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山曾展鸿(先胜)平阳谢侠逊(1935年弈于香港)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 “粤东三风”之一曾展鸿与“棋坛总司令”谢侠逊乃是故知,早在1919年秋便在沪上订交,此后时有书信往来。!935年初,谢侠逊访穗之后准备赴南洋前,在香港短暂逗留。这期间,谢与曾展鸿等棋友进行了一些交流比赛,本局即为其中之一。 1、炮八平五马2进32、马八进七马8进7 3、车九平八车1平24、车八进六年7进1 5、兵五进一士6进56马二进三炮2平1 7、车八平七炮1退18、兵五进一…… 红方如改走马三进五,则炮1平3,车七平六,…  相似文献   

2.
他与林弈仙、谢侠逊、刘忆慈、沈志奕、董文渊、朱明华合称为“江南七星”; 他被有“锦马超”之称的南京名手万启有推崇为“国内第一”; 1930年在香港举行的“华东华南大棋战”上,华东队选派周德裕、林弈仙出征,结果平分秋色。当时“棋坛总司令”谢侠逊曾说:“如张观云能往,当有更好之表演。” 《象棋界》云:“张氏之艺,确驾人上,实非过誉。闻张氏艺能冠绝诸辈者,乃娴熟吴氏《梅花谱》而通权达变所致也。”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已故百岁棋王谢侠逊,是现代中国象棋运动的开拓者和“我国推广国际象棋的先导者”(见知名棋史专家李松福的专著《谢侠逊与象棋》第77页)。 在我国,他是荣获中国象棋冠军的第一人(1918年,有全国60余名好手参加的我国第一次象棋大赛),也是荣获国际象棋冠军的第一人(1935年中、美、英、德、奥五国“银龙怀”国际象棋大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20年代末,我国象坛“总司令”谢侠逊于上海“登台施令”,无疑是棋坛上最为嘱目事件之一。谢侠逊,以其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组织能力为民族瑰宝——象棋。在世人心目中地位的提高作出了努力。 谢侠逊,小名卿源,大名宣,字侠逊,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10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平阳腾蛟镇。他幼年贫困,曾为人牧牛,但热爱学习,曾在私塾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初具爱国之心,这也为他后来从事爱国棋艺  相似文献   

5.
棋王谢侠逊     
中国最早的国际象棋名手当推“百岁棋王”谢侠逊。谢侠逊(1888—1987),名宣,小名卿源。出生于平阳县腾蛟凤巢硐桥头。平阳县隶属温州,自古有棋乡之称,日后也诞生了女子世界冠军诸宸等国手,可见当地棋风昌盛。谢侠逊从小就从父学棋,读书之余,嗜棋如命。一次他偶得古谱《韬略玄机》,如获至宝,随后逐局研究,棋艺大进。  相似文献   

6.
在上海一条小小的里弄内.住着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他每天还坚持在周围散步。路遇他的人谁能想到,这位老人就是被象棋界几代人仰慕的棋王谢侠逊先生。如今,谢老更被象棋界尊敬地誉为“百岁棋王”。早在二十年代,谢侠逊先生已成为首屈一指的棋艺家和棋评家,他一生从事象棋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棋界知名人士、第二届亚洲杯象棋赛副总裁判  相似文献   

7.
棋王谢侠逊,因肺病医治无效,于1987年12月22日在上海市谢世。 谢侠逊先生于1887年出生于浙江温州市。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中国象棋活动,为中国象棋推向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以象棋为武器,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抗日,  相似文献   

8.
他年少时就有“十龄童”、“小棋王”的美称;在谢侠逊1对5车轮应众战中,13岁的他以车马兵仕相全战平了谢老的单车士象全,成为上场选手中惟一的和局; 1982年国家体委公布了18名首批中国象棋国家大师名单,他榜上有名。几年之后,又被国家体委批准为中国象棋国家级裁判。  相似文献   

9.
广东卢辉(先胜)浙江谢侠逊(1936年1月弈于广州)五七炮对半途列炮1935年12月,“港侨中学”筹款义赛结束后,谢侠逊于年底入广州,与广州“四大天王”在长堤青年会举行了新年棋赛。当时谢侠逊声誉甚隆,广州群雄能否力拒客将,备受各方关注。首战,谢以1胜3和击败黄松轩;次役,谢又以1胜2和1负与冯敬如奔和;第三战,谢对曾展鸿,谢3和1负稍挫;第四战,由卢辉上阵,这也是谢卢首次交兵。前三局,卢1胜2和领先;第四局,卢辉再布五七炮,谢又败北。他是华南名手抗击谢侠逊的战绩最佳者,下面要向诸位棋友介绍的便是…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九年夏季的一天,周恩来同志来到“东方象棋协会”,看望著名棋王谢侠逊先生。名扬中外的棋王谢侠逊见周恩来同志来此。惊喜万分,一时不知所措。周恩来同志热情地上前握住谢侠逊的手,亲切地问寒问暖。过了一  相似文献   

