入四声,不标调值。  相似文献   

6.
语言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分化和整合是语言发展的基本运动形式。方言流失是一定时期内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汉语方言发展的现状,它表明在汉语方言发展历程中,整合正处于主导地位。正确认识方言流失的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方言文化保护对策,是保护方言文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交城方言     
前言交城方言是以太原话为代表的晋中方言的一个次方言,是交城县二十万人民日常使用的语言。任何一种方言都从属于民族共同的标准语,方言与标准语都是同一语言的继承和发展。所以,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民族共同标准语对方言有无限的约束力和深刻影响,方言的演变总是大体上沿着标准语发展的轨迹进行的;另一方面,方言本身还有其自身的特殊发展规律,如方言中不合于标准语的特殊音位、音变,特殊的语词、词义和语法现象,就是受方言自身发展规律支配的结果。在语言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中,方言里的一部分特殊语言成份有可能被标准语吸收过去,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标准语。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方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比方言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操纵力。方言分为地区方言和社会方言。区别语言与方言的标准有两个:语言学标准和社会标准。  相似文献   

9.
1956年新中国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确定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为我国通用的规范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几年来,普通话的普及率仍然如此之低,令人堪忧。普通话普及的目的是为了人们之间更好地交流,提高效率,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其意义非常重要。但是,在一个方言充斥的地方要普及普通话,不可避免的是要遇到方言与普通话的冲突。一.中小学阶段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1.中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在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形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我们在高中开发建设"普通话与方言"校本课程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普通话与方言"校本课程是集语言知识、语言规范、语言运用能力为一体的选修课,是培养提高学生语言素养和交际能力的基础性课程,旨在使学生理性认识,掌握方法,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1.
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文学方言可以展现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社会环境,生动地记录文学人物所在的时代语言,真实地反映文学作品所在时代的语言风貌。但到目前为止,对文学方言翻译的研究颇少。因此,笔者尝试从文学方言的语言功能角度出发,探讨文学作品中方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工作的开展,能够唤醒方言保护意识并能养成保护方言之自觉。我们以临沂方言为窗口观察方言的变化,仅就部分语音变化而言,如中古入声的今调类、中古知庄章的今声母、尖团音、果摄一等见系开合口的今韵母等方面皆发生了较大乃至系统性变化。从变化的内容、幅度和程度而言,方言变化呈现出新老异读现象严重、方言变化分布不平衡两大特点。方言变化分布的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地理区域、社会领域两大因素的不平衡。方言资源亟待保护,具体工作有二:方言资源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语言资源的完备运行是语言服务的基础,而语言资源的保护能够更好地保障语言资源的完备运行及在运行中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者。依据内容与深广度,方言服务包括宏观和具体两种。宏观服务主要指地方政府有保证公民有学习和使用母语方言的权利,并享有获得母语方言服务的权利;具体任务包括方言数据库和文化资源库的建设。方言资源保护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二是方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三是方言与地方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平衡好这三种关系,我们才可以让方言放缓一下变化的脚步,按照正常的步伐行进,使语言和文化奏出更为和谐的旋律。唯有如此,方言资源则能够很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3.
焦作地区方言因历史上的移民原因而深受山西方言影响。近现代以来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焦作地区方言已逐渐裂变为“怀庆方言”和“焦作方言”。就目前的语言材料看,“怀庆方言”仍属“晋语”,而“焦作方言”则日益向河南方言靠拢。  相似文献   

14.
教师口语是幼儿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社会方言是近年来影响幼儿教师语言规范、并且容易被忽视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社会方言在幼儿教师口语中的表现及成因主要从生理条件、社会语境、职业身份三方面着手,旨在引起幼儿教师的重视,以增强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5.
方言与民俗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民俗传承的工具。各民族的民俗事象,也都是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所以它始终离不开语言。而所指的语言现象本身也是民俗现象则尤其表现在方言上。某一地区操某种方言也即是某一方言范围。它本身就体现了这一地区的民俗特点。正因为方言来自文化底层,其民俗文化底蕴既纷繁又丰富,所以在研究民俗学时,不能不涉及它。  相似文献   

16.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实践中,影视作品在对方言的使用上,要保证方言的多样性与普通话的主体性的和谐统一。影视作品的方言需规范发展,方言的使用要和作品类型、人物角色以及使用场合相协调。影视作品的人物对白可以使用方言,但是文字字幕必须规范。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时代性是语言社会性的体现,我们对待词义也应有一个历史的观点。方言的历时研究是总结概括区域方言特点的重要方法。扬雄的《方言》不仅对于一地方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探讨整个民族语言发展变化规律,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列举《方言》中保存的鲁南方言词汇与现今鲁南方言词汇在词义上的演变,总结鲁南方言演变的规律,为更全面地总结鲁南方言的特点提供事实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甘雨 《考试周刊》2009,(40):31-31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等原因。本文归纳总结了辽宁省海城市方言的几种形成方式,并列举了一定数量的实例。在对比海城方言和周边城市方言及东北方言的异同过程中,更加突出了其本地方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东北方言有着独具魅力的语言特点:简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从语音与词汇两方面来分析小品中利用东北方言制造出的言语幽默。  相似文献   

20.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实践中,影视作品在对方言的使用上,要保证方言的多样性与普通话的主体性的和谐统一。影视作品的方言需规范发展,方言的使用要和作品类型、人物角色以及使用场合相协调。影视作品的人物对白可以使用方言,但是文字字幕必须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