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蚕室每期养蚕结束后的间隔期饲养肉鸡 ,实行蚕与肉鸡套养 ,每年除养蚕的正常收入外 ,每平方米蚕室还可增加养鸡纯收入 180元左右。一般 4 0平方米的蚕室每年可多获得养鸡收入 750 0元左右。一、套养期的科学安排12月中旬至 2月上旬 ,饲养第一批肉鸡。 2月下旬至 4月中旬 ,饲养第二批肉鸡。 4月下旬至 6月上旬饲养春蚕。 6月中旬至 7月中旬 ,饲养夏蚕。 7月下旬至8月下旬 ,饲养第三批肉鸡。 9月上旬至 10月上旬 ,饲养中秋蚕。 10月中旬至 12月中旬 ,饲养第四批肉鸡。二、蚕室具的严格消毒采用两次消毒法 ,即在养蚕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选用…  相似文献   

2.
1980~1986年,对广州某养鹿场圈养的东北亚种的梅花鹿后代进行了观察,发现它们的长茸期、发情配种期、产仔期较原产地的东北梅花鹿有所不同.表现在脱盘长茸提早,整个长茸期比东北梅花鹿长了1个多月.广州圈养梅花鹿在2月就开始脱盘长茸的占13.1%,最迟的在6月,占2.6%,3月与4月是长茸高峰期,分别占32.2%与34.9%,5月份占17.1%.梅花鹿公鹿在7月下旬开始发情,母鹿在8月中旬发情配种,至次年1月,10月是发情配种的高峰期.母鹿产仔最早在4月,占8.6%,最迟在8月,占5.7%,5月与6月是产仔高峰期,各占42.9%与30.3%,7月占12.5%整个发情配种期比东北梅花鹿的长了2个多月,母鹿的产仔期也长了2个多月广州圈养梅花鹿每年换毛两次,第一次换毛在3月上旬至5月上旬,是脱冬毛长夏毛,第二次换毛在7月下旬至9月,是脱夏毛长冬毛.  相似文献   

3.
应用4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法、Taylor幂法则研究了桃树上山楂叶螨种群数量动态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在桃树上,山楂叶螨既可作聚集分布,也可作均匀分布;6月中旬至7月下旬山楂叶螨呈聚集分布;8月上旬至8月中旬呈均匀分布;8月下旬呈聚集分布;9月上旬至9月下旬呈均匀分布,表现为聚集→扩散→再聚集→再扩散的趋势;山楂叶螨在桃树上的为害时间较长,在6月下旬出现为害高峰。  相似文献   

4.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徒骇河流域为例,采用集中度、集中期等方法对徒骇河流域1970年代以来径流、降水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徒骇河流域河川径流量年内主要集中在6~10月,集中期主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集中期主要在7月中旬和下旬;径流对降水具有滞后效应,多年平均滞后时间约为11.1d.  相似文献   

5.
枸杞负泥虫是药用植物枸杞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山东省青州市1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第5代成虫于10月下旬钻入土缝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出土活动.6月下旬~7月上旬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期.其幼虫的天敌目前仅发现一种寄生蝇.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中小学一般没有寒假,只有十几天的一个winterrecess,在1月底或者2月问。中小学暑假在6月中旬下旬到9月上旬间。还有个春假,有些学校在3月,有些学校在4月,大约10天。 大学里一般有寒暑假。寒假在12月底圣诞节前,大约1个月时间。暑假一般是5月中旬/下旬到8月。底或9月初。也有春假,一般在3月或4月间,大约1周至10天。  相似文献   

7.
豫东地区温室白粉虱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温室白粉虱在豫东地区日光温室内的发生规律及对防治方法实验.表明:温室白粉虱对蔬菜作物的危害在1d和1a内均出现两个高峰期,即1d中的10:00~12:00时和15:00~17:00时,1a内的5月中旬至7月下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作物受害程度因作物种类不同而异,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0%多福康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朽木夜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效果。朽木夜蛾在河北省秦皇岛和唐山地区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其幼虫第1代发生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2代发生下地7月上旬至8月中旬,越冬代发生于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幼虫共6龄。采用除虫菊洗衣粉(1:2)250倍液和苏芸金杆菌200倍液喷雾防治,杀虫效果达100%。也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9.
三角枫苗期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一年生三角枫播种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苗高、地径、主根长及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用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苗高和地径生长过程,划分各生长阶段,揭示三角枫树种的苗期生长特性随时间序列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突缘拟凹背蝗Pseudoptygonotus prominemarginis zheng et Mao在云南大理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产于土中的虫卵于9月中、下旬开始孵化,以幼虫蝗蝻越冬,蝗蝻5龄,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不欠即交配产卵,成虫子6月下旬至7月上旬相继死亡。  相似文献   

