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丽茹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276-276,105
我国正快速迈向信息社会,个人信息保护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个人信息予以全面完整的保护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强烈。目前,我国已将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纳入立法议程。在公证工作中,如何更好的保护个人信息是个值得同行业深思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部分,结合公共部门信息增值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现有法律体系存在的不足和欠缺。通过比较欧美公共部门信息增值利用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体系,结合我国现有信息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立法体系中的特点,提出了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冯冰 《情报杂志》2007,26(12):78-80
随着网络经济迅猛发展,国家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两者既有融合又有冲突,从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出发,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和国外有关立法经验,分析个人信息保护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的关系。提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薇  池建新 《情报科学》2017,35(12):115-119
【目的/意义】现行制度在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全面有效保护方面存在着诸多漏洞,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必 要借鉴信息社会先进的国家或地区的相关制度。【方法/过程】本文主要通过运用模式比较法,分析美、欧在保障个 人信息安全方面的异同,探索保护和利用个人信息资源应有的理念和原则。【结果/结论】美国的隐私权保护和欧盟 重视个人信息自决权及我国宪法规定的保障人格权在本质上有相通的一面,与统一立法还是分散立法相比,我国 应建立结合自身国情、接轨国际标准规范、参考各主要国家立法实践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外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需要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从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现状、基础问题、立法的定位、目的、原则以及权利救济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网络个人信息被滥用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网络个人信息的界定出发,分析了我国网络个人信息的侵权与立法状况,并结合国外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网络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社会,个人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社会资源,国家政府机构和商业机构开始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与处理个人信息.关于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有"所有权客体说"、"隐私权客体说"、"人格权客体说"和"基本人权说"等4种观点.我国应以人格权客体说为指导进行立法保护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24)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成绩巨大且辉煌,随着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商业服务产业的发展在互联网平台上有较大进步,早已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个人信息难免被加以利用,其并存的个人信息侵权问题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本文从保护个人信息权利不被侵犯的角度出发,希望尽可能最大限度上维护网络信息主体的权利。基于此,论文首先对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侵权进行概述,了解概念及特征;其次,对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侵权保护的立法现状和侵权现象进行分析和阐述;最后,对我国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保护提出完善建议,以求在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侵权行为发生后具有全面的、适合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9.
军人个人信息保护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军人个人信息保护的途径,阐明了增强保护意识是军人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要求,立法保护是军人个人信息保护的根本,司法的保护是军人个人信息保护的最后防线,行政保护是军人个人信息保护的主要力量,法律服务是军人个人信息保护的有效辅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个人信用征信是解决我国目前信用缺位、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力手段。我国加入WTO的服务贸易特定义务承诺对国内个人信用征信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由于我国对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立法的缺失而创设的行业经济租可能导致大量的寻租活动和巨大的社会成本。为了使我国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能得到较全面的法律基础支撑、与国际惯例接轨,需要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隐私权以使个人信用征信业的外部成本内在化。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困境与保护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盼盼 《现代情报》2019,39(6):149-155
[目的/意义]通过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理论与保护路径还有探讨的空间。[方法/过程]从理论困境入手,主要分析个人信息与数据、隐私的概念界分以及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辨析;从保护路径入手,主要分析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个人信息保护技术、行政监管、行业自律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结果/结论]在理论层面,个人信息的概念,应从闭合的"可识别性"到开放的"伤害风险"把握;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应从单一的私有化到复合的两面性理解。在保护路径层面,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趋势,应实现由"碎片化"到"体系化"、"宏观思维"到"微观思维"的转变;个人信息保护的技术着力点,应基于"资金、手段、规范"三位一体的具体展开;个人信息保护的行政监管,应变革"政府参与"模式;个人信息保护中行业自律理念,应实现由原则性的指导到具体性的实践;个人信息自我保护意识,应拓宽"事前保护"+"事后保护"的认知视野。  相似文献   

12.
网络空间个人数据的权利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人数据是指一切标识个人情况的数据资料。个人数据权利是个人隐私权在网络空间的重要表现,数据主体享有个人隐私不被侵犯和寻求法律保护的权利。网络空间个人数据隐私权的侵犯表现为非法收集、使用、泄露或者运用个人数据扰乱他人生活的安宁等,我国应加强个人数据权利的保护立法。  相似文献   

