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课题的巾报到"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校"的获得,威海环翠国际中学本着"发展个性,着眼未来"的开发理念,搭建了"两性四型"的课程框架"。两性——基础性(国家和地方课程)和拓展性(学校课程);四型——提高型、兴趣型、实践型和研究型,具体  相似文献   

2.
语文阅读校本课程作为学校学科拓展类课程中的一个分支,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学生未来奠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求出发,以"多元"视角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校本课程实践为例,我们提炼出高中语文阅读校本课程的四条实施路径,即筛选拓展,增强多元文化意蕴;加工整合,拓展多元秦淮读本;实践体验,提升多元人文修养;以读促写,夯实多元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3.
"大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联系生活,校本课程是向生活各个方面拓展和延伸,也是联系生活。因此,校本课程和"大语文教育"思想相契合,校本课程是"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必然结果 ,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和老师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深入开展,我校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拓展型课程的校本教材也越来越多。例如,我校自编的校本教材《京昆戏曲艺术欣赏》就深入浅出地将两项世界级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京剧与昆曲中的常识向学生介绍,教学生如何欣赏,对培养高中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校多位艺术教师都积极投入到了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京昆戏曲艺术欣赏"拓展型课程也逐渐形成系列和主题,成为了我校的特色和品牌,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作出了贡献。一、课程目标在"京昆戏曲艺术欣赏"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  相似文献   

5.
根据学生发展实际,学校英语校本"体验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总目标,立足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长课程三个维度确立课程分层目标,进行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以及特长课程的实施,能有效促进学生提高语言素养,感悟人文意蕴,发展交流能力,从而实现语言能力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校本课程开发得到了广泛重视。但是,到目前为止,不少学校在这一领域的探索还停留在编写校本教材的层面上。这种"窄化"现象制约着校本课程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现象,须对校本课程开发在概念内涵上进行新的拓展,对其进行再概念化;并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探索"在地化"的开发策略,更好地实现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建设特色学校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山学校以上海市加强中小学课程领导力子项目为引领,聚焦学校的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对已有校本课程从调查满意度入手,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的类型偏向于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正因如此,我们常先入为主地认为校本课程的意义和作用仅局限于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但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校本课程的实施对于基础型课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物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物理组除了不折不扣地完成国家课程外,还开发了具有物理特色的校本课程,即以"项目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校本课程,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物理素养。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校本课程的构建应当定位于让学生自主发展与实践创新。学校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着力打造"名人讲座""户外游学""志愿服务"三大特色校本课程,有效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关心窗外世界,投身社会生活,在不断拓展视野的过程中,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多元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校本发展"视阈中的学校音乐课程建设,既要符合音乐教育的规律,又应充分体现学校的个性。无锡新区实验小学在"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的指引下,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定位的校本理解和教学策略的校本选用,探求国家音乐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途径,同时,通过音乐类微型课程、音乐类阶梯型菜单式课程、综艺课程的开发和音乐类环境课程,探求校本音乐课程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开设校园音乐剧拓展型校本课程是我校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一次大胆尝试。六年前,我们学校就开始创编校园音乐剧,至今我校创编了六部校园音乐剧,每年都获得上海市各类戏剧比赛一等奖。为了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校的课程建设,我们尝试在三年级开设校园音乐剧拓展型课程。去年又在此基础上申报了上海市课题《小学校园音乐剧拓展型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黄浩 《辽宁教育》2014,(8):76-77
正自2001年以来,我国各地中小学兴起了一股"校本课程"热,作为舶来品的校本课程已经日渐成为中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并非一帆风顺,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操盘手",很多时候并未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校本课程开发缘何受阻?迷局将如何破解?校本课程的"泛化"校本课程在实际开发中因失去焦点而泛化。课程目标宏大模糊。在一些课程开发的案例中,课程目标描述显得过于宏大,  相似文献   

14.
沈洪 《现代教学》2010,(6):15-15
在将世博元素有效地融入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校完善已有的校本课程框架,将世博元素渗透在校本课程的三维目标中,融入在基础型、拓展型与探究型三类课程实施中,体现在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研训一体化、校本研修要求的提出,教研组除了做好备课检查、听课、作业检查、质量分析等常规工作外,还应强调一个"研"字,了解学情和教情,找准研究点,带领组内教师一起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因此,确立一个具有校本特色又适合本校教情的研究专题显得尤为必要。进行"三类课程统整"实践研究是我校近两年的重点项目,涉及各个学科间内容、资源的统整,涉及基础型、拓展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2012,(18):16
2012年5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实践研究"课题现场会在京通小学召开,会议主题为"构建智慧教育,启迪真善美人生",充分展示了以京通小学为代表的朝阳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方面结出的丰硕成果。2003年起,京通小学即开设了体育类校本课程,并随之拓展成为体育艺术类的课程体系,随后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成为北京市校本课程先进校。2010年,学校参加了"北京市国家级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存在两套话语:课程政策话语与学术界主流话语。当前政策话语淡化而主流学术话语主导已成基本事实。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理论话语由西方引入、转化而来,而基于本土课程开发实践的研究严重不足,由主流学术话语指导的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陷入凌空踏虚、难以落实的尴尬。校本课程开发再概念化,从多维度拓展校本课程开发概念内涵,恰与政策话语神合,是一种立足现实,可以不断推进的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所在学校多年坚持开发生物校本课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该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径,分享同行。校本课程需要"开"。校本课程开发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成长的途径之一。因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成长的途径之一;校本课程应该"发"。课程决策民主化;课程理念明晰化;课程开发程序化;课程展示多元化。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还要注意,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素养显得更为重要,还要坚持创新,凸显校本课程校园文化的情境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加强学校课程领导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课改理念、课程方案校本化的过程,就是实现学校课程领导的过程。大同中学在学校课程领导中关注“三个层面”:开展课程方案校本化整体设计;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校本开发。提出了“年段分解,底线上移,功能优化”的原则,将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在三类课程中,制订实施《大同中学学科课程标准实施纲要》。整体设计学校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框架,整体推进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科目的开发,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具有先天性的人文教育优势。我校构建的语文学科课程链是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进行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抓手。基础型课程校本化为人文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拓展型课程精品化为人文教育打造了重要平台,研究型课程系列化为人文教育开辟了新天地,在学科课程链的构建下,学生提高了人文素养,夯实了国学基础,吸取了文化精髓,陶冶了人格修养。我校语文三类课程的构建由主线"教与学的实际及由此产生的问题"贯穿其中,从而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型课程精品化和研究型课程系列化"课程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