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连续变化的实验教学情境,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将要学习的新知识0搭建思维桥梁,引导学生不断地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经验、生成新知识,帮助学生自主有序地建构盐类水解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试题的情境会影响学生解决或解释问题的策略,国际大型教育测评都有很强的情境意识。学术情境以真实科学情境为背景,按照学术研究一般路径呈现信息,学生需通过理解情境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储备建构解决问题的路径,并且加以应用。学术情境试题的目标定位瞄准测评学生的科学素养,引领学生建构及应用知识。学术情境试题的编制策略可归纳为:(1)以隐含的方式创设科学问题;(2)融入真实的科学情境、梯度合理,并且遵循学术逻辑的问题链;(3)配置紧扣问题、跨学科、适度超前的新知识;(4)呈现支持建构、供给及时、多元互补的信息库。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疑,引导学生参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在好的情境下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刘艳 《考试周刊》2012,(84):81-8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应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在实际情境中教学,可以让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到新知识中去,这样易于保持新知识,使学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6.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特点:1.学习的自主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已有经验和知识结构对新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另一方面要通过自主学习,对原有认知结构加以改造和重组,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2.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认为,为发展学生的认知灵活性,形成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应把知识学习与具体的情境联系起来,通过多次进入重新安排的情境,使学生形成背景性经验,从而掌握知识的复杂性及相关性,在情…  相似文献   

7.
刘宏 《中学物理》2015,(1):39-40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主动地建构而获得的".创设问题情境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必要途径.而如何有效挖掘情境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则是需要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教学情境进行"二次开发与挖掘",以此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创设真实情境,在提出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化学新课标的“情境—问题—活动”板块化教学范式正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而设计,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通过活动参与,进行知识建构和知识迁移。其中“,情境”要素联结学科问题和学科价值“,问题”要素引发知识建构和深度思维“,活动”要素实现知识重构和知识迁移。基于化学新课标的“情境—问题—活动”板块化教学范式设计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精准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产生新认知;精细组织活动,激发学生深入新探究。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有效的物理问题情境,是指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能促使他们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质疑、分析或推理,去主动建构新知识的物理问题情境.从具体操作层面来看,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把握好以下四个特性:目的性,针对性,可行性,生成性. 在人教版必修2《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中数学,笔者进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构建高效智慧课堂”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建构理论在教学中表现为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经验积极探索新知识并完善知识结构,它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引导性。在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建构理论也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之一。基于此,文章简述了建构理论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价值,并从自主预习、创设情境、构建小组、回顾生活等方面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有效数学阅读指学生面对一定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文本时,善于建构“活的”、结构化的知识,即善于通过联想把已有知识与问题情境联系起来,解决背景知识中新的问题,对问题作出自己独特的新的理解,最终超越阅读材料本身,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那么,我们是否应好好反思一下教学中是如何有效地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呢?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  相似文献   

13.
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建构数学知识 新知识总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小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多.生动而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显得尤其重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寻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人新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生活经验设计游戏性的、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是研究一切“事物”外在的、内在的、逻辑上的,甚至是抽象关系的理论基础.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不仅传递已有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对繁杂的知识进行建构重组与深入理解.新课程、新高考、新时代的数学注重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从多维度、多角度、多方面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有关知识关联情境,构建知识重组与学科融合的情境,运用恰当的情境化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5.
李欢兵 《成才之路》2012,(31):23-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简单地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教师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适合学生进行建构活动的问题情境,实现学生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6.
<正>"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①深度学习以知识深度加工、思维深度发展、意义深度建构为价值追求,指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形成。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在真实情境中产生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离不开具体情境的支撑。情境性是知识的根本特征。"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动对新信息  相似文献   

17.
1.学生的问题意识急需培养 建构主义提出:学习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学习者在问题情境中依赖自身的经验建构的.无疑,教师创新性问题情境的设计会大大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而情境创设的理想手段就是借助于网络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简言之,新的学习观就是要求学习者通过高级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所以基于网络资源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把学生的学习放置到某个特定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于情境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问题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新课的引入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兴奋和学习的乐趣.一、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建构主义观点认为,真正的学习不是告诉,而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情境中蕴含的新知识相互作用,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20.
卢艳会 《考试周刊》2010,(20):195-195
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不是靠教师在课堂里强硬的灌输与注入,也不是靠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基础上,主动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