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学的思想渊源是极其古老的,然而科学学作为一门学科,波兰学者却是"科学的科学"(science of science)这一学科的术语创造者和早期研究者,堪称世界科学学史上的先声。科学学奠基人贝尔纳在《在通向科学学的道路上》一文中指出:"科学学可以采纳普赖斯的定义,科学的科学就是‘科学、技术、医学等等的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运筹学及其他。’M·奥索夫斯卡和S·奥索夫斯基于1935年提出的研究纲要就包含了这个一般的定义。奥索夫斯卡和奥索夫斯基正是用了‘科学的科学’这个术语,并且第一次把这个术语用于我们今天要使用的含义上(他们认为,这个术语是T·科塔尔宾斯基教授在1927年创造的)"。过去80年了,奧氏夫妇的这篇科学学的开创之作,不仅极具历史价值,而且对于今天认识科学的基本功能、开展科学学这门独立学科的建设,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贝尔纳科学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娜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3):38-40,29
贝尔纳开创了科学学这一新学科,贝尔纳科学学在科学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与西方其它科学学理论相比较,贝尔纳科学学的特殊性表现在它的理论前提、基本理论的框架及其发展的逻辑行程等所具有的意义上。研究它的特殊性,能为构建当代中国新的科学学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3.
国际科学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传统科学学到新科学学 科学学,国内一直采用Science of Science这样的译名,根据通常的定义,它是一门主要以经验方法对科学进行整体研究的综合性学科.它研究整个科学知识体系再生产的规律性,以及科学发挥作用的规律性,旨在为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科学规划和科学政策的制订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随着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地位的不断加强,科学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话题,不但各种传媒在关注科学,即使在日常的工作中,人们使用的语言也日益显得科学化和专业化,甚至街头巷尾的闲聊也很容易涉及到诸如食品中的致癌物质,VCD的技术特性等科学内涵较多的话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学的发展也体现出新的时代特色.首先,就表现为科学学对自己研究领域的重新整合,发展成科学学研究的新领域--Science Studies,为区别于传统的科学学,我们称之为新科学学.  相似文献   

4.
一科学学是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新兴学科,至今虽然只有短暂的历史,但却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科学学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1925年,波兰社会学家F·W·兹纳涅茨基首先使用了“科学学”一词。1931年,奥索夫斯基和奥索夫斯卡发表了著名的《科学的科学》论文。1939年,英国科学家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正式诞生。20世纪60年代之后,科学学逐步突破了狭隘的理论圈子,进入了广泛的应用领域,和科学技术管理与科技政策的实际结合起来,受到各国科学家、科技管理者、科技管理部门甚至政府的普遍重视。二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科学学的重要奠基人冯之浚先生不幸辞世,令人悲痛不已。追忆他近40年的学术生涯,其学术活动一直是同科学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为我国科学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回想同他在科学学领域的学术深交,莫过于他向我交待探索科学学理论的任务。我始终牢记1997年他当选为研究会理事长时的主旨演讲中所提出的一个问题:"科学学的核心理论是什么?"现在可以称之为"冯之浚之问"。他坚持贝尔纳传统的科学学理论范式,强调通过加强科学学的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来回答这个科学学理论研究中不能回避的问题。我国科学学诞生在科学的春天里,我们曾在改革开放初兴的年代共同开创了科学学学科建设的第一次浪潮;20年前的世纪之交,我们追踪"冯之浚之问",开创了新世纪科学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学科建设的第二次浪潮;如今又走过20年,我们将努力践行和实现冯先生关于科学学博士生教育的遗愿,推进科学学学科建设的第三次浪潮。  相似文献   

