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世界体育文化表现出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导地位的特征,这种文化的特性也使得古老的奥林匹克运动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使体育运动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背离奥林匹克精神的现象,阻碍了世界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可以为这种现状的改变发挥很好的作用。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描述入手,分析了世界体育文化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体育文化建设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北京奥运会百年一遇,奥林匹克运动第一次来到东方文明古国。当西方的奥林匹克文化遇到东方的传统体育文化。两者就会在冲突中产生融合,这种融合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北京奥运会,促进了奥林匹克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文化与西方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传统之间,有着明确的内在联系。研究道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相通性可为中国传统道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可挖掘中国传统道文化中适合奥林匹克运动未来发展的文化,为东西方文化跨文化的交流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让中国文化注入奥运精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在蒸蒸日上的同时,也面临一些严重问题有限资源与无限超越的矛盾,奥运理想与生存发展的矛盾,参与主体不同利益冲突的矛盾。这些来自奥林匹克运动自身和生存环境的矛盾冲突,在奥林匹克原有的理论框架中,很难自我修复。这就为中国文化精神进入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与巨大的用武空间。中国文化精神可以为修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观提供新的价值取向,可以为完善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可以为整合奥林匹克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提供新的方法;用中国文化的“和谐”理念阐释奥林匹克理想,指导奥林匹克实践,处理奥林匹克面临的种种问题,对于补充奥林匹克主义,完善奥林匹克理论,创建更符合人本价值的奥运运作新模式,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逻辑分析法,从重视伦理的体育价值观、追求和谐的体育思想、倡导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体育文化。奥林匹克运动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和平与友谊始终是奥林匹克发展的永恒主题和人文奥运是以人为本的奥运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认为倡导和传承“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可以促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契合,也可以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实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交流和融合,丰富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从而凸显北京2008年奥运会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奥林匹克文化和教育的多元化趋势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一百多年前,充满创新精神的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开创了以国际化为生命线的奥林匹克运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顾拜旦的奥林匹克理想已在新的形势下被发扬光大,受到全球化深刻影响的奥林匹克运动,其文化和教育正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一、奥林匹克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奥林匹克运动是在恢复古代奥运会最美好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活动并赋予时代感的基础上创立的。顾拜旦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者们极力主张将体育与文化艺术相结合而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进而建立和平美好的世界。这种思想使奥林匹克运动担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赋予了它极强的文化价值,使奥…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的文化理念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太极拳文化理念与西方奥林匹克精神是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太极拳的文化理念主张"静"重视"养",奥林匹克运动理念主"动"重"畅"。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太极拳运动在当今世界上的广泛传播表明了中、西体育思想的互补和融合。这种融合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当代世界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补充和完善。太极拳以独特的运动形式和养生思想及自然、和谐的文化理念成为与当代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接中的奥林匹克介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传统文化尽管与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形成了巨大反差,但它对吸收和接纳奥林匹克运动有着不少天然的有利条件。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做贡献的强烈愿望,推动了与奥林匹克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具有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与和平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一脉相承。奥林匹克运动的竞争精神、平等观念等,有益于市场道德观念的建设,有益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育和成熟。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西方文化在奥林匹克文化中始终居垄断地位,表现在奥林匹克文化以西方文化精神为主导;奥运会组织为西方人士所控制;奥运会的项目绝大多数是西方体育项目等。奥林匹克文化垄断性造成国际奥委会决策的偏差和奥运会参赛主体的不公平,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体育的政治功能,影响了奥林匹克宗旨的实现。因此奥林匹克运动要实现良性发展就必须消除垄断,实现文化上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对青少年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其文化价值、教育内容和素材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的现实背景下,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将不可回避奥林匹克运动对青少年的巨大影响力。中国学校体育应发挥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教育价值,以人为本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体育文化促进奥运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体育化始终高举社会主义化的旗帜,创造了体育化发展的规模、速度、效益,在中国体育化创建发展的整个历程中,探索并实践中国特色的体育化发展之路,为体育化建设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方国清 《体育学刊》2007,14(1):76-78
一个真正健康的和谐文化总体应该包含文化与武化。文化乃以文教化,通常借用礼乐等美、善的事物去涵养人、陶冶人。武化则在于成就人阳刚之身躯气质。文化与武化实无优劣之分,其共通之处都在于“化人”与“人化”,对人进行尽可能完善而全面的教育,促使人的心灵各能力获得相互渗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舞蹈文化是中华艺术史上的瑰宝,是吸收异域文化和传播东方文明精华的博大载体。它内在地凝结着唐代特有的审美文化理想,是时代风尚的艺术反映。  相似文献   

14.
论体育文化的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体育文化的概念和特征,将体育文化产业划分为四大门类:体育教育产业、体育智力产业、体育媒体产业、体育休闲产业,并对体育文化产业现存的问题和前景进行翔实的分析,旨在为体育文化的产业化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尚力精神--论现代体育的文化符号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以"符号-文化哲学"为哲学基础,以体育作为"人性圆周"上的文化符号为逻辑起点,梳理现代体育的"原典价值",追溯现代体育在中国传播的思想背景,环视当代中国体育的演变,在汉语语境下,建构了尚力精神:以"力本论"为轴心,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崇尚追求体力、意志力和生命力的意识和信念.文章最后阐述了在中国"实用理性"仍占上风的文化背景下,建构尚力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回溯剑在古代工匠、君王、文人与武士等社会角色之间演绎的各种文化事象,梳理古代剑文化发生、发展与变迁的特征.结果显示:剑经过古代先贤的附魅与写意,已经不再仅仅是纯粹的武器,而被赋予了刚正不阿与正气磅礴的伦理色彩与道德范式,在历史长河中往往成为拥有权力地位的表征、文武双全的标志,浪漫侠义的彰显,精益求精的典范,正义之气的化身,传统哲学的折射等文化意蕴而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7.
武术文化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内外兼修、蕴含深刻哲理的传统文化,以多方面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个性。发扬光大武术文化的坦荡、博大的精神内涵,对理解东方文明的精髓,对民族自立、自尊、自强和凝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历史的角度、现实的需要两个方面辩证地提出了21世纪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将与中国武术保健体育文化融合,分析这两种不同文化融合的哲学原因和现实原因。指出了中国东方体育文化的核心和魅力所在,强调要高擎武术文化大旗,开创奥运体育文化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早期游侠文化的兴衰、发展特点及对中国体育文化进程的影响:游侠活动使得中国古代体育的形式和理论逐渐完善;游侠文化为古代中国体育文化奠基了坚实的哲学基础;游侠文化的巨大优势使得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生命力极为强大;游侠自身的叛逆性导致了中国古代体育从主流文化中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0.
对现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理性认识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刘林箭 《浙江体育科学》2001,23(4):29-30,34
学校作为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脱离民族、时代的文化背景而存在,与其他亚文化形态一样,枚圆体育文化走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缩影,也是社会大文化中一个具体的组成部分。枚圆体育文化的生成发展既受到社会文化特性的制约。又有其自身的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