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有股比重过高且不能流通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现实障碍。本阐述了国有股减持的现实意义和操作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并详细分析了国有股减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难点,而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多渠道的减持方式的顺利推行,并探讨了包括建立国有股减持基金、转换优先股、发行可转换债券、债权转股权和经营股票期权的国有股减持的多种方案。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定价方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中国股市国有股不能与流通股“同股同权”的历史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国有股减持应以“纯”净资产为初始定价模式、折股入市及向老股东配售引入认股权证等减持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3.
减持新政出炉后,各类变相减持漏洞都被堵上.跟以往的政策相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扩大了适用范围,增加特定股份身份;二是细化了减持限制,如连续90个交易日内集中竞价不超过1%,大宗90自然日内减持不超过2%,受让方6个月内不转让等;三是强化了减持前中后的披露;四是严格了减持罚则.该新政主要是引导规范、理性、有序的减持;力促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提振投资者信心.  相似文献   

4.
本周最值得关注的是来自监管层发布的减持新规,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出台了完善减持制度的专门规则,规定即日实施,并无新老划断.本次减持新规主要针对近1年以来大股东减持“乱象”而推出,未来大股东通过非集中竞价减持、定增减持、过桥减持,或者利用内部信息优势“精准减持”等资本套利手段获得超额利润的空间会进一步收窄,推动大股东更多向实业经营回归.  相似文献   

5.
信息     
关键词:美国国债有人说,中国连续减持美国国债,是对美国的惩罚。这是错误的思路,如果减持美债,是为了分散外汇投资,那无可厚非,但如果是政治考量,那就是得不偿失。众所周知,不买美债,买欧元,买加元,买日元,买黄金,是否就真的安全?真的能赚钱?如果能,那当然要做。如果不能,为了政治考量硬做,那就是笨,维持美国最大的  相似文献   

6.
国有股的减持问题一直是人们近几年关注的焦点和讨论的中心。国有股的减持工作从2001年6月实施以来,遭遇到重重困难,被迫于2001年10月暂停。但国有股的减持是健全证券市场、加入WTO的必要举措。国有股如何减持?从原因、目的、思路几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小板、创业板公司频现的高管减持现象令投资者胆战心惊,在利益的驱动下,亦有部分上市公司高管不惜辞职进行减持套现。毋庸讳言,规避这些高管大量减持的股票是投资者目前可以采取的最佳策略。另一方面,在市场"流行"减持的同时,那些仍有高管增持的股票则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国有股减持具有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从工业国家国有股减持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诸多启示。为保证国有股减持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将工业国家的国有股减持的可取之处法定化,以强制力保证国有股减持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正4月市场先涨后跌,A股的表现比较沉闷,沪指下跌0.34%,深成指表现相对较好上涨1.71%,创业板则大跌3.36%,击穿了1300点的整数关口。板块方面,权重股虽然有利好刺激,出现过反弹,但仅是昙花一现。值得关注的是,产业资本增持上升、减持下降;高管股东行为下降;此外,主板大幅增持、非主板减持规模出现下降。产业资本增持骤增减持下降WIND数据显示,4月产业资本增持规模大幅上升,减持规模急剧下降,其中增持159次、减持448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证券市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国有股的平稳减持将成为打开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国有股减持方案众说纷纭,久悬未决。应对国有股减持已有方式和流行方案的利弊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国有股减持方案必须坚持的原则,并针对当前国有股减持面临的不利因素,对政府可能采用的国有股的减持方案作进一步的预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国有股减持是政府加强证券市场监管,调整证券供求的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国有股减持对目前证券市场的影响,以及结合中国石化的发行分析《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整个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问题中主要的一环,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的减持已是当务之急。然而,国有股减持重组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盘活和减持国有股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对证券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以公平、稳定、效率为基本原则,处理好三个问题:第一,明确界定哪些行业是国有经济可以有所不为的;第二,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分流,解决国有股减持、流通;第三,充分借助外部咨询机构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国家股、法人股流通渠道的根本问题是全流通股票在股市中所占比重的不断提高和全流通股票自身的完善机制对提高市场有效性的贡献。在全流通股票的发展机制优于国家股、法人股不能流通的“基本假定”下,解决国家股、法人股流通问题最重要的不是改革存量,而是规范增量部分,最后解决股票存量中国家股、法人股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利用VaR技术分析了流通权受限制股票与正常流通股之间的动态流动性价差,呈现了流通权对股票相对价格的影响,进而解释了历史入股成本低的合理性;也分析了流动性价差的动态变化特性,指出解决流通股定价问题,不可能通过当前从静态角度研究的流动性溢价理论人为定价,只能是在过渡流通股市场中逐步赋权、递进流通,动态地实现股价并轨,最终实现全流通。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估值水平下,融资融券业务不会对二级市场产生大的负面冲击,一旦市场出现泡沫,融券做空机制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市场的泡沫程度。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初期还会刺激股票市场换手率上升。在结构性方面,会引起标的股票的市场关注程度提高,并对绩差股有长期不利影响。获试点资格的券商以及银行板块上市公司将从中受益。融资融券对投资者的影响体现在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并有助于价值投资理念的强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我国股市的发展现状,指出国有股不能流通已成为我国股市存在许多问题的根源,阐述了国有股流通的目的、原则和出路,得出必须尽快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折股流通是其最佳形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按股权来分,股票可分为普通股与优先股。我国发行的股票都是普通股,但是若发行优先股也是有法律依据的。作为与普通股相对称的股票,优先股的特殊筹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毫无疑问,在目前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流通股比例的情况下,发行一定数量的优先股对优化我国股市必然会产生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解决非流通问题应坚持这样的原则,非流通股可以流通,但不应降低深沪股市A股的股指。可通过对交易制度的不同规定,初始时建立起两个资金面与参与者都相对隔离的市场并使两个市场的交易制度随时间的推移分阶段并轨,逐步缩小差异,价格上也就自然一直在并轨中。具体说,就是在深沪股市开辟解决一个非流通股流通的过渡市场,建立一个流通能力受限制、风险度高的股票市场,非流通股面向所有国内投资者和QFII竞价开市,该市场规则是每手成交量比A股市场高,每手5000股。对买入行为不加限制,但对于卖出实行T 365天,即买入之后,365天后才可卖出,连续实行三年T 365(即前三年中持有期够一年才可卖出),从第四年开始到第十年末这7年中,依次缩短为T 315,T 265,T 215,T 165,T 115,T 65,T 15,在第十年末与A市场实现制度合龙,也变为T 1制度,这样两市场自然就会出现同价现象,完成价格并轨,完成两市并轨。  相似文献   

19.
把WAA算子引入到选股中,并提出了一种基于WAA算子的选股方法。此方法综合了算子集结的简易性与投资者的主观偏好,简单易用,适合于单个股票投资者使用。最后以算例说明方法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债转股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对于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环境,加强治理力度,转换经营机制,重建银企信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论述债转股实施情况,指出债转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