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倩 《科协论坛》2007,(5):176-177
网络语言是通过电脑和网络进行人际交流的一种文本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由于特殊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其语言表现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异,产生了不同于常规语言结构和形式的变体。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网络语言变异的不同层次和背后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技术产生发展和网络使用者迅速增加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阶层中最敏感、最活跃的群体之一,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社交行为、价值观念和心理健康。以武汉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例,根据实际调研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对网络语言传播的心理动因进行分析,给出相关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3.
李洁 《今日科苑》2007,(12):159-159
本文从宏观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上语言变化现象分析现今流行的网络语言是语言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自21世纪中国进入网络时代以来,网络便成为了语言的一个新型载体,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其中不乏一些网络流行语,它们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体现了新世纪的语言活力。本文归纳出网络流行语言的特点,以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为理论根据,对未来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推测与猜想。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移动3G、4G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网络语言也与现实语言一样起着沟通交流的作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析网络语言,试图阐明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张丽  廖意红 《科教文汇》2012,(22):143-144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语言的分支,强调学习者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语言的,强调两者的互为主体性。生态语言学思想为研究外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基于浙江东方学院的口语教学改革实践来探讨生态语言学教学观视角下的英语口语教学。  相似文献   

7.
张敬科 《内江科技》2014,(2):110+143-110,143
<正>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今网络在全球迅猛发展的同时促使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发展。本文针对近年来网络语言的发展变化,初步分析了网络语言的构成与特点。一、定义由于网络的特点,网友之间几乎所有的交流都需要用键盘输入来完成。基于需要快速输入的原因,网络语言的特点就是要快速、方便、容易沟通。简而言之,网络语言其实就是用某些字母和数字、符号来表示要表达的意思。二、网络语言的构成网络新技术的兴起及网络交际媒介的  相似文献   

8.
胡花尼 《科教文汇》2008,(2):172-172,192
网络语言作为新兴的语言样式,产生了很多的网络词语,文章试图对“牛”、“牛人”、“牛逼”等几个网络词语作简要的分析,并探讨网络语言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作为新兴的语言样式,产生了很多的网络词语,文章试图对"牛"、"牛人"、"牛逼"等几个网络词语作简要的分析,并探讨网络语言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现代汉语在网络世界中的新的变体.它是网络与语言结合的产物.网络中所形成的许多语言现象都是通过修辞手段而形成的,有谐音、拟声、缩略、省略、析字、图象符号,也有借喻、借代、降用、反语、曲解、易色和留白,这些修辞手段的在网络语言中的使用,有些取得了积极的修辞效果,而一些无序、混乱且随意的语言现象和表现内容粗俗、浅薄的语言现象,就应该做到有所鉴别,有所取舍,批判的对待.  相似文献   

11.
赵春彦  尹智慧 《内江科技》2010,30(1):121-121,194
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网络语言一经出现就以其多样的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一些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词汇甚至走出了网络,慢慢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当中、面对这种趋势,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关于网络语言褒贬不一的评价、而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为人们提供一个深入了解网络语言的新视角.从而说明网络言虽然以非常规的形式存在,却有着人类语言所共有的特征——隐喻性、转喻性和递归性。  相似文献   

12.
郭宗娟 《科教文汇》2013,(35):54-55
本文用语域理论分析网络语境中的言语交际,指出网络语言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从网络的特殊语域,即语场、语旨、语式角度分析网络语言及其混合的主要类型,并阐释这种现象出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路的普及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语言习惯,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反映了语言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初步探索了网络语言的变体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对网络语言应该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日益成为语言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对象,本文以近两年网络称呼语为语料,从语用模糊角度浅谈其语用意图。  相似文献   

15.
郑青 《科教文汇》2007,(7S):178-178,182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路的普及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语言习惯,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反映了语言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初步探索了网络语言的变体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对网络语言应该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是一种随着互联网发展而诞生并流行的新兴语言。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为探究网络语言提供了良好的视角,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如何面对网络语言发展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已从网络走向学习层面,对中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面对这一新的语言现象,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找出应对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语言,树立正确的、科学的语言学习观。  相似文献   

18.
称谓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富含民族文化特色的习言。社交称谓语是人际称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称谓非家庭成员。社交称谓语与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密不可分。不同民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有着各自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导致不同语言的社交称谓语也是极其复杂和独特。然而英汉社交称谓系统中的通用社交称谓语却是极其相似。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对英汉通用社交称谓语进行分析和比较,试图找出为什么不同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下会却有着几乎共同的通用社交称谓语这一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19.
吴媛威 《科教文汇》2011,(23):145-145,187
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的特点就是大量英语借词杂糅其中。本文从英语外来词汉化的相关理论入手,结合网络词语的特点,通过分析网络语言中英语借词构成方式与使用现状,探讨汉民族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0.
邵春发 《科教文汇》2012,(20):82-83
网络的普及催生了一种新的语言模式,即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即时地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心理,然而在网络中言论的极大自由导致了网络用语鱼龙混杂,雅俗共存,本文试图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出发,谈谈网络语言的"是与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