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西方媒体的采编技术也日新月异。为适应现代社会对媒体的需求,传统媒体不断引进新技术,尤其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采编业务,法新社、彭博社等引进新媒体技术已取得一定成效。法新社:多媒体采编整合法新社现在拥有3000多名雇员,在西方三大通讯社中规模相对最小,每天用法、英、葡、西、德、阿拉伯等6种语言对外发稿。随着世界主要媒体采编业务的多媒体化,法新社也不例外。目前法新社已经拥有多媒体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是新闻机构所发布的,对新近发生和变动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访问记、小故事等多种体裁。其中消息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通讯是报刊上大量采用的一种文体。据统计,消息类稿件占新华社每天播发的各类稿件总量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是新闻机构所发布的,对新近发生和变动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访问记、小故事等多种体裁。其中消息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据统计,消息类稿件占新华社每天播发的各类稿件总量的95%左右,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地方党报时事新闻稿件主要来自新华社,而每天新华社播发的稿件有数百条,报纸的时事编辑要从这么多条新闻稿件中编选出本报采用的稿件组成版面,就需要准确选出重大或重要新闻稿件或内容,还要有一定的驾驭能力,因为有时重要内容不是现成的,拿来就可用,而是要靠编辑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和综合概括。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营口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在对外宣传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04年,在辽宁电台新闻台播发稿件总量在全省13个城市(沈阳市除外)中名列第二,播发音响稿件名列全省第一,2005年,播发音响稿件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的佳绩,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经济之声》、《法制中国》等节目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今日辽宁》节目中播发新闻、专题稿件14篇,都取得了营口电台自有新闻节目以来对外宣传上历史性的突破。一、对外宣传新闻化营口电台在宣传营口、推介营口上,注重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的开掘。例如,2004…  相似文献   

6.
我们曾对新华社播发的二路广播电讯稿作过粗略的统计,结果表明,每天播发的近300篇稿件中,除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的新闻之外。科技新闻大致占总数的12%左右。然而,翻阅各类报纸发现,除了中央级的大报编发科技新闻较集中突出、量大面广外,地方报尤其是地市报存在的较普遍问题是:报纸的时事版版面上科  相似文献   

7.
时事新闻报道已成为国内新闻媒体吸引受众眼球和注意力,提高发行量的一项重要资源。时事新闻稿件来自新华社,而每天新华社播发的稿件有数百条,地方报纸的时事编辑要从这么多条新闻稿件中编选出本报采用的稿件组成版面,就需要准确判断出重大或重要新闻稿件或内容,还要有一定的理论驾驭能力,因为有时重要内容不是现成的,拿来就可用,而是要靠编辑用一双慧眼在每日大量的稿件中去发现和综合概括的。  相似文献   

8.
陈友莲 《新闻世界》2003,(12):26-27
时事新闻稿件来自新华社.而每天新华社播发的稿件有上百甚至数百条。时事编辑要从这么多条新闻稿件中编选出十数条来(一般不超过二十条)组织一个版面。从受众的视读心理出发,这些稿件如果像花开数枝.都各开各的,平均分布,肯定不能引起注意,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通常是选择一条重要新闻稿件或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逝世后,有关他生前的一切,无论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有浓厚的兴趣。为什么呢?对外稿《有关毛泽东的书在中国畅销不衰》(新华社6月10日播发),回答了这个问题。因此,稿件播发后,引起了海内外新闻媒介的广泛注意。法新社作了详细转播,美联社也作了扼要介绍。此外,《中国日报》、《新加坡联合导报》,香港《文汇报》,  相似文献   

10.
1999年3月,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专门从事图表新闻制作与发布的部门——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图表新闻编辑室正式成立。短短两年来,从每天播发两三幅稿件到目前10余幅的发稿规模,从不为人知到受到媒体与读者的广泛关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新华社图表新闻走出了一条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的快速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 新华社多媒体待编稿库项目背景 新华社作为我国极为重要的新闻机构,承担着对内对外新闻服务的重要任务,每天要完成大量稿件的采集、编辑、发稿等新闻服务工作。这些稿件具有来源广世界各地、种类多-语种多样、稿件格式多样-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特征。为做好新闻采集、编辑和发稿工作,新华社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系统来完成对这些稿件的接收、编辑和发稿任务。同  相似文献   