11.
已故百岁棋王谢侠逊,是现代中国象棋运动的开拓者,他不但以幽柔缜密的棋艺风格,帜树棋坛,蜚声中外,而且穷毕生之力,精研棋艺并宣传推广,为发展象棋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谢侠逊国学深厚,文才俊逸,善吟咏,精联对。生平笔耕甚力,著述颇丰,除在报刊上登载众多棋局...  相似文献   

12.
我自幼喜爱驰车策马、“将他一军”的中国象棋.成年后,进入棋界圈内,除协助组织赛事,担任赛会裁判工作外,平时热衷收集各种棋类书刊.近半个世纪来,在我的书橱里,最值得收藏纪念的是一册由“棋坛总司令”谢侠逊亲笔书赠的《鹿城棋苑》.  相似文献   

13.
提起“球王”大家一定会想起贝利,但是,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也曾有三位球员赢得“球王”称号。“上海球王”陆品琳他是当时公认的“第一代球王”。1945年,周家骐在《上海足球志》中曾对其进行评述“四十年来出类拔萃之球人,可说车载斗量,而鹰球王之尊号者,前后不过二人,即陆品琳与李惠堂也。”陆品琳自幼喜好足球,一直是校队主力,考入南洋大学后,品学兼优,球技出众,曾多次以队长身份代表南洋大学参加中南地区比赛。陆品  相似文献   

14.
《棋艺(象棋版)》2018,(3):14-15
12月22日,由中国象棋协会、平阳县人民政府、温州市体育局主办.浙江省非奥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平阳县体育事业发展局承办.浙江省棋类协会、温州市象棋协会、平阳县象棋协会协办的2017年首届“平阳农商银行·谢侠逊棋王杯”全国象棋公开赛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谢侠逊棋院盛大闭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棋王碑林 为纪念谢侠逊对中国象棋事业的突出贡献,腾蛟镇党委在全镇人民慷慨解囊,踊跃捐资下,建成百岁棋王碑林,以“抗战时期”、“百岁寿诞”、“名人题赠”、“友人题赠”、“自题”五个部分,共竖五十余座碑刻。碑林反映谢公爱国爱乡致力振兴棋艺之光辉一生,是留给  相似文献   

16.
棋仙钟珍     
20年代广州棋坛涌现出黄松轩、曾展鸿、钟珍三位杰出的棋手,他们被当年的棋坛总司令谢侠逊先生誉为“粤东三凤”。三凤之中钟珍年令最小,但他的经历却最富传奇色彩。 钟珍字灵宝,广东番禺萝冈洞人,生于1889年。他原在亲戚经营的一家米店工作,要向客人送米上门,所以被人称做“米仔”。  相似文献   

17.
1940年3月,棋王谢侠逊出使东南亚诸国归来。他此行是以国民党政府“巡回大使”的身份,到东南亚一带华侨中进行抗日救国宣传的。返抵重庆时,受到各届人士的热烈欢迎。由邵力子夫妇主持,假国际联欢社为他举行聚餐会,影响甚大。嗣后,棋王在重庆、成都等地多次举行棋赛劳军大会、劝储棋赛大会等,为支援抗日而募捐,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全国各地棋坛的棋手纷纷响应,掀起一股象棋救国抗日的热潮。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满族涌现出不少象棋名手,如《反梅花谱》作者镇江巴吉人、华南“四大天王”之首黄松轩、曾被“棋坛总司令”谢侠逊封为“军长”的杭州关春林等。那健庭也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棋坛总司令”的谢侠逊先生今年十月下旬迎来了第九十九个春秋,成为我国棋坛上第一位百岁老人,这是一喜。谢老从六岁开始下棋,精研技艺,著书立说,热爱祖国,驰骋沙场近一个世纪,成绩卓著。为了表彰他对象棋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9月15  相似文献   

20.
林荣兴和上海“四小”徐清祥30年代时,上海棋坛上以常居的李武尚、鲍子波,加上客居的湖北罗天扬,扬州窦国柱,平阳谢侠逊,永嘉林奕仙等,构成上海一批名棋手群。中期时,一下了冒出几个小字辈来,因为这样的人有4个,为此简称“四小”。“四小”基本上都是外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