6.
试论贝尔纳历史主义科学学理论构建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尔纳开创了科学学这一新兴学科,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科学学基本理论,他从科学史研究的角度出发,认为科学作为社会历史的产物,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其他要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科学学理论应当立足于科学的社会历史性,将科学视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同形结构。这种科学学理论被称为历史主义科学学理论,而构建这一理论的基石则是科学的历史性、可调控性以及可预测性,即“科学三性”。对“科学三性”的考察,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学这一学科的特殊性质,也有助于当代中国科学学理论的建构,并为促进科学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761-1772
 著名科学学家、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1922-1983)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0周年了,但他的学术影响持久而广泛。普赖斯以科学计量学的开创性贡献而著称,而其成就却根源于厚实的科学史基础和科学学理论底蕴。从其整个学术生涯和发掘出来的鲜为人知的科学学主题论文看,普赖斯继承和发展了贝尔纳的科学学理念与范式,深化和拓展了科学学理论与方法,其贡献主要是:阐释了科学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基于此提出和论述了科学学的外延式多学科定义,科学学作为二阶主题的学科性质,以及由定量分析、理论模式、政策与管理研究三部分所组成的科学学结构;强调科学学的数据基础与定量研究,在科学学的范式下把科学计量学由科学的历史统计转向主流的引文分析,又从科学的网络分析推断科学图谱的革命新阶段,反过来又将定量揭示的科学发展指数规律和分布规律,归为“研究的研究”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加上一国科学产出占世界的份额与其GDP份额成比例的规律,总称为普赖斯三定律,从而丰富了科学学的理论空间;从科学学理论的视角阐明科学政策应当建立在科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科学的本质及科学与技术的差异和关系作为科学政策的基本依据。普赖斯生前不仅依据科学发展的倍增期缩短的趋势,预见到中国科学发展将会更快,而且非常关注中国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的发展,给予热忱帮助,寄予莫大期待。令人欣慰的是,在他辞世后的30年间中国科学迅速崛起,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亦成为世界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的活动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8.
《科学学研究》2021,39(3):385-392
1977年,科学学作为一门考察科学研究活动并总结其运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在中国被正式提出,之后的近半个世纪,贝尔纳范式下的中国科学学研究经历了从定性思辨到数理统计、再到科学知识图谱的演变路径。80年代,科学学经由数理统计方法开始进入科学计量学阶段,最终与国际社会的科学学研究融为一体。21世纪初,随着知识计量学概念的提出,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路径把科学学带入了第三阶段。科学学在中国的这种演变,也表现为从初期的科学学到后来的科学计量学的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学研究》是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于1983年创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科学学研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科学研究"类的"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认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级重要期刊"。本刊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相似文献   

10.
刘则渊为中国科学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始终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为理论根源,始终清醒地把握驱动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本质,始终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体系为目标,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科学学思想体系。刘则渊在科学学领域重要的理论贡献体现在5个方面:(1)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依据的中国科学学理论体系;(2)发现"哲学—数学—科学—技术—经济"大周期转化规律;(3)提出以知识价值论为核心的知识活动系统理论;(4)提出基于"技术科学"的新巴斯德象限理论用以支撑科技强国战略;(5)创建和发展以"科学知识图谱"为表现形式的知识计量学。刘则渊建设和培养了一支科学学研究队伍,他的学术思想影响广泛而深远,为中国科学学界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财富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科学学在中国前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科学学在中国体制化前的有关历史渊源和思想基础,提出对中国科学发展途径看法的代表人物以及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等对科学的组织推动作用,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后对科学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科学学的产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学是"把科学当作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的学科".科学学研究起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得到迅速发展.科学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自然科学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从总体上研究现代科学知识体系,揭示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3)自然科学的社会形成过程.(4)确定科技发展的具体任务与途径,对科研活动实行最好的管理,争取最优的成果.(5)研究形成完整的科学教育系统.科学学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背景下诞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学研究》是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于1983年创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科学学研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科学研究"类的"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认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  相似文献   

14.
正《科学学研究》是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于1983年创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科学学研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科学研究"类的"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认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学研究》是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于1983年创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科学学研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相似文献   

16.
正《科学学研究》是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于1983年创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科学学研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科学研究"类的"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认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学研究》是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于1983年创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科学学研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科学研究"类的"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认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学研究》是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于1983年创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完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科学学研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科学研究"类的"中文核心期刊"。被中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学研究》是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于1983年创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共同主办。《科学学研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科学研究"类的"中文核心期刊",被中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学研究》是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于1983年创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科学学研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科学研究"类的"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认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