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久以来,人们关于光的本性的认识就有微粒说和波动说之争。在17世纪惠更斯就曾提出过光是一种波动,并用光的波动说成功地说明油膜的干涉现象。但是光的波动说不能完美地解释人们司空见惯的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牛顿的权威性,光的波动说未能得到科学界的承认,牛顿的微粒说仍占统治地位,一直延续了很多年。其间虽有人提出对光的波动说的各种佐证,都未能从根本上被确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光的波动说不能定量地说明光通过障碍物所产生的衍射现象。  相似文献   

2.
小探宇宙     
在人们赞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宇宙间“令人迷惑不解”的疑难仍层出不穷、与日俱增。人们一直在探索其奥秘。牛顿提出宇宙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为了防止宇宙的坍缩,在他的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中加入了一个“宇宙学项”,它代表一种万有斥力,以保持宇宙的稳定性。后来又有人提出了“宇宙大爆炸论”。宇宙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呢?笔者也在小探着宇宙,但其观点有所不同。 从圆球体谈起 人们认为:空间三维体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点在空间占什么位置呢?一个在空间任何角度看都是一样的点,只能是一个圆球体。但这个圆球体既…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光,依据麦克斯韦理论,光是电磁波。依据狭义相对论,光是所有的粒子运动速度最快的。从我们的“量子相对论上”得出了不但光的运动速度可变,而且光的运动速度也不是最快的。在所有的粒子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不带电”粒子,它的最高速度可以超过光的最高速度。  相似文献   

4.
<正>众所周知,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的运动,那么为何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关于这一点还得从近代力学的发展谈起,事实上,物质的波动性首先是从光的干涉、衍射以及偏振等现象中发现的,光具有的这些性质都是波动性,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光是由粒子组成的。后来爱因斯坦继承了普朗克提出的能量子观点,并建立了光子理论,但这种光子区别于牛顿的微粒学说,光子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也  相似文献   

5.
自牛顿以来,每个小学生都知道,苹果从树上掉下是因为存在引力。人们毫不怀疑地信奉着这条理论。然而,引力究竟是什么?它以什么状态存在?没有人能回答,也没有人能感知到它,我们只看到它带来的后果:苹果往下掉,地球绕太阳转……。牛顿把一个神秘现象——下落的苹果,换成了另一个更为神秘的现象:看不见摸不着的引力,它能克服任何距离引起事物的变化。牛顿的解释高深莫测,丝毫不逊于把苹果落地说成是上帝所为。但人们却把这条理论视为宇宙存在的基本状态。然而,宇宙果真就是如此吗?事实上,牛顿只不过提出了一种能够解释苹果为什…  相似文献   

6.
光是什么?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大地有了光明,人间充满无限欢腾。可是万能的上帝遗留给人类一个极其困惑的问题——光是什么?千百年来,无数学者和哲人为这个问题苦苦思索,围绕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囊括了人类史上最聪明的智慧。  相似文献   

7.
世界的基本物性是什么?光的本性究若何?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崇安在探讨惯性与力起因时总结出物质世界的“空实二源”观念.弘扬了牛顿力学和中国古哲学:1997年冬,他上班路上.思考光的波粒二象性.发现了规则间隔、等同大小、沿一定方向成列运行的群也表现为一种波——粒群波.  相似文献   

8.
画鬼最易 古代有一位画家被请进王宫为齐王画像。画像过程中,齐王问画家:“你认为什么东西最难画呢?”画家回答说:“活动的狗和马是最难画的,我画不好。”齐王又问道:“那你认为什么东西最容易画呢?”画家说:“画鬼最容易。“为什么呢?”“因为狗和马这些东西人们都熟悉,经常出现在人们眼前,只要画错一点点,就会被人发现,  相似文献   

