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恋爱时,男孩女孩分隔在两个城里读书,女孩读师专,男孩读师大。两人都来自苦寒的乡村,是典型的穷大学生。他们的爱情贫穷而纯真,与其他人比起来,虽说都是大学生,命运却是被“定了向”的;毕业后,他们将被分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个男孩在一个女孩经营的彩票投注站买了一注彩票。然后…… ——如果他们一见钟情,那么作者是琼瑶。 ——如果男孩对女孩一见钟情,但是忍着不说,然后日复一日地来买彩票,那么作者是村上春树。 ——如果女孩忽然操起一把暗藏的刀向男孩砍去,男孩躲开了,然后整个一条街的人都向男孩杀来,那么作者是古龙。 ——如果男孩在第二天夜晚还来买彩票,但是女孩已经从新闻中知道他在昨天回去时因为车祸丧生了,那么作者是希区柯克。 ——如果男孩根据一本2050年出版的《过去50年彩票  相似文献   

3.
我时常这样想,如果小时候祖父辈没有帮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那么等到他感觉读书的重要性时才去读,那很可能就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读书。像我这年纪的人,最好的读书时间,基本上都被"文革"给荒废了。小学时还能  相似文献   

4.
正我的主题是培养深度阅读、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阅读习惯应该成为新精英的生活方式,以吸引大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90后学生存在不是读不读书的问题,而是他们不读课外书,从小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多年的应试阅读使他们对读书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什么都不爱读,有的学生只玩游戏,也不读手机上的书,也不上网查  相似文献   

5.
看到并不熟悉的小女孩落入冰水,一个小男孩勇敢伸手救人,因力气太小也落入了水中。两个孩子的父亲赶来后,第一反应是不分先后:男孩的父亲救出了女孩,女孩的父亲救出了男孩,他们共同奏响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爱之歌。目前,小女孩已出:,男孩仍在重症监护室,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6.
现在中国看古籍的不太多了,原因至少有两条,一是现在通古文法的人少了;二是现在一些读书的人倘从实用上考虑则多读“股票指南”、“求偶秘诀”那类的书,而从消遣上考虑则更 愿意跟着琼瑶去流泪;跟着金庸去打斗;跟着王朔去侃大山。尽管一些人实际上并未真读懂琼瑶、金庸,特别是没真懂王朔,可毕竟在他们的字面上尚可过一把瘾。古籍谁去读呢?即便最易读的“说部”,现在也大多无人问津了,一些对大学生读书取向的统计表明,大学生们对《红楼梦》尚示青睐,然而当我问及我所教的那些言之凿凿地喜欢《红  相似文献   

7.
“连字带空白一起读”。这是我国大学者金克木晚年的读书方法。他说:“读书也可以说是听古人、外国人、见不到面或见面听不到他讲课的人的话”。因之“听话也可以说是一种读书”。金克木这种读书方法,实际上是把书放在社会大环境下去读,读书和读社会上的大和事物结合起来。这种连字带空白一起读的方法,使许多大学者有着警世骇俗的发现。例如大文豪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写了两个字‘吃人’”!从“空白”处和“字缝”中看出问题的本质,这才是把读书和读人、读物结合起来,发现前人没…  相似文献   

8.
成功不难     
有一位韩国大学生在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地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这位韩国学生发现,在国内读书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他们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取得成功的人。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男孩考入了一所师范学院,在师范学院里,他喜欢上了唱歌。马上就要毕业了,男孩的心却充满了困惑。唱歌和当老师都是他喜欢的,如何选择呢?男孩最后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先当一名教师,  相似文献   

10.
问题与回答     
问:我是北大法律系三年级学生,准备考托福去美国读法学,这样合适不合适? 答:先举一个例子,有一个西安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毕业后考上北大法律系的研究生,然后毕业后想去美国读博士,出来之后就已经31岁了。可是他忘了,他要是在中国的哈佛读书,毕业后就已经是社会的精英人士,可以挣很多钱。新东方的法律顾问开元律师事务所的王立华,没有出过国,  相似文献   

11.
口味     
想起有次在列车上,一个女孩对男孩说要吃桔子,男孩说哪来桔子,吃个苹果吧。女孩坚持要吃桔子,男孩说你吃苹果的时候想象是在吃桔子你就会吃出桔子的味道来。女孩不开心,男孩看着书也不理睬她。我被这种理论逗乐了,男孩听见了对我笑了一下。一会儿女孩吵着要吃鸡翅,男孩从包里翻来翻去只找到了袋装的鸡腿。接下来的对白又让我乐了一次,男孩对我说她就爱  相似文献   