12.
窦涛 《视听界》2007,(5):79-80
地方新闻是市县一级媒体与省级媒体新闻交流的重要内容,一方面选投地方新闻到省级新闻媒体有利于扩大影响,另一方面,选编好的地方新闻也能提高省级媒体新闻栏目的整体质量。笔者每天都会收到各地选投的大量地方新闻,但真正符合要求,适合在省级媒体播发的稿件却不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否有规则和技巧可循?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8月21日,新华社在各条发稿线路中播发了公鉴《新华社实行新闻用户挑错奖励制度》,在各新闻用户中引起较大反响,许多媒体同行积极为新华社稿件挑错,新闻信息中心(营销总平台)用户服务总值班室每天接收全国各地电话、电子邮件百余人次。经过及时处理,“改稿”明显减少,据8月22日至23日统计,发“改稿”仅9条。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去年3月推出的全新新闻形式——图表新闻,受到了媒体和读者的肯定和欢迎。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新华对累计播发图表新闻稿件1300余幅,日均发槁量已从运作之初的2-3幅增至5-6幅,采用率高达80%-90%。北京青年报于4月25日开始推出每周一期的“读图时代”专刊,每期2至3个版,用以刊载新华社播发的图表新闻;经济日报也固定每天在一二版采用1条;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及许多省报都对新华社图表新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用大篇幅刊载。四次新问的灵魂是“新闻”提起图表,人们并不陌生,而图表新闻对我们而言却是个新生事物,许多…  相似文献   

15.
马达 《湖北档案》2005,(1):74-75
20年前的1978年8月11日,《汇报》发表青年作卢新华写的短篇小说《伤痕》。小说发表后,被全国二十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先后播发。新华社、中新社先后播发新闻,法新社、美联社的驻京记对外报道说:“汇报刊载《伤痕》这一小说,说明中国出现了揭露‘革’罪恶的‘伤痕学’。”  相似文献   

16.
介绍支撑国家通讯社新闻图片发稿的通信网络技术。探讨当今国内外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国新闻社摄影部是经中国党政机关授权,向海外媒体发送各类图片稿件的仅有两家机构之一,是我国与境外媒体争夺新闻阵地的主力。近10年,中新社摄影记者借助先进的通信网络技术手段,使用笔记本电脑、PDA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在历次重大战役和突发事件报道中现场使用中国电信3G卡、中国联通3G卡、中国移动3G卡和海事卫星电话,连接中新社多媒体采编网络,快速准确将现场拍摄的新闻图片传送到总社图片采编系统,通过值班编辑签发,将新闻图片播发到中新社信息发布网、中新社图片网和中国新闻网上。本人负责中新社图片采编技术保障工作,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结合我社图片发稿技术情况,就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现状进行梳理,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每天播发的上百条国际新闻稿件,都有其相应的新闻价值,其中的国际问题专稿,地区问题分析,燕人物传略,档案,综述等,更是当今报刊争相摘载的“香饽饽”,众所周知,国际新闻既增强了科学及多寡,又反映了编辑“视野”的水,然而,各类纸界媒体的办报方针不同,对国际新闻的采用,编辑形式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与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新闻是选择的产品。 选择是新闻记者的主要工作手段。当然这种选择是能动和积极的,不是被动消极的。 选择贯穿于新闻产品采集、写作、播发的全过程。新闻线索、采访对象、新闻事实、报道角度、新闻主题、报道形式乃至稿件的播发时机等,新闻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次次选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媒体发展和多媒体信息的飞速发展,单纯文字、图片已不能满足用户对于多媒体新闻产品的要求,因此从2005年初开始,新华社开始建设新一代的采编系统即多媒体采编系统,该系统是专门针对新华社的采编流程而设计开发的一套新闻采集、加工和稿件传送的信息处理系统,其加工产生的产品是新闻稿件。采编系统处理的对象从单一的文字类型,发展成为集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类型,该系统为新华社新闻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可扩展的技术平台。多媒体采编系统在继承了以往几代采编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多文种稿件编辑…  相似文献   

20.
新闻媒体要报道老百姓最关心的事。那么老百姓最关心啥?无外乎家事、国事、天下事。因此报纸要做的就是把这三件事告诉他们。作为《衡水日报》时事新闻版《新闻天下》的编辑,每天要面对新华社播发的大量新闻稿件,如何进行选择、整合、归纳、提炼,然后把好的内容,运用好的形式,组织好的版面奉献给读者是我每天工作的头等大事。对于编辑新华社电稿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