11.
淡水培养对桐花树幼苗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全光照条件下用恒定淹水位淡水培养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幼苗1年,以人工海水(8g.Kg-1)培养为对照,研究了淡水驯化对桐花树幼苗根的生长指标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桐花树幼苗根的生物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后180d的增长量显著大于前180d,淡水组与人工海水组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两组幼苗的根数、根长和根粗在同一时期没有明显差异,而在不同时期有显著差异;两种处理幼苗的根系活力均出现两个高峰值,分别在6月和9月份,幼苗的根系活力在5~7月份表现为人工海水组大于淡水组,而8~12月份则淡水组高于人工海水组;两种处理的冠根比在同一时期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淡水培养对桐花树幼苗根的生长没有显著不利的影响,表明桐花树对淡水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烤烟品种(系)苗期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并比较了10个不同烤烟品种(系)苗期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0个(系)品种的出苗时间为10~13d,其中出苗时间最短的为DL04,云烟85与云烟87,而最长为DL01,红大与云97.不同烤烟品种苗期不同阶段的单株生物量及其累积速率明显不同,其中累积最快的发育阶段随品种而异,但累积最慢的时期大多为6至7叶期.从4叶期到13叶期,云97烟的生物量增长最多,而DL03增长最少;多数品种苗期根占全株的比重先是增加,然后下降,茎所占的比重随植株的发育而持续增加,而叶则持续下降.此外,不同烤烟品种叶片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在苗期不同发育阶段存在差异,其中绝大多数品种烟苗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后期达到最大,但DL02与云87烟却在前期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1-2010年福建省67个气象观测站的最高气温资料,研究了福建省酷热日和福州高温日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的酷热天气主要出现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出现酷热日数大于10天的大都集中在福建省中部.福州的高温日大多集中在7、8月份,且呈明显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福州因距武夷红茶区径捷,在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辟为首批通商口岸之一。福州的茶叶贸易在经历了开埠初期近十年的沉寂后,到1853年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并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极盛,成为弛名中外的世界“茶港”。本文拟从福州“茶港”的沉寂与兴盛的原因入手,从一个侧面揭示近代福州城市贸易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乙烯对盐胁迫中玉米种子活力、幼苗生长及SOD活性的影响,发现外源乙烯可提高盐胁迫下两品种玉米种子活力和SOD活性,但幼苗鲜重和高度低于对照,表明盐胁迫中乙烯通过提高玉米种子活力和SOD活性,且使生长受到抑制来增加玉米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16.
镉胁迫下的桑树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重金属镉胁迫背景下,添加或不添加EDTA处理的桑苗叶片丙二醛含量45 d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桑苗叶片的丙二醛含量与镉浓度有关,在21 d~27 d内,丙二醛含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之后呈波动下降趋势;(2)与不添加EDTA的对照组比较,加入EDTA处理的桑苗叶片丙二醛含量波动比较平缓,随镉胁迫时间的增加,其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缓慢增加;(3)低浓度的镉离子对桑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浓度较高时会对其造成一定的伤害,使其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变黄,萎蔫,甚至死亡;(4)EDTA能适当缓解镉离子对桑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约马蜂在福建为1种常见的中型马蜂.野外摘取盛夏繁殖高峰期的蜂巢,室内观察计数各类幼体数目,研究该蜂蜂巢的各种特征,结果表明:约马蜂8月下旬最大蜂巢巢脾直径可达23cm,有775个巢房,其中蛹房最多占33.8l%;产卵雌蜂与职蜂在外形上无法区别;在室温32℃下蛹历期12.5d,并据此推算卵历期4.3d,幼虫发育历期11.3d;马蜂的巢为单脾的裸巢,较为原始,第二代幼蜂已有1/3雄蜂.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发利用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的地上咸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开展了不同灌溉周期试验.在流动风沙土和荒漠林土两种类型的土壤上,各设计5d、10d、15d、30d 4个灌溉周期,灌溉水均为28 g/L的地下水,灌水定额相同,均为1250 m3/hm2,研究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灌溉周期对土壤水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周期的增长,土壤水分明显减少;不同的灌溉周期,灌溉周期短的样地表层土壤电导率高于其它样地,但土体中层电导率低于其它样地,原因是较多的灌水把盐分向下层淋洗.  相似文献   

19.
安徽金银花尺蠖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银花尺蠖是近年来在金银花上发生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发现,该虫在安徽地区1年发生3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中下旬,9月下旬,常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对该虫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用NaCl、KCl、NaNO3和KNO3四种盐处理碱蓬 (Suaedasalsa)和玉米 (Zeamays)幼苗 ,比较Na 、K 、和Cl- 离子的效应 .0 .2 0 0mol·L- 1 KCl处理 6d引起玉米幼苗干枯死亡 ,大于 0 .3 0 0mol·L- 1 KCl处理 6d导致碱蓬幼苗干枯死亡 .0 .10 0mol·L- 1 KCl和KNO3处理对碱蓬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 ,大于 0 .3 0 0mol·L- 1 KCl和KNO3处理造成碱蓬幼苗幼叶黄化 .NaCl、KNO3和NaNO3处理均没有导致碱蓬和玉米幼苗死亡 ,认为碱蓬和玉米幼苗的死亡是由Cl- 1 引起的 .NaNO3和KNO3处理都引起玉米幼苗膜透性显著增加 ,NaCl和KCl处理增加不显著 .KCl处理引起碱蓬幼苗膜透性显著增加 ,NaNO3和KNO3处理碱蓬膜透性变化不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