12.
相恋了3年多的一对恋人于德彬和孟晓祎在毕业前几天平静地分手了。在大学生毕业的时节,许多在校园内如胶似漆的“情侣”,像于孟二人都分道扬镳了。对此,有人感叹:难道毕业向左走,爱情向右走?校园爱情:大学生活的调味品?刚刚毕业于吉林大学的于德彬祎是在大一的时候,用了将近半年时间追到孟晓的,之后两人共沐爱河,彼此还将“此爱不渝”的字样刻在对方的项坠上。身边许多人向他们投去艳羡的目光。然而毕业吃过“散伙饭”之后,两人宣告分手,于德彬去北京寻求发展,孟晓则回老家福州工作。每年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是许多校园“同林鸟”变“分飞燕”…  相似文献   

13.
男孩女孩的大脑不同,因而应该用不同的养育和教育方法步引导他们选择不同职业,这个观点是新闻媒体过去十年传播最成功的观念之一. 一群鼓吹者不遗余力地兜售这种观念,如今似乎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常识.这些人撰写畅销书,面向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者等发表演讲.新闻媒体则不加批判连篇累牍地引用他们的观点,如因为男孩女孩的巨大差异,男女分开教学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4.
人如读书,读书如读人,读画也是如此。尽管被读的这位才气过人、出类拔萃、文静、雅淑的女子一再拒绝、推让,我还是轻轻走了过去,站在这幅人生的极品面前,惬意浏览。这是一个真女  相似文献   

15.
我有我爱     
季屏 《出版经济》2004,(5):34-35
1.农民--中国最大的群体购书读书却是最少的人一种悲伤 中国农民是最讲究实际的人,除了孩子读书必备的教材教辅书之外,花钱买书全是些实用可以致富的书刊,养猪养鸭宰虫杀草等等.偶尔破费一下,多是买通俗书刊和武侠之类的大众化图书.识字的农民一般非常喜欢读书,只是囊中羞涩.我曾送给一位农民一本国内著名作家的随想录,两年之后再次路过他家时,惊奇发现只有小学文化的他竟然反复读了几遍那本书,而且他家里五口人都读过这本书,让人吃惊不小.  相似文献   

16.
您读过峻青的作品吗?峻青不仅是个著名的作家,还是位老新闻记者呢!他的学习体验,概括起来说,就是多读书,多实践;读书本文学和读口头文学相结合;读书和创作相结合。峻青从八岁起,在村里的私塾断断续续读了三五年书。十三岁那年,他为家境穷困所迫,到邻村一家地主开的花边工厂当童工,整天下地、放牛、推磨、烧火做饭、不管是农活还是家务,里里外外,什么都干,被人喊作“小扛活”的。尽管终日劳累,但一空下来,他就象干渴的人扑到清泉上,贪婪地读书。当时,地主的儿子在外地上学,署假带回一些书籍。他如获至宝似地把  相似文献   

17.
羚子 《出版视野》2005,(1):44-44
最近读了贵刊2004年5期理歌的一篇题名叫《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的文章,使我受到启发。古今中外,尤其中国,历代都有不少文人骚客写了大量“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的楹联。我收集了一部分,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大都对仗工整,音韵流畅,富有知识性,科学陛,趣味性,使人读来朗朗上口,想来从中体味良多,教育颇深。我常常想,如果没有读书人,不知社会会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8.
正确地引导未成年子女读书的方法,应该是守住底线的放任自流。创造条件让孩子以读书为游戏,帮助他们寻找阅读中的纯粹趣味。所有认字的人都声称自己喜欢读书,以"大老粗"名号自称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读不读、读什么,仍是一个难辨真伪、未曾深究的话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例牌菜《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内地人均读书4.39本,比2011年的4.35本多了0.04本,这真是一个"惊人"的进步。报告还得出另一个"惊人"的结论:学历越高读书越多,博士生的年人  相似文献   

19.
抄书     
从古代起,许多学者就把抄书看作是与读书并重的一种求知方法,难怪他们把抄书干脆叫抄读。清代学者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语》中说:“若论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条陈,什么办法呢?是抄书或笔记。……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心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著名作家姚雪垠谈读书体验时,也谈到了抄读的重要。他认为这是做学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看书的时候,发现对自己有用的词句段落,或者是感到有什么心得体会,或者觉得里面有什么问题,就抄下来,或作摘录笔记,或作抄录卡片。可见,不管古人说的“读书必须过笔”,还是今人讲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都是强调读  相似文献   

20.
季羡林先生是学术大家,他读了一辈子书,研究了一辈子学问,在许多学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是怎样读书的?又是怎样治学的?他的读书和治学经验是什么?他眼中学术界前辈们的治学经验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