9.
焦育新 《百科知识》2010,(13):27-29
“交叉”会带来机遇,然而“边缘”又意味着不稳定,这种交叉与波动,在环境生态领域也展现着它独特的魅力,它有着’个特定的称谓——生态交错带。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交错带”?它与我们常见的那些生态系统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10.
一、真空的含义便是“什么也没有的空间”,这个“什么也没有”,当然包括物质,光和波。假如存在真空,那么光从何处传来?波从何处传来?我们从哪里获得其它物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问题与解答     
炽热的太阳会发光,燃烧的铁丝也发光,点燃的火柴也发光,所以我以前总认为光是与热有关的,直到我看到了有的文章提到了“冷光”,那么“冷光”是怎么一回事?河南省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二年级12班 王丰 冷光是指只发光而不产生热的光。人体也会发光,但这种光太微弱了,所以人们是看不见的,这种光也不会产生热,所以人体所发的光也被称为“冷光”。 ——编 者在“黑洞里隐藏着什么?”一文中,有一幅黑洞的想像图,请问黑洞是怎么样被观测到的,我们能否用肉眼看到黑洞? 湖南省农业大学698信箱 匡文黑洞和其他的天体相比,显得尤为特殊,像…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历史     
光的波属性(1800年)托马斯·杨(1773~1829年)几百年来,科学家对光的本质一直争论不休。1675年,牛顿在对英国皇家学会所做的讲演中声称光是由微  相似文献   

13.
弟弟的谜语     
“嗨.基思.”年幼的弟弟泰勒问我,“人们把慵懒的小袋鼠称作什么?”我盯着课本.尽量不理他。“嗨.基思.人们把慵懒的小袋鼠称作什么?”他又问了一遍。“不知道。”我说。  相似文献   

14.
E=hv是近代物理学最重要的关系式之一。她机巧阐释了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光谱规律等实验.功成于麦克斯韦电磁以太的摆脱.却陷入量子力学物质波“无人理解”的境地。本文重申牛顿空间和亚光子粒群波.认为自然界广泛存在着一类规则间隔的粒子群流波。针对于光波.v就是单位时间通过空间某界面的一亚光子列中含有的亚光子数。牛顿时空和光本粒子发射说得到弘扬,物理学复归于简单优美。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用如下几种方式进行创造性教学。激疑引思型古人说:“学起于思,思原于疑”。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不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便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会经常使用“激疑引总”的种种手段。如课题激疑,引导学生围绕题目多想几个“为什么”。《飞夺沪定桥广飞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飞夺”?词句激疑,对某些关键性的词语,教师不直接灌输,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枫桥夜泊冲的“渔火”是什么意思?“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后一句是什么意思?又如主题激疑,…  相似文献   

16.
<正>本期“科学主角”: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再现: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短短几天,葫芦藤就枯萎了。小小的蚜虫真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吗?它的身上到底有什么秘密?动物电视台正在对蚜虫进行专访,快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17.
量子相对论I     
什么是光,依据麦克斯韦理论,光是电磁波。依据狭义相对论,光的速度不但是不变的,而且在所有的粒子中光的速度是最快的。本文以“粒子最高速度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为基础,建立了“量子相对论”。从“量子相对论I”中不但得出了光的最高速度是不同的,而且得出了在所有的粒子中光的最高速度并不是最快的。在所有的粒子中“不带电”粒子(不是电磁波)的最高速度才是最快的。由于篇幅所限,“相对论静止”和“量子时空”还要在“量子相对论Ⅱ”继续讨论;粒子的质量与电荷的关系将在“量子相对论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范围内,茶算得上是最主要的饮料之一。在中国,茶就更加普遍,以至于成了“文化”,甚至是“半药半食”的神话。凉茶、冰茶、红茶、绿茶、奶茶……光是名字就让人眼花缭乱。那些茶的神话,有多少真?又有多少假?有多少仅仅是人们的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19.
<光学>是牛顿在光学研究上的重要著作.通过光学,牛顿阐述了光的直射、反射、折射和拐折等现象,揭示了日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为光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牛顿对光的颜色理论的研究更是引起了科学历史上关于微粒学说和波动学说的大争论.笔者试图对微粒学说进行研究,来了解牛顿的光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形态与功能     
形态与功能刘利编译图1是著名的思考实验题,它要求回答所谓“?是什么”的问题,试管中的小鸟如果失去水,则意味着失去什么?小学生回答说:“一定是渴了。”即“?=渴”。这样的回答虽然幼稚且不能算对,却也不能算错。小鸟失去水,只是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将直接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