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讯     
正蝙蝠为何携带病毒却不生病蝙蝠可以携带埃博拉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但它们却不会因此而染病。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蝙蝠体内一个被称为"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干扰素"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使蝙蝠刚好能够抵御疾病,却不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虽  相似文献   

2.
正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外形像老鼠,常于夜间活动,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说起来,并不是很讨人喜欢。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人们对蝙蝠有了更多的关注,发现蝙蝠简直是一类"超级哺乳动物",在蝙蝠体内携带多种高致病性病毒。大自然的筛选,使蝙蝠进化成了"毒王"的特殊体质和生活习性。在不同的文化中,蝙蝠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在  相似文献   

3.
正从SARS到MERS,再到新型冠状病毒,果子狸、骆驼、竹鼠、獾、蛇、水貂、穿山甲……一个个地被确认或怀疑为病毒的中间宿主,而这些新发病毒的储存宿主或天然宿主,都毫无疑问地指向同一个目标—蝙蝠。的确,从来没有哪个物种像蝙蝠那样,携带了如此之多的致命病毒而自身却安然无恙。要真正认识蝙蝠,你应该了解下面这些知识点。  相似文献   

4.
正从SARS到MERS,再到新型冠状病毒,果子狸、骆驼、竹鼠、獾、蛇、水貂、穿山甲……一个个地被确认或怀疑为病毒的中间宿主,而这些新发病毒的储存宿主或天然宿主,却指向了同一个目标—蝙蝠。的确,从来没有哪个物种像蝙蝠那样,携带了如此之多的致命病毒而自身却安然无恙。要真正认识蝙蝠,你应该了解下面这些知识点。  相似文献   

5.
蝙蝠专访录     
《发明与创新》2020,(5):34-36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人们谈蝙蝠色变。有人说蝙蝠是毒物库,是罪魁祸首,应该赶尽杀绝;有人提出疑惑,蝙蝠携带了多种病毒,为什么自己不发病?现在,我们请争议的焦点对象——蝙蝠来为大家解惑。问:有人将你们称作病毒库,这种说法准确吗?答:基本上可以这么说。据我所知,我们有1000多种不同类型的亲戚分布在全球,是地球上第二丰富的哺乳动物。目前,科学家们在我们身上成功分离出来的病毒少说也有上百种。  相似文献   

6.
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后,俄罗斯卫生部网站上发布的《新冠病毒(2019-n Co V)预防、诊断和治疗》文件中提到:"新冠病毒是一种由蝙蝠的冠状病毒与未知来源的冠状病毒重新组合形成的病毒。"有人将此解读为:俄方认为目前的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也有人认为,这种观点其实是指,新冠病毒不是一种全新的病毒,而是一种原本存在于动  相似文献   

7.
蝙蝠的功劳     
很多文明古国的人非常害怕会飞翔的哺乳动物——蝙蝠。只有我们中国人很早注意到它们的一种长处,就是能吃害虫,如苍蝇、蚊子。在中国百姓眼里,蝙蝠被看作一种吉祥的象征:蝠多就是‘福’多啊!而在外国,许多故事里讲的蝙蝠不是吮吸人血,便是攻击小孩,或者在妇女的头发里筑巢,甚至携带狂犬病病毒,等等。其实,这些看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正一种与呼吸道疾病相关的新型冠状病毒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永振等人与合作者对2019-nCov的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分析。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Nature。该病毒基因组从就职于出现病例的海鲜市场的一名病人身上获得。基因组分析显示,该病毒与此前在蝙蝠体  相似文献   

9.
正1.什么是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0.
蝙蝠     
在我们参观古老民居时,常可以看到在房屋或家具上雕刻或绘着一种动物图案。在逢年过节喜庆日子常在窗户上看到一种似鼠非鼠,似鸟非鸟的动物,这就是蝙蝠。  相似文献   

11.
<正>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害怕又黑又潮乎乎的洞穴,反正我是挺害怕的。尤其是在看了几部关于洞穴不明恐怖生物的电影后,就更加心有余悸了。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黑暗、这样的与世隔绝,才造就了洞穴里神奇的生态系统。蝙蝠:洞穴生态系统的"造物主"既然说到洞穴,大家可能想到的第一种动物就是蝙蝠。没错,大部分的蝙蝠都生活在洞穴里,昼伏夜出。蝙蝠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老鼠一类的)的第二大类动物,并且是唯一真正能飞的  相似文献   