13.
如何把握数据驱动创新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平衡,深刻影响一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未来,尤其在医疗数据等敏感个人数据领域。日本在医疗数据规制领域建立"基本法+专门法"双层法律体系,并在操作层面创设"匿名加工+认定"制度,以平衡医疗大数据开发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独树一格的日本式规制模式。针对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开发利用2个方面立法滞后、制度不健全的现状,建议:(1)加快推进数据保护体系构建,弥补"保护缺位";(2)系统思考数据保护与运用的平衡关系,探索实效性发展举措,弥补"发展缺位";(3)借鉴日本经验做法,为推进医疗数据开发利用,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4.
范昊  王贺  付少雄  何建平 《现代情报》2019,39(10):136-144
[目的/意义]基于社交媒体个人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现状,通过审核社交媒体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以期从法律政策文本层面规范社交媒体的个人信息保护,保障个人信息合法权益与社会公共安全利益。[方法/过程]本文以国内外16款用户量最大、使用频次最高的社交媒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从个人信息采集与利用、Cookie及相关技术的提醒、个人信息储存及保护、个人信息共享转让与披露、个人信息处理权益、未成年个人信息保护角度对社交媒体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政府层面亟需保障《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底层实施,企业层面需开展个人信息保护的内部制度化建设,结合服务与产品特征细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内容,采用实名制规范未成年个人信息保护。  相似文献   

15.
占南 《现代情报》2021,41(1):101-110
[目的/意义]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个人移动轨迹、关系图谱、电子健康码等个人信息在精准定位疫情传播、防止疫情扩散和推进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一定的信息采集保护机制和共享安全规则面临着个人信息滥用和泄露的风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如何平衡信息利用和个人信息保护意义重大。[方法/过程] 本文从疫情防控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涉及的个人信息主体、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者、数据治理监管者三方出发,构建面向隐私保护设计的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保护框架,通过对个人信息采集、存储组织、分享利用和处置归档等过程的有效控制,建立个人信息合法合规使用的良性生态。[结果/结论] 疫情防控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涉及多元利益主体,需要重视对个人隐私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隐私保护需求,更好地实现个人信息的社会价值。面向隐私保护设计的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保护框架的提出对于进一步规范疫情防控背景下个人信息采集、存储组织、分享利用和合理处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未来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完善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体系,构建应急预防和社会救济为一体的保护体系,设置独立的个人隐私保护监管机构,完善国家应急管理情报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以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为依据,开展我国社交应用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合规性评价。[方法/过程]采用自下而上的编码方式对17部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规政策和标准进行范畴提取和归纳,构建合规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7类17个社交应用的26部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开展总体合规性和重点指标合规性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结论]所选取社交应用的总体合规分值为75.34分,合规性一般,婚恋交友类的合规性最高,博客/微博类最低,各类和各应用之间均存在一定差异;围绕个人信息生命周期的个人信息管理相关内容合规性较好,"未成年人信息保护""Cookie及同类技术的使用"和"联系与争议解决方式"的合规性低。完善社交应用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应以"隐私设计"理念为指引,增进内容完备性,提高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强化用户权利保障,持续开展政策监管,改进可获得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Google如何收集用户信息,黑客如何通过高级操作符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并通过Google搜索服务器漏洞信息进行攻击,为用户正确使用Google进行了警示。文章最后提出了通过提高用户防范意识,个人隐私技术手段保护,服务器保护,和政策法规保护等方面来防范Google黑客对用户信息的侵犯。  相似文献   

18.
论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隐私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颖 《情报科学》2007,25(12):1794-1798
探讨了个性化信息服务发展中的用户隐私保护问题,分析了目前保护用户隐私权的措施,并针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网站如何在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和保护用户隐私之间保持平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美国《隐私权法》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周健 《情报科学》2001,19(6):608-611
本文介绍了美国《隐私权法》的立法原则、适用范围、个人记录公开的限制和登记、公民查询与修改个人记录的权利、对行政机关的限制与要求、免除适用的规定、该法与美国《信息自由法》的关系;论述了我国厂家和借鉴国外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政府信息法制建设力度,在确保国家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依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个人数据是用来直接或间接识别自然人情况的数据资料,个人数据构成个人隐私的重要内容。政府机关必须通过法定程序与方式收集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并注意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利。我国应借鉴美国的立法保护模式,既要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又要制定《隐私权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