12.
在媒体报道中,SARS-CoV-2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是圆形的、通常是红色的、被一个总体来说是突出的辐射状花冠包裹着.在体系上它属于RNA病毒,是冠状病毒家族的一份子.在2002/2003的时候,就是SARS-CoV-1引发了SARS疫情.病毒学研究在SARS-CoV溯源中证实这种病毒能跨物种地存在于动物身上,并且可以将不同冠状病毒的基因组进行重组.病毒首先从鼻子和咽喉进入,侵入身体细胞,改写它们的组建程序,打开细胞膜并把整个宿主身体占据为自己的环境,将其变成自我复制的场所.在宿主身体之外,该病毒相当脆弱,一旦作为气溶胶释出,它在各种物体表面上经过室温数小时后便不再存活,在酒精或醛类溶剂、加热或紫外辐射的作用下它的存活时间又会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科学家排出﹃非典﹄基因组序列美国《科学》杂志5月1日刊登了两份“非典”病毒基因组序列研究论文,这是首批经过同行评议的“非典”病毒基因组序列研究结果。新成果使科学家第一次观察到了新病毒的分子组成结构。由美国和加拿大研究人员组成的两个研究小组在论文中证实,“非典”病毒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他们发现,“非典”病毒与其它三类已知的冠状病毒虽然总体结构相同,但在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上却存在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是,“非典”病毒是一种崭新的冠状病毒,而非某种已知冠状病毒的近期变种。…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一夫一妻制很普遍,但在广大的动物王国却是一件稀奇事,大约5000种哺乳动物中,只有3%到5%的动物物种夫妻会白头偕老一生。这些动物包括海狸、水獭、狼、一些蝙蝠和狐狸,还有几种有蹄动物。即使白头偕老的动物,它们有时也会越轨。像狐狸,如果它们的老伴死亡或不再有性能力时,它们  相似文献   

15.
据国外媒体报道,真正能够飞行的动物只有鸟类、昆虫和一种哺乳动物――蝙蝠。其他动物都是通过从高处跳下或者从低处跃起,达到在空中滑翔的目的。下面是七种通过这种方式在空中"飞行"的动物。  相似文献   

16.
<正>在黑暗中,它们照样能分辨出远近物体。它们的绝活,人类能学到手吗?拜师于蝙蝠人类最早熟悉的"瞎子"动物,要数人们常见的蝙蝠了。对蝙蝠用超声波"看物"技术的了解和应用也有百年历史,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于这位蝙蝠老师的  相似文献   

17.
据国外媒体报道,真正能够飞行的动物只有鸟类、昆虫和一种哺乳动物――蝙蝠。其他动物都是通过从高处跳下或者从低处跃起,达到在空中滑翔的目的。下面是七种通过这种方式在空中"飞行"的动物。  相似文献   

18.
幽灵,妖精,狼人,吸血鬼……这就是蝙蝠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真的是有点可怕哦。其实当我们真正了解了行踪诡异的蝙蝠之后,就会发现这种会飞的哺乳动物其实也很可爱。全世界有超过1100种这样长着皮毛的飞行者。最小的蝙蝠还没有一元钱的硬币重呢,而最大的蝙蝠体重可达几千克。蝙蝠到底诡异在什么地方呢?蝙蝠真是很可爱吗?  相似文献   

19.
天空是如此的辽阔,动物们似乎都产生过在天空中翱翔的梦想。尽管它们中的大多数最终并没有演化出像昆虫、鸟类或者蝙蝠那样灵巧的飞行能力,但是也有许多种类并不是失败者,特别是在各个脊椎动物类群中,都有一些种类可以在空中飞行一定的距离,这种运动形式就是滑翔。滑翔是一种不甚费力的飞行运动。实际上,它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更加精巧的降落,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年来关于蝙蝠的研究进展及对未来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10年,我国关于蝙蝠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涉及的领域包括蝙蝠新物种的发现与命名、蝙蝠分子分类学研究、蝙蝠行为学与行为生态学研究、果蝠对植物种子传播作用的研究、蝙蝠生殖特殊性的研究、与蝙蝠特殊现象相关的功能基因进化的研究,以及蝙蝠与病毒相互关系的研究.本文将这些进